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多见于育龄女性,自然病史复杂,病因不明确,治疗反应差,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育能力、社会心理状况及家庭关系,其危害及防治消耗了大量的社会和卫生经济资源。重视CPP的诊治有利于深入了解疾病机制,提高疾病综合治疗水平,并形成全面的诊治指南和流程。
慢性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常见症状。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机制复杂,可采取药物(首选口服避孕药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手术以及手术联合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的治疗,现多主张采取长期综合个体化治疗。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慢性盆腔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与盆腔静脉解剖、体循环、内分泌等因素有关。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符,超声、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及盆腔静脉造影有助于诊断。在沿袭传统治疗的同时,经导管栓塞技术已逐步成为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殖健康,若不能及时治疗,易引起后遗病变。慢性盆腔痛是盆腔炎性疾病所引起的后遗病变之一。诊断性腹腔镜是目前评价慢性盆腔痛原因的有效方法,可在进行诊断同时对盆腔病变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口服药物、理疗等方法也可有效缓解盆腔疼痛。
盆腔痛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由肿瘤侵犯内脏器官、骨组织及神经发生广泛转移,或经放疗、化疗后的并发症所引起。文章对妇科恶性肿瘤引起盆腔痛的类型、原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
各种盆腔脏器术后均有可能引起盆腔疼痛,其中部分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即表现为疼痛,主要原因有:术后感染、盆腔血肿、肠梗阻等;另外一部分患者可能造成慢性盆腔痛,主要原因有:粘连、残余卵巢综合征、卵巢残余综合征。文章分别进行阐述。
女性节育术后可发生慢性盆腔痛(CPP)。输卵管绝育术后CPP的主要原因有盆腔炎性疾病、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神经官能症也是病因之一。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后的CPP主要与IUD位置异常有关,X线与B超联合检查、腹腔镜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方法。CPP治疗前首先要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女性生殖道畸形并发盆腔痛主要是由于青春期后月经通道受阻而发生。病程进展可致子宫输卵管积血、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盆腔疼痛程度的逐渐加重。生殖道畸形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故辅助检查在协助诊断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结合正确的临床诊断,实施最恰当的临床处理,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慢性盆腔痛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问题,疼痛的症状和病因常涉及妇科学、胃肠病学、泌尿和疼痛医学。非妇科因素导致的慢性盆腔痛的常见原因有肠易激综合征、膀胱疼痛综合征、腹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等。所以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慢性盆腔痛在女性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清醒疼痛定位指在局部麻醉下患者清醒,在患者的配合下了解疼痛位置和范围。腹腔镜清醒疼痛定位可以明确慢性盆腔痛疼痛部位和病因,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应用清醒疼痛定位指导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复杂,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功能,并尽可能缓解疼痛。文章就非手术治疗的中西药物治疗,阶梯性镇痛,超声、介入、理疗等物理治疗,药物及心理疏导的心理治疗进行归纳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