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3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专家共识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附件包块的诊治策略
    张国楠,刘红
    2020, 36(12): 1129-1131.  DOI: 10.19538/j.fk2020120101
    摘要 ( )  
            附件包块即卵巢、输卵管或周围结缔组织的肿块,是妇科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非所有的附件区肿块都起源于妇科,明确病因起源于妇科还是非妇科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妇科附件包块包括:卵巢囊肿、卵巢或输卵管良恶性肿瘤、附件炎性包块、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性疾病、带蒂的子宫浆膜下肌瘤、来自胃肠道或乳腺癌的转移瘤等;附件区最常见的非妇科包块包括:阑尾黏液性肿瘤、肠系膜囊肿、胃肠道间质瘤等。由于附件包块的病因广泛,对其诊断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并通过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协助诊断。此外,评估附件包块还包括鉴别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这有利于决策治疗方式的选择。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基础为本,夯实基本功:对盆腔检查的临床建议
    张师前
    2020, 36(12): 1132-1136.  DOI: 10.19538/j.fk2020120102
    摘要 ( )  
            盆腔检查是妇产科患者就诊和无临床症状女性定期健康查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盆腔检查的内容包括会阴、外阴、尿道口、肛门的视诊,阴道、宫颈的窥器检查,阴道、子宫颈、子宫、双侧附件的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盆底肌肉筋膜和脏器的经阴道指诊检查和直肠阴道三合诊检查。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附件良恶性包块的鉴别诊断
    赵淑萍,桑昌美
    2020, 36(12): 1137-1140.  DOI: 10.19538/j.fk2020120103
    摘要 ( )  
    附件包块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附件包块良恶性的早期鉴别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难题和焦点,需要依靠详细的病史,结合体征、年龄、家族史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良性和恶性附件包块的预后和处理截然不同,因此准确判断附件包块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青少年附件包块的诊治策略
    杨佳欣
    2020, 36(12): 1140-1145.  DOI: 10.19538/j.fk2020120104
    摘要 ( )  
    青少年附件包块是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青春期发育阶段女性就诊妇科,影像学检查提示附件包块会涉及包块的进一步诊治,妇科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并提出后续治疗的建议。青少年常见的良性附件肿瘤是良性畸胎瘤(成熟性畸胎瘤),囊肿扭转是青少年常见的妇科急诊;常见附件恶性肿瘤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这类肿瘤恶性程度高但经过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因此,重视青少年女性妇科肿瘤的问题、良性肿瘤的确诊、防止出现急诊情况、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属于特殊发育阶段,这个年龄的妇科附件肿瘤的诊治关系其一生的生长生育,需要有妇科内分泌理念,更要有肿瘤理念,需要及时治疗,更需要长期管理。
    妊娠期附件包块的诊断策略
    汪志辉,生秀杰
    2020, 36(12): 1145-1148.  DOI: 10.19538/j.fk2020120105
    摘要 ( )  
    妊娠期附件包块包括生理性包块、炎性包块、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妊娠期卵巢生理性包块多在妊娠中、晚期或产后自行消失;卵巢良性肿瘤若无并发症出现,未阻塞产道,妊娠期可密切观察;而妊娠期卵巢恶性肿瘤危及母胎安全,需积极干预处理。因此,孕期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的结果需考虑妊娠本身的影响。文章主要阐述妊娠期附件包块的诊断方法及特点。
    绝经后卵巢包块诊断策略
    张燕,毛林
    2020, 36(12): 1148-1153.  DOI: 10.19538/j.fk2020120106
    摘要 ( )  
    绝经后女性的卵巢虽逐渐萎缩,但仍保留一些功能,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卵巢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死亡率高。目前卵巢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卵巢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文章就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做一介绍。
    超声影像学在附件包块诊断中的应用
    杨曜彰,余金穗
    2020, 36(12): 1153-1157.  DOI: 10.19538/j.fk2020120107
    摘要 ( )  
    附件包块的发生率目前已高居妇科疾病前列,由于特殊的解剖部位以及隐匿的发病症状,确诊时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严重影响女性健康。超声影像学作为女性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可通过不同的超声检查方式对附件包块进行针对性诊断,达到早期、精准检出的目的。文章阐述了超声影像学技术在附件包块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CT及MRI在附件包块中的诊断价值
    宋亭
    2020, 36(12): 1157-1160.  DOI: 10.19538/j.fk2020120108
    摘要 ( )  
    CT和MRI能区分附件良恶性包块、炎性包块,但MRI更有优势。文章讨论了附件包块分类;常见卵巢良、恶性肿瘤及炎性包块的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要点;CT和MRI在卵巢恶性肿瘤分期、附件扭转中的重要诊断价值。期待借助于CT和MRI,为附件包块的诊治提供精准的支持。
    附件炎性包块的诊断
    王翠翠,马晓欣
    2020, 36(12): 1160-1163.  DOI: 10.19538/j.fk2020120109
    摘要 ( )  
    附件炎性包块是指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附件区包块,多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是高危人群。附件炎性包块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故预防重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尚无敏感且特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阴道超声诊断附件炎性包块的准确性较高,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
    CA125、HE4、ROMA及RMI在附件包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雅贤,陈琼华
    2020, 36(12): 1163-1167.  DOI: 10.19538/j.fk2020120110
    摘要 ( )  
    附件包块病因复杂多样,相应的临床决策千差万别。因此,对附件包块性质的预判是临床诊断的首要任务,也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要点。CA125是鉴别附件包块良恶性的最常见指标,但影响因素多,不建议单独用于绝经前女性。人附睾蛋白4(HE4)特异度高,联合CA125可显著提高附件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率。针对附件包块拟行手术的患者,推荐应用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OMA)和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进行评估,高危者应转诊到妇科肿瘤专科。
    专家共识
    早期妊娠稽留流产围手术期检查及优生检查建议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
    2020, 36(12): 1168-1171.  DOI: 10.19538/j.fk2020120111
    摘要 ( )  
            一般认为妊娠12周前,超声检查判定的宫内妊娠囊或胚胎停止生长,或胎心消失且妊娠组织未排出者,被称为早期妊娠稽留流产(missed early miscarriage,MEM)。MEM病因复杂多样,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反复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者。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指南解读
    《2021.2 NCCN外阴鳞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谢玲玲,林荣春
    2020, 36(12): 1172-1176.  DOI: 10.19538/j.fk2020120112
    摘要 ( )  
            2020年10月19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发布了《2021.2 NCCN外阴鳞癌临床实践指南》,现对该指南进行简要解读。该指南只针对鳞癌,不包括外阴其他病理类型如外阴黑色素瘤、腺癌等。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普通风险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建议解读
    严蓉蓉,袁江静
    2020, 36(12): 1177-1183.  DOI: 10.19538/j.fk2020120113
    摘要 ( )  
            美国癌症协会(ACS)于2020年7月30日更新了普通风险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建议[1]。ACS建议25岁女性初始子宫颈癌筛查,25~65岁首选每5年1次主要HPV检测(强烈建议);若不能进行主要HPV检测,建议每5年1次联合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可接受)。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