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院士访谈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专题笔谈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访谈
    郎景和院士谈妇产科疾病诊治现代观念与发展策略
    郎景和,谭先杰
    2017, 33(1): 1-7.  DOI: 10.19538/j.fk2017010101
    摘要 ( )  
    谭先杰教授: 郎大夫您好, 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采访。自2013年以来,《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每年第1期的 “院士访谈” 栏目已经成为品牌,今年再次委托我对您进行采访, 主题是妇产科疾病诊治现代观念与发展策略。首先提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 您认为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 医学上会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述评
    加强妇产科住院医师医学人文观培养
    狄文
    2017, 33(1): 8-9.  DOI: 10.19538/j.fk2017010102
    摘要 (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更成为国家层面调控的重大项目之一, 但必须承认的是, 无论是在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还是考核内容等方面, 对住院医师医学人文观念的培养仍有很大欠缺[1-2] 。而妇产科又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 对医师的人文素养要求更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则
    张震宇
    2017, 33(1): 10-13.  DOI: 10.19538/j.fk2017010103
    摘要 ( )  
    宫颈浸润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 放射治疗和化疗三方面, 目前也有关于生物治疗的报道。对于FIGO分期ⅡA2期及期别更早的宫颈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ⅡB期及期别更晚的患者一般选择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放射治疗的同时推荐使用化疗药物增敏以提高放疗效果。宫颈浸润癌根据分期按照指南进行分级治疗, 目前的手术方式有经腹、 经腹腔镜和经阴道3种方式, 但是无论何种途径手术, 手术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1-2] 。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进展
    向阳, 赵峻
    2017, 33(1): 14-18.  DOI: 10.19538/j.fk2017010104
    摘要 (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 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不常见疾病, 可以分为良性葡萄胎 (hydatidiform mole, HM) 及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 GTN) , 前者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葡萄胎, 后者包括较常见的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 绒毛膜癌 (choriocarcinoma, CC) , 以及较为少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 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pithelial trophoblastic tumor, ETT)。最近也有学者仅将CC、 PSTT及ETT合称为GTN, 而将IM视为非肿瘤[1] 。但是, 由于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处理原则和滋养细胞肿瘤相同, 因此, 笔者仍将其归为滋养细胞肿瘤一并进行阐述。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中国女性盆底肌肉锻炼的状况与未来
    朱兰
    2017, 33(1): 19-20.  DOI: 10.19538/j.fk2017010105
    摘要 (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组织缺陷和损伤性疾病。我国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 妊娠分娩是盆底发生损伤及缺陷的第一位独立危险因素[1] 。以提肛肌为主的盆底支持结构因妊娠分娩而受到激素影响和过度牵拉, 这些异常的作用可以对上述结构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改变决定了在产后开展盆底肌肉锻炼的重要性。盆底肌肉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Kegel提出, 也称Kegel运动。通过指导患者自行耻骨阴道肌和耻骨直肠肌收缩锻炼达到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 耐力和支持力的目的, 以改善自我症状。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生物反馈指导下的盆底肌肉锻炼, 效果优于单纯患者自身锻炼,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部分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避免或延缓了手术干预, 同时对该类疾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2] 。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紫杉醇在上皮性卵巢癌化疗中的双刃剑效应与对策思考
    张国楠, 朱 熠
    2017, 33(1): 21-24.  DOI: 10.19538/j.fk2017010106
    摘要 ( )  
    1 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双刃剑效应及问题提出的 缘由在上皮性卵巢癌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简称卵巢癌) 的综合治疗中, 化疗占有重要地位, 是 延缓卵巢癌患者复发与赖以长期生存的主要措施。晚期患者的手术很难达到无肉眼残留病变的程度, 对于残留的癌灶, 有赖于术后化疗来杀灭。紫杉醇与铂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仍然是目前卵巢癌的标准化疗方案。化疗初始治疗反应较高, 但多达80%患者将最终复发并成为紫杉醇/铂耐药, 这也是导致卵巢癌治疗失败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中国宫颈癌10年手术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陈春林
    2017, 33(1): 25-30.  DOI: 10.19538/j.fk2017010107
    摘要 ( )  
    启动于2015年3月8日的 “中国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 , 又称1538项目, 是在郎景和院士的领导下, 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具体负责的项目。目前共有全国9个省市24家医院参加, 其中综合性三甲医院18所、 妇幼专科三甲医院3所、 肿瘤专科三甲医院3所, 统计2005—2014年10年宫颈癌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 目前已收集22 890例, 其中手术病例16 847例, 获得了一批真实的临床数据。本文根据该大数据中的宫颈癌手术状况的调查情况, 对中国宫颈癌手术的未来方向进行思考。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宫颈机能不全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和思考
    姚书忠
    2017, 33(1): 31-35.  DOI: 10.19538/j.fk2017010108
    摘要 ( )  
    宫颈机能不全是晚期流产、 胎儿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发生在妊娠18~25周, 其发生率约为妊娠的1%, 在妊娠16~28周的复发性流产中占15%左右[1] 。由于胎儿常在28周之前娩出, 存活的机会较小, 同时, 反复流产还可能引起宫腔粘连或输卵管阻塞等不良结局, 造成女性继发不孕。另外, 还有一些患者因为反复流产、 不能生育健康后代, 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无尽的伤害。而不能获得健康后代的原因仅仅是由于子宫颈因先天性发 育不良或后天获得性缺陷导致的宫颈机能不全,让本来在宫内发育正常的胎儿过早离开母体的子宫而不能存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早产两个临床热点问题探讨
    段涛, 刘铭
    2017, 33(1): 36-39.  DOI: 10.19538/j.fk2017010109
    摘要 ( )  
    早产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发病最主要的原因[1] 。据报道, 世界范围内的早产率约为11%, 也就是说, 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 因此, 早产一直是产科学界最关注的主题之一[2] 。但近几十年来, 产科的一系列防治早产的干预措施并没有明显降低早产率, 目前认为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的治疗以及硫酸镁保护脑神经的使用是改善围产儿结局的最重要的产科干预措施[2] 。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产科急救新进展
    陈敦金, 孙雯
    2017, 33(1): 40-44.  DOI: 10.19538/j.fk2017010110
    摘要 ( )  
    “妊娠不是病, 妊娠要防病” , 这是林巧稚教授对妊娠特点的论述。但产科疾病变化快、 特点急,常需要急救支持, 由于关系母儿安全, 产科急救较普通急救相比较有其特殊性。第一, 产科急救常涉及孕产妇和胎儿。第二, 妊娠合并症临床表现与非妊娠期不一致, 增加诊治困难。第三, 实验室检查等重要指标的正常范围随孕周的变化常有改变。第四, 检查和治疗方案制订需考虑母儿近期结局与远期影响。第五, 某些生理指标如血压、PaO2 和PaCO2 等需要调控以确保胎儿的健康[1]。目前, 加强产科专业人员培训以及设备投入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目的, 已经成为共识。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多因素、 多通路、 多机制致病解子痫前期综合征制胜真实世界临床实践
    杨孜
    2017, 33(1): 45-51.  DOI: 10.19538/j.fk2017010111
    摘要 ( )  
    子痫前期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和生命, 把子痫前期看做一个疾病还是一组疾病应该是现今认识和防范子痫前期的关键。在古代文献中早有子痫症状相关描述, 最起码对子痫 (eclampsia) 的临床命名可以向前追溯到1个世纪之前。而对于子痫前期 (preeclampsia) 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早有更为广泛的研究, 命名分类随之不断变异, 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早在20世纪中上叶就有关于孕期营养及抗凝方面的预防作用探讨, 不过预防作用有限。对于子痫前期-子痫的研究可以说历经了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实践研究的多少个来回, 仍是未解之题甚多。在各级医疗机构中, 临床上由此引发的孕产妇死亡和不良母胎结局始终占有相当比例。时至今日, 是把子痫前期看做一种疾病, 还是类属一群疾病或一组疾病由多因素、 多通路、 多机制致病的综合征, 应该是在目前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防范和监控子痫前期综合征 (pre?eclampsia syndrome) 的关键[1] 。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二孩政策下高危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考
    胡丽娜
    2017, 33(1): 52-54.  DOI: 10.19538/j.fk2017010112
    摘要 ( )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因低出生率及人均寿命延长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社会劳动力相对不足, 必将影响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与社会和谐。2013年全国开始启动实施 “单独两孩” 政策, 并相继在2015年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伴随着该政策实施, 妇产科临床与研究面临机遇的同时, 不得不面临高龄孕产妇增加所带来的挑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中国女性生殖整复现状及展望
    王建六
    2017, 33(1): 55-58.  DOI: 10.19538/j.fk2017010113
    摘要 (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美的追求不断提高, 医疗美容已经受到广大国民, 尤其是女性群体的高度关注, 从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潜在消费群体来看, 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十分可观。近年来, 人们的美学观念也逐步发生改变, 女性对美的追求从体表、 形体, 逐渐转向功能和心理的需求。特别是年轻女性对外生殖器形态及功能更加关注, 寻求医疗帮助的女性越来越多, 从而促使了女性生殖整复领域的快速发展。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重视高龄女性生殖健康
    周灿权, 古芳
    2017, 33(1): 59-63.  DOI: 10.19538/j.fk2017010114
    摘要 ( )  
    分娩时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即被定义为高龄产妇, 因超过该年龄段的女性其妊娠及分娩的产科并发症将明显增加。然而针对尚未妊娠的妇女, 对于高龄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并无统一标准。大部分研究沿用35岁以上作为判断标准, 但也有不少生殖临床研究提出采用38岁甚至40岁作为划分标准[1] 。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高龄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结局
    乔杰, 杨蕊
    2017, 33(1): 64-67.  DOI: 10.19538/j.fk2017010115
    摘要 ( )  
    近年来,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后及 “二孩政策” 开放后 “高龄” 拟生育女性的增多, 更多的患者希望寻求辅助生殖技术 (ART) 达到妊娠, 高龄夫妇比例逐渐增加。据统计, 1991—2001年10年间, 美国女性初产年龄35~39岁的比例上升了36%, 而初产年龄40~44岁的比例上升了70%[1]。同美国类似, 我国一项包含 460 余家医院的数据显示,1996—2007年间, 我国高龄产妇的比例为5.62%,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 。随着年龄增大, 不孕症发生率逐渐升高, 文献报道20~24岁女性不孕症发生率为6%, 25~29岁为9%, >29~34岁为15%, >34~39岁为30%, >39~44岁为64%[3] 。就生殖能力而言, 女性超过35周岁属于高龄孕妇或高龄产妇, 其中包含女性本身健康风险和生育畸形儿的风险增加。对于男性而言, 多数认为男性年龄超过 40 岁是生育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4] , 并随年龄增长子代的健康风险相应增加[5]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年龄与卵巢功能——对卵巢衰老的认识
    陈 瑛,郁 琦
    2017, 33(1): 68-70.  DOI: 10.19538/j.fk2017010116
    摘要 ( )  
    女性生育力高峰出现在20~30岁的中、 晚阶段, 此后生育力逐渐降低直到绝经。生育力下降发生在FSH水平上升, 抑制素B下降和月经周期长度改变之前。抗苗勒管激素是较抑制素B出现更早的标志物。窦卵泡数的变化和月经周期长度可变性增强反映生殖衰老加速。生殖衰老过程, 在人群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 但每个个体的衰老进程是她所受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龄的配子
    李刚, 孙莹璞
    2017, 33(1): 70-74.  DOI: 10.19538/j.fk2017010117
    摘要 ( )  
    无论是自然妊娠还是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年龄依然是生殖潜能的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二孩” 政策出台后, 高龄夫妇生育要求明显升高, 在生殖中心就诊的高龄夫妇明显增多。高龄夫妇的生育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 如高龄女性身体条件是否可以妊娠、 妊娠期母胎并发症、 子代遗传缺陷增加等。面对越来越多的高龄夫妇的生育需求, 很有必要提前告知其临床治疗预后、 母胎高风险等。高龄夫妇生育高风险的原因很多, 但高龄导致的配子质量的下降是关键因素。文章就高龄对女性卵子及男性精子的影响做一阐述。
    高龄女性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技术子代的安全性
    魏鏡讚, 王秀霞
    2017, 33(1): 74-78.  DOI: 10.19538/j.fk2017010118
    摘要 ( )  
    近年来, 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 高龄妊娠不断增多, 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大, 其子代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关研究亦逐渐增多。对于高龄妇女, 如何降低子代出生缺陷、规避风险以达到优生目的的前提是了解高龄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技术可能造成的风险。文章将对高龄妇女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子代安全性进行归纳总结。
    卵巢反应不良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处理对策
    徐艳文
    2017, 33(1): 78-81.  DOI: 10.19538/j.fk2017010119
    摘要 ( )  
    随着我国 “二孩” 政策的放开, 越来越多卵巢反应不良妇女需要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卵巢反应不良不仅增加了ART实验室的负担, 而且拉低了整体的临床妊娠率。文章对目前ART实验室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从实验室角度为提高卵巢反应不良人群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卵巢反应不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处理对策
    袁媛, 周灿权
    2017, 33(1): 81-85.  DOI: 10.19538/j.fk2017010120
    摘要 ( )  
    卵巢反应不良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伴随我国高龄再生育女性的显著增加, 如何处理卵巢反应不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卵巢刺激方案、 控制性超排卵中辅助用药的使用及合理的预处理方案等角度,阐述目前常用或可行的临床处理手段, 为广大生殖医学临床医生针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指南解读
    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及处理
    梁琤, 林俊
    2017, 33(1): 85-89.  DOI: 10.19538/j.fk2017010121
    摘要 ( )  
    目前高龄备孕, 尤其是超过40岁甚至45岁的超高龄人群备孕皆在增多, 妇产科医生面临的除高龄所带来的高危产科外, 如何最优化处理此类人群的妇科疾病同样是项巨大挑战。高龄孕妇常见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宫颈上皮内瘤变、 瘢痕憩室等, 临床关注的焦点在于能否妊娠、 孕前是否需手术、 手术治疗对妊娠影响以及尽少破坏生育功能的手术技巧等方面。文章结合相关文献, 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专题笔谈
    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内科疾病及处理
    林建华, 庄旭
    2017, 33(1): 89-93.  DOI: 10.19538/j.fk2017010122
    摘要 ( )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代谢能力发生改变,血管弹性下降, 从而可导致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脏病及甲状腺等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这些疾病在孕期对母胎健康存在风险, 孕前调控更为重要。
    高龄女性瘢痕子宫再妊娠
    费奎琳, 张卫社
    2017, 33(1): 93-96.  DOI: 10.19538/j.fk2017010123
    摘要 ( )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 以往因各种因素导致瘢痕子宫妊娠的高龄孕妇明显增多。鉴于高龄及各种病因导致的子宫瘢痕形成的特点不同, 再次妊娠的时机、 孕期监测及风险各有差异。文章仅就比较常见的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上述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希望为产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
    赵捷,冯玲
    2017, 33(1): 96-99.  DOI: 10.19538/j.fk2017010124
    摘要 ( )  

    近年来,高龄孕产妇人数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孕产妇及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明确高龄孕产妇所存在的风险,完善孕前咨询评估,加强出生缺陷的筛查、诊断,加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管理,加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管理,是保障高龄孕产妇健康,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指南解读
    《2017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周晖,刘昀昀,林仲秋
    2017, 33(1): 100-107.  DOI: 10.19538/j.fk2017010125
    摘要 ( )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排名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2012年全球宫颈癌发病数为52.8万例;年死亡数为26.6万例。2016年预计美国新发宫颈癌12 990例,死亡4120例。85%的宫颈癌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也是这些地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17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本指南的诊治建议适用于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腺鳞癌,其他病理类型的宫颈癌不在本指南的讨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