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多囊卵巢综合征孕产期管理
    陈子江,崔琳琳
    2019, 35(3): 257-260.  DOI: 10.19538/j.fk2019030101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无排卵或稀发排卵、高雄激素和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的异质性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改变不仅仅局限于生殖系统,导致生殖障碍,还影响代谢、心理等其他方面,对女性各生理阶段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在对疾病认识的初期,患者主诉集中在月经失调和不孕,随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异常逐渐引起医生和相关学者的注意。近年来,对PCOS的关注开始从未孕期延伸至妊娠期。2012年,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美国生殖医学会(ESHRE/ASRM)第3次工作组会议第1次以专家共识的形式提出:PCOS患者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强调肥胖和(或)IR可能加重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风险,应在妊娠期间给予更密切的随访[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
    袁莹莹,赵君利
    2019, 35(3): 261-264.  DOI: 10.19538/j.fk2019030102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PCOS患病率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流行病学报道均存在差异,文章对PCOS的相关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总结并阐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解读
    钱易,马翔
    2019, 35(3): 265-267.  DOI: 10.19538/j.fk2019030103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2018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中国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南”,文章就该指南中育龄期女性的诊断标准及依据,结合国外共识及文献作一解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分型及临床意义
    林佳,蒋琪
    2019, 35(3): 267-271.  DOI: 10.19538/j.fk2019030104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较大,通过对其进行诊断分型,关注PCOS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生化特点以及远期代谢并发症的风险,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长期管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鉴别诊断
    鹿群,赵璐璐
    2019, 35(3): 271-274.  DOI: 10.19538/j.fk2019030105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于以排卵障碍和高雄激素为主的功能紊乱性综合征。诊断PCOS必须排除其他导致排卵障碍和高雄激素的器质性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特征及管理
    朱茜,倪郝
    2019, 35(3): 274-278.  DOI: 10.19538/j.fk2019030106
    摘要 ( )  

    高雄激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其可通过实验室检测雄激素水平及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鉴于高雄激素影响卵泡发育,导致排卵障碍和月经紊乱以及引起多毛和痤疮等,而且与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充分认识PCOS高雄激素特征并对其进行管理势在必行,此为PCOS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期代谢特点及其管理
    李光辉,罗金英
    2019, 35(3): 278-283.  DOI: 10.19538/j.fk2019030107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对孕期与非孕期育龄妇女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对PCOS孕妇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妊娠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糖脂代谢、高雄激素血症等相关,做好孕前、孕期及产后的管理对近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可能均有重要作用。文章对PCOS孕期代谢特点及其管理等内容进行阐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异常筛查及管理
    陈丽娜,官文征
    2019, 35(3): 283-286.  DOI: 10.19538/j.fk2019030108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常伴发糖脂代谢紊乱,远期易并发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一经诊断PCOS,应及时进行糖脂代谢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该病表型不同,所以其糖脂代谢紊乱的管理应根据相应特点并结合患者需求进行,给予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肥胖者助孕前处理
    罗卓野,张杰
    2019, 35(3): 287-291.  DOI: 10.19538/j.fk2019030109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紊乱状态使PCOS患者容易伴肥胖,肥胖又可与PCOS内分泌紊乱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增加患者不孕不育的风险,影响助孕结局,并增加妊娠合并症及远期并发症的风险。故对此类患者行助孕前需要详细评估身心健康状态,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辅以药物甚至手术,以达到改善助孕结局、降低妊娠合并症及远期并发症风险的目的。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筛查与管理
    李琳,杨冬梓
    2019, 35(3): 291-295.  DOI: 10.19538/j.fk2019030110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PCOS患者多起病于青春期,若未经规范诊治,青春期PCOS患者成年后会面临不孕、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生育和代谢问题。文章对青春期PCOS的早期筛查和管理进行阐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心理问题及管理
    李昕
    2019, 35(3): 295-297.  DOI: 10.19538/j.fk2019030111
    摘要 (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常存在轻中度抑郁倾向,且与焦虑症状共存。有必要对PCOS患者进行相关自评量表的测评,并将筛查出的患者转诊至心理科进一步诊治。PCOS长期的综合管理及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解读
    ACOG “妊娠期遗传性易栓症指南(2018)”解读
    董艳玲,漆洪波
    2019, 35(3): 298-303.  DOI: 10.19538/j.fk2019030112
    摘要 ( )  

            遗传性易栓症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增加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1]。但目前用于指导筛查和管理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证据并不充分。本文对ACOG 2018年发布的“妊娠期遗传性易栓症指南”进行解读,该指南是ACOG在2013年版基础上的更新,回顾了遗传性易栓症与母体VTE风险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提出易栓症筛查的适应证以及妊娠期间的管理建议,为易栓症患者的评估及孕期、产后遗传性易栓症的预防和产科椎管内麻醉提供了更多指导意见。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FIGO 2018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李晶,吴妙芳
    2019, 35(3): 304-314.  DOI: 10.19538/j.fk2019030113
    摘要 ( )  

            卵巢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好发年龄段各异。例如,20岁以下女性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交界性肿瘤常好发于30~40岁的女性,发病年龄较上皮性浸润癌患者小10岁以上;卵巢癌绝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后。美国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例大约为1/70。卵巢癌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3%,但其死亡率却占47%。总体上,卵巢癌患者占女性新发肿瘤患者的4%,其致死率为5%。卵巢上皮性肿瘤总发病率波动于(9~17)/10万,其在高收入国家中发病率最高,但日本例外。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成比例升高。多数卵巢癌患者年龄为60~64岁群体;在低收入国家中,患者中位年龄要小10岁。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FIGO 2018妇癌报告》——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徐国才,林仲秋
    2019, 35(3): 315-316.  DOI: 10.19538/j.fk2019030114
    摘要 ( )  

            手术治疗往往会带来一些损伤,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在减少手术损伤的同时,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及治疗费用。以往的做法如术前一晚禁食、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胃管引流、静脉营养直到肛门排气已被质疑。需采用一些新的有循证医学依据的适宜方法,包括早进食、避免不需要的肠道准备、手术前宣教、维持体液平衡、维持正常体温、采用微创手术方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静脉血栓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同时予以满意镇痛治疗。这一系列优化措施被称为快捷康复,又称为术后快速康复(ERAS)(国内外科翻译为“加速康复外科”)。其最早被运用到结直肠手术,而后逐渐被其他手术相关科室采用。快速康复包括3个主要内容:早进食、维持液体平衡、适宜的镇痛治疗。目前,《FIGO 2018妇癌报告》快速康复指南已经发布,应该作为一种常规医疗指导被遵循。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