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02
    上一期    下一期

    院士论坛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子宫腺肌病的若干问题
    郎景和
    2017, 33(2): 129-133.  DOI: 10.19538/j.fk2017020101
    摘要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 生长、 浸润、 反复出血, 继而引发疼痛、 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症状的疾病。子宫腺肌病 (简称腺肌病) 是指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 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的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也可局灶形成子宫腺肌瘤病灶。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述评
    子宫腺肌病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春林
    2017, 33(2): 134-136.  DOI: 10.19538/j.fk2017020102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AM) 是一个令患者痛苦不堪、 令医生头疼不已的疾病。但这个疾病多年来不被重视, 看看教科书中所占的章节之少就知道我们对它了解不多、 重视不够。子宫腺肌病的实质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 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子宫内膜可以异位于子宫肌层, 也可以异位于子宫以外的部位, 以前分别称之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后又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疾病, 而改称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至2015年3月在全国首届子宫腺肌病诊疗策略高级研讨会上郎景和院士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亚型, 这个争论似乎才告一段落。但是, 我们对子宫腺肌病在诊断、 治疗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子宫腺肌病影像学诊断
    刘玉洁, 邱士军
    2017, 33(2): 137-141.  DOI: 10.19538/j.fk2017020103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如今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已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文章重点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及指标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优势及不足, 以帮助妇科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
    三维重建技术与子宫腺肌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蒋冰阳, 刘萍
    2017, 33(2): 141-145.  DOI: 10.19538/j.fk2017020104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之一,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 使子宫腺肌病病灶血管网直观化、 立体化, 为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解剖学的依据。
    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策略
    张信美, 黄秀峰
    2017, 33(2): 145-148.  DOI: 10.19538/j.fk2017020105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 其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 非手术技术以及药物治疗, 但手术治疗为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治性的子宫切除术目前已不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因此, 保守性手术是子宫腺肌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文章结合子宫腺肌病的分型对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进行探讨,以求为临床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提供线索。
    子宫腺肌病治疗——生殖医生之我见
    罗 璐, 周灿权
    2017, 33(2): 148-154.  DOI: 10.19538/j.fk2017020106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女性的多发病。虽然尚无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直接证据,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女性的生育力。子宫腺肌病合并生育障碍患者的治疗选择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治疗方案应当是生殖科医生与妇科医生综合多方面因素共同做出的个性化决策。
    子宫腺肌病术后长期管理策略
    冯定庆, 凌斌
    2017, 33(2): 154-157.  DOI: 10.19538/j.fk2017020107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 (AM) 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 除全子宫切除根治之外, 其他保守性手术治疗均存在复发的风险,患者长期饱受疾病折磨, 宜采用慢性疾病综合管理模式 (CDM), 对AM术后人群进行长期管理, 以期改善疾病转归。
    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周应芳
    2017, 33(2): 157-160.  DOI: 10.19538/j.fk2017020108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 减少出血和促进生育。手术治疗尤其是子宫切除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缓解痛经, 减少月经量和保留或促进生育, 主要疗法有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和病灶消融治疗等。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选用有效且副反应较小的药物行个体化治疗。文章着重介绍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子宫腺肌病的特殊类型及恶变的诊治
    李东林, 梁文通
    2017, 33(2): 160-163.  DOI: 10.19538/j.fk2017020109
    摘要 ( )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AM) 以痛经、 月经量增多、 慢性盆腔痛及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囊性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病恶变等少见特殊情况, 易导致临床误诊。治疗方法由患者年龄、 症状、 有无生育要求、 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常需要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式结合运用, 才能达到缓解症状和延缓复发的效果。
    指南解读
    宫颈癌二级预防: 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资源分层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周晖, 刘昀昀
    2017, 33(2): 164-170.  DOI: 10.19538/j.fk2017020110
    摘要 ( )  
    全球约85%的宫颈癌发生在不发达 (也称为中低收入) 国家, 占当地女性癌症的12%。87%宫颈癌导致的死亡也发生在这些地区。不同区域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存在巨大差异, 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筛查和一级预防普及程度不同造成。鉴于不同地区卫生资源差异巨大,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 (ASCO) 2016年10月公布了资源分层的全球宫 颈癌二级预防临床实践指南, 提供不同资源水平(即基本、 有限、 较高、 最大资源) 地区宫颈癌筛查和异常筛查结果管理的最佳方案, 为临床医生、 公共卫生系统、 政策制定者和非专业人士提供宫颈癌筛查专业指引 (见表1) 。现简要介绍如下。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