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辅助生殖技术对女性的近远期影响
    周灿权,袁媛
    2018, 34(6): 577-580.  DOI: 10.19538/j.fk2018060101
    摘要 ( )  

            40年前,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年前,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从自然周期到促排卵技术以及从动物源性、尿源性到高纯度生物合成药物的应用,从腹腔镜下到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从生殖配子移植到胚胎体外培养体系成熟,从经典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到复杂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从慢速冷冻到玻璃化冷冻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在近半个世纪内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新技术下我们也观察到一些新的现象乃至技术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作为人类自然生殖模式的补充或替代,ART在为无数家庭带来幸福与欢乐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辅助生殖临床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
    胡琳莉,孙莹璞
    2018, 34(6): 581-583.  DOI: 10.19538/j.fk2018060102
    摘要 ( )  

    辅助生殖临床技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采用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工具,对人员、设备、材料、环境和制度进行标准化控制,通过实行质量、风险、流程的管理,达到质量的控制、保证和改进,获得最优化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是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水平、促进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

    体外受精实验室设置要求
    韩树标,黄国宁
    2018, 34(6): 583-586.  DOI: 10.19538/j.fk2018060103
    摘要 ( )  

    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的主要作用是对人类配子、胚胎进行体外操作以及培养。因此,IVF实验室的设置对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以及仪器设备的配置等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以及后期的着床和胎儿的安全。文章就IVF实验室关键设置予以总结。

    防范体外受精实验室风险事件
    丁晨晖,徐艳文
    2018, 34(6): 586-591.  DOI: 10.19538/j.fk2018060104
    摘要 ( )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一直是管理者和医疗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其中减少体外受精实验室的风险事件是减少辅助生殖治疗中医疗差错的关键所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体外受精实验室风险事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体外受精实验室风险事件防范的原则和对策,希望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人类胚胎培养室体系质量控制
    孙正怡
    2018, 34(6): 591-594.  DOI: 10.19538/j.fk2018060105
    摘要 ( )  

    体外受精(IVF)中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不孕夫妇提供良好的服务,而培养患者胚胎的人类胚胎培养室的工作表现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活力良好的胚胎才能获得成功的妊娠。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配子收集和胚胎发育阶段的外部条件会影响胚胎发育。胚胎的发育和活力会受到外界污染物和环境条件波动的影响,比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pH值等。IVF培养室进行质量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确保所有方法和操作的可重复性,从而为胚胎培养提供稳定的理想环境。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风险环节
    许言,徐艳文
    2018, 34(6): 595-598.  DOI: 10.19538/j.fk2018060106
    摘要 (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相关的技术在近20年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在技术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遗传咨询到胚胎培养、活检,再到遗传学诊断的各个环节都有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等位基因脱扣和早期胚胎的染色体嵌合现象是目前诊断中最主要的导致误诊的风险因素。文章就目前PGD中各个可能的风险环节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辅助生殖技术子代体格和精神健康
    石玉华,陈子江
    2018, 34(6): 598-601.  DOI: 10.19538/j.fk2018060107
    摘要 ( )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子代身心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生殖医学研究的重点。多数研究表明,ART子代和自然妊娠子代的健康状况相似,辅助生殖技术是相对安全的;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于ART子代出生后早期的随访,尚无权威证据揭示其对子代成年后的远期影响,也无法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是否与遗传起源、不孕背景、体外受精(IVF)技术本身(如超促排卵用药、体外操作与培养等)和IVF相关的不良围产结局等有关。

    PDCA循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以胚胎污染为例
    刘见桥,吴乙璇
    2018, 34(6): 602-605.  DOI: 10.19538/j.fk2018060108
    摘要 ( )  

    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循环(PDCA 循环)目前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文章以胚胎污染为例,阐述PDCA循环在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阴道微生态环境对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影响
    张帝开,李佳琛
    2018, 34(6): 605-608.  DOI: 10.19538/j.fk2018060109
    摘要 ( )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是当代治疗不孕症的核心技术,女性的生殖能力仍然主要取决于卵母细胞质量以及支持胚胎种植和发育的母体环境。阴道微生态环境是衡量女性生殖健康重要的评估指标,与不孕症及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阴道微生态环境随着控制性超促排卵、手术操作、内膜准备、妊娠状态等变化而改变,对助孕结局产生一定影响。重视阴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为不孕症患者获得良好的助孕结局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构建严谨的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和法规管理体系
    张云山,杨琨
    2018, 34(6): 608-612.  DOI: 10.19538/j.fk2018060110
    摘要 ( )  

    中国辅助生殖和精子库技术的伦理与法规及管理是伴随着对生殖医学机构不断进行规范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相应的伦理原则、部门规章及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原有规章需要修订,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要有新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且过去的规定和办法层级较低,不利于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规范相关人员包括患者的做法和行为,应创造条件,推动辅助生殖立法向高层级发展。

    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
    周琦
    2018, 34(6): 613-622.  DOI: 10.19538/j.fk2018060111
    摘要 ( )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指南解读
    ACOG实践简报“产后出血(2017版)”解读
    朱方玉,漆洪波
    2018, 34(6): 623-627.  DOI: 10.19538/j.fk2018060112
    摘要 ( )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2017年发布了产后出血临床实践简报。产后出血(PPH)定义为产后24h内失血≥1000mL,或伴有低血容量的症状及体征[1]。产后出血仍是发达国家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从1994年到2006 年美国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了26%,其首要致病因素是宫缩乏力[2]。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却在逐步降低,其部分归功于科学的输血方案及施行子宫切除术[2-4]。在我国,虽然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产后出血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因此,妇产科工作者应当熟悉产后出血的诊治流程,强化该病的应急救治能力。本实践简报在既有ACOG产后出血指南的基础上,对产后出血的防治及管理进行了介绍。本文针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