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7-11-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产科医师需关注死胎问题
    陈敦金,贺芳
    2017, 33(11): 1105-1108.  DOI: 10.19538/j.fk2017110101
    摘要 ( )  

            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与围产儿死亡率(perinatal mortality rate,PMR)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指标,一直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小于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反映全球产科质量的指标——死胎,其发生率未见明显下降,每年有260万例死胎(intrauterine fetal death,IUFD)[1-2],是导致孕产妇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原因。死胎发生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判断产科质量,评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新指标 [3-4],值得产科工作者高度重视。

    浏览更多请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关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期胚胎丢失
    刘见桥,凌家炜
    2017, 33(11): 1109-1111.  DOI: 10.19538/j.fk2017110102
    摘要 (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已成为不孕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单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已高达60%,但IVF活产率只有30%~40%,一直以来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原因在于胚胎移植后各种因素导致的胚胎丢失。胚胎丢失最常见于孕早期。早期胚胎丢失(early embryo loss,EEL)指孕12周末前发生的胚胎丢失。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早期胚胎丢失,是改善IVF最终临床结局的重要命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胚胎丢失的预测
    郭松,张建平
    2017, 33(11): 1112-1117.  DOI: 10.19538/j.fk2017110103
    摘要 ( )  

    复发性流产(RSA)在我国指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80%以上的自然流产胚胎丢失发生于早孕时期,因此,对于再次妊娠的RSA患者,在早孕阶段正确预测其胚胎丢失可能,有助于调整患者保胎方案,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保胎患者的经济、精神负担。文章结合相关文献,简述临床上或实验室预测早期胚胎丢失的指标。

    胚胎植入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张颖,吴金香
    2017, 33(11): 1117-1121.  DOI: 10.19538/j.fk2017110104
    摘要 ( )  

    胚胎植入是生殖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胚胎植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妊娠结局甚至子代健康。文章总结了以小鼠为模式动物获得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临床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及降低孕早期流产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死胎的病因与预防
    王萌璐,陈倩
    2017, 33(11): 1121-1125.  DOI: 10.19538/j.fk2017110105
    摘要 ( )  

    死胎是妊娠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胎的病因多样且复杂,但仍有部分死胎原因不明。一般人群筛查包括监测胎动、胎儿生长发育和生化指标。降低死胎风险的措施包括识别高危人群、产前监测和适时分娩。从死胎病因着手发现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并及时干预,有可能减少死胎的发生。

    妊娠合并糖尿病与死胎
    王子莲,陈汉青
    2017, 33(11): 1125-1128.  DOI: 10.19538/j.fk2017110106
    摘要 ( )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导致死胎发生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复杂。高血糖、低血糖诱发的微血管病变可能是死胎的关键环节。随着妊娠合并糖尿病筛查方法的普及、产前监护和治疗措施的改进,死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开展孕前咨询、加强孕期高血糖的筛查与管理、合理监护、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死胎发生的关键。

    高龄与死胎
    王琳琳,马玉燕
    2017, 33(11): 1129-1132.  DOI: 10.19538/j.fk2017110107
    摘要 ( )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使我国高龄妊娠妇女越来越多,高龄妊娠易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并发胎儿宫内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疾病、胎死宫内等,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临床上应加强对高龄妊娠妇女的监护,规范产前检查、重点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文章就高龄与死胎的关系、高龄导致死胎的机制以及如何预防死胎改善妊娠结局进行论述。

    胎儿生长受限与死胎
    王伽略,杨孜
    2017, 33(11): 1132-1136.  DOI: 10.19538/j.fk2017110108
    摘要 ( )  

    死胎的发生与胎儿生长受限(FGR)有关。FGR是死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相似。但发生FGR因素复杂而非单一。识别FGR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降低各类因素FGR发生死胎的关键。

    子痫前期导致死胎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郑东颖,乔宠
    2017, 33(11): 1137-1141.  DOI: 10.19538/j.fk2017110109
    摘要 ( )  

    子痫前期是妊娠常见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高。子痫前期导致死胎病因复杂,最直接的原因是胎盘低灌注引起胎儿缺血缺氧。联合指标预测是发展趋势,但仍依赖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普通人群筛查和联合指标的多中心检验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预防死胎的临床监测方法
    余俊,冯玲
    2017, 33(11): 1141-1144.  DOI: 10.19538/j.fk2017110110
    摘要 ( )  

    我国界定死胎为妊娠20周后临产前的胎儿死亡称为死胎。死胎发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围产儿死亡率,而后者是评估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的敏感指标。临床上死胎发生前后常有迹可循。正确识别高危因素,加强孕期管理,有效利用检测手段是预防死胎发生,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常用宫缩抑制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连岩,王谢桐
    2017, 33(11): 1144-1148.  DOI: 10.19538/j.fk2017110111
    摘要 ( )  

    多数宫缩抑制药物并非专门用于抑制自发性早产。各种宫缩抑制药物对母体多种器官都有一定的副反应,但对于胎儿一般是安全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胎儿相对安全;硫酸镁对早期早产儿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得到肯定,长期大量硫酸镁宫内暴露,可能导致胎儿及新生儿骨质减少和骨折;妊娠晚期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胎儿和新生儿有潜在的副反应,妊娠中期相对安全;阴道应用孕酮对胎儿影响轻微。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死胎中的作用
    郑峥,刘慧姝
    2017, 33(11): 1148-1151.  DOI: 10.19538/j.fk2017110112
    摘要 ( )  

    死胎是指妊娠大于23+6周、无生命迹象的胎儿,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前有效预测死胎,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不同孕期母体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特别是妊娠中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对与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小于胎龄儿(SGA)相关的死胎预测有重要意义;监测胎儿各项多普勒血流参数,如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腹内脐静脉等,能够反映胎儿宫内缺氧状况,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联合监测母体及胎儿各项血流参数,全面评估胎儿宫内缺氧程度并及时干预,可避免死胎的发生。

    胎儿死亡的胎盘病理
    刘明,王雁玲
    2017, 33(11): 1151-1157.  DOI: 10.19538/j.fk2017110113
    摘要 ( )  

    人类胎盘是一个妊娠期的临时器官,对胎儿发育和正常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妊娠期间,胎盘在母体和胎儿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进行气体交换和废物清除,并建立免疫耐受环境,保障半异体胎儿不被母体排斥;胎盘还可作为妊娠期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协调胎儿发育及母体多器官的妊娠适应性应答。胎盘发育不良往往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及多种妊娠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胎儿死亡。文章阐述了生理状况下人类胎盘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了因胎儿生长受限(FGR)、子痫前期(PE)、妊娠期糖尿病(GDM)等造成胎儿死亡的胎盘病理特征,进而展望通过靶向胎盘干预妊娠期疾病的可能前景。

    指南解读
    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产后出血指南(2016版)”要点解读
    陈莉,漆洪波
    2017, 33(11): 1158-1163.  DOI: 10.19538/j.fk2017110114
    摘要 ( )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aemorrhage,PPH)的传统定义是产后24 h内阴道流血≥500 mL,根据出血量,PPH分为轻度(500~1000 mL)或严重(>1000 mL)。严重PPH可进一步分为中度(>1000~2000 mL)和重度(>2000 mL)。晚期PPH指产后24 h至12周阴道异常流血或过量流血。产科出血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2013年英国孕产妇发病和死亡调查报告指出,13例产妇因为产科出血直接死亡;报告显示产科出血是产妇死亡的第2个主要原因[1]。PPH的危险因素包括:多胎妊娠、PPH病史、子痫前期、巨大儿、第二产程无进展、第三产程延长、胎盘残留、胎盘植入、会阴切开、会阴裂伤等。英国皇家妇产科协会(ROCG)2016年发布了PPH的指南,该指南重点在于如何预测、预防及管理PPH,本文针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2017 ACOG《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指南解读(卵巢癌篇)
    张远丽,陈明明
    2017, 33(11): 1164-1166.  DOI: 10.19538/j.fk2017110115
    摘要 ( )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其特征在于家族中多个成员罹患乳腺癌和(或)卵巢癌。2017年9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更新第182号意见,即《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该指南详述了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为BRCA1和BRCA2)以及降低风险的措施,并作出了推荐意见[1]。本文仅就该指南中关于卵巢癌部分进行简要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2018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谢玲玲,林荣春
    2017, 33(11): 1167-1173.  DOI: 10.19538/j.fk2017110116
    摘要 ( )  

            2017年10月13日,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8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介绍及讨论。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