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06
    上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指南解读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作组,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 等
    2024, 39(9): 641-651.  DOI: 10.19538/j.ek2024090601
    摘要 ( )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对包括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在内的多种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儿科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亟需一个专门针对儿童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文件。该共识从四环素类药物的药学特性、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对该类药物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给出了全面建议,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24, 39(9): 652-658.  DOI: 10.19538/j.ek2024090602
    摘要 ( )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归属于慢性咳嗽的非特异性咳嗽范畴,是指儿童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相关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的一类疾病。PIC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后我国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谱发生了较大变迁,PIC有增多趋势。目前,PIC致病特点尚不清晰,发病机制鲜少针对性报道,规范性诊断尚不成熟,临床实践中PIC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常被医患所认可。中西医结合并非在化学药物基础上简单地加用中药辅助治疗,而是需要中西医交互引导进行个体化的“防-治-康”指导,建立系统的诊疗思路并形成中西医融合方案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为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为PIC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指导。
    中国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及管理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力衰竭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儿童心肌病精准诊治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等
    2024, 39(9): 659-664.  DOI: 10.19538/j.ek2024090603
    摘要 ( )  
    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性发展的临床疾病综合征,按照其发展规律分为A、B、C和D四个阶段,涵盖从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到晚期心力衰竭的整个过程。为了强化儿科医师对心力衰竭分期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国内外成人最新心力衰竭分期管理的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儿科国情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该建议,旨在明确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定义、标准及管理策略,为心力衰竭患儿的早期防治和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指南解读
    《2023年临床实践指南:儿科重症监护室内12月龄以下婴儿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的管理》解读
    班凤婷, 丁亚平, 夏姗姗, 张晨美
    2024, 39(9): 664-668.  DOI: 10.19538/j.ek2024090604
    摘要 ( )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不同地区针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存在差异。2023年,国外儿科重症和急救护理小组制定了关于儿科重症监护室内12月龄以下婴儿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管理的指南,从重症监护室准入标准、辅助检查、患儿安置及治疗、营养支持与补液、通气支持以及辅助治疗等6个范围提出了40条建议(其中23条专家建议),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识别、理解和处理严重毛细支气管炎,提升救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文章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述评
    基于病理生理学的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救治
    应佳云, 陆国平
    2024, 39(9): 669-673.  DOI: 10.19538/j.ek2024090605
    摘要 ( )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病理生理学复杂,主要涉及机制包括免疫失衡、微循环障碍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是造成危重症儿童高死亡率的病因之一。文章总结了基于病理生理学予以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救治要点,包括控制感染,免疫调节,改善微循环及线粒体功能等措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理解。
    专题笔谈
    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最佳实践
    陈锡龙, 周冰莹, 张太宁, 王卫凯
    2024, 39(9): 674-679.  DOI: 10.19538/j.ek2024090606
    摘要 ( )  
    脓毒性休克属于儿童急危重症,也是全世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较复杂,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管理的基石。合理的复苏治疗对病情的改善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引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抢救、优化、稳定和降级(salvage,optimization,stabilization and de-escalation,SOSD)理念来正确识别及理解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4个时期过渡及变化,并对选择何种复苏液体、液体复苏总量、液体复苏速率等复苏策略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儿童脓毒症凝血病干预策略
    钱天维, 柏振江
    2024, 39(9): 679-685.  DOI: 10.19538/j.ek2024090607
    摘要 ( )  
    儿童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即脓毒症诱发的凝血病(SIC),由复杂的炎症和凝血系统失调引起,这一过程涉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凝血系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抑制、抗凝机制的受损、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的异常等机制。SIC在儿童中表现出高发生率和高病死率,及时有效的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挽救性策略
    胡 燕, 郭予雄
    2024, 39(9): 685-690.  DOI: 10.19538/j.ek2024090608
    摘要 ( )  
    难治性脓毒性休克(refractory septic shock,RSS)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救治RSS患者是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RSS表现为顽固性休克、持续高乳酸血症,儿茶酚胺类药物是改善RSS低血压、低灌注的一线药物,但随着药物剂量加大,并发症也显著增加,因此需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策略。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儿童RSS挽救性策略。文章从RSS治疗指南建议更新、血流动力学评估、药物治疗进展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优化RSS治疗提供参考。
    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循环损伤评价
    郝 云, 洪小杨
    2024, 39(9): 691-695.  DOI: 10.19538/j.ek2024090609
    摘要 ( )  
    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发生于脓毒症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识别困难。循环损伤是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价脓毒性休克循环损伤,对快速识别、精准治疗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渗漏综合征干预策略
    杨春凤, 张 圳, 李玉梅
    2024, 39(9): 695-699.  DOI: 10.19538/j.ek2024090610
    摘要 (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漏到血管外,导致血管内血容量减少、血管外组织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组织低灌注。脓毒性休克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的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后可出现或加重毛细血管渗漏,二者可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儿死亡风险。脓毒性休克的渗漏综合征干预策略包括两部分,一是脓毒性休克的快速根本治疗,二是针对渗漏的综合治疗,包括液体管理、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中药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明晰脓毒性休克引起渗漏的机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
    儿童脓毒症的免疫炎症损伤评价与干预
    刘婷彦, 陆国平,
    2024, 39(9): 699-704.  DOI: 10.19538/j.ek2024090611
    摘要 ( )  
    儿童脓毒症是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免疫炎症反应是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一环。脓毒症具有不同的疾病阶段,过度的促炎反应和代偿性抗炎反应导致免疫系统稳态失衡,最终导致免疫损伤。全面认识儿童脓毒症免疫炎症反应和发生发展,重视儿童脓毒症的免疫动态评价,有利于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达到提高儿童脓毒症诊疗水平,改善疾病与预后、减轻医疗负担的目的。
    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持续血液净化干预
    周 勇, 王 义
    2024, 39(9): 704-709.  DOI: 10.19538/j.ek2024090612
    摘要 ( )  
    脓毒症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每年因脓毒症死亡患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近20%。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有比成人更高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感染概率,感染后容易发展为脓毒症。目前儿童脓毒症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但其较高的病死率并未因认识加深而下降。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材料被应用于血液净化滤器的制造中,这使从病原、白细胞、内毒素、细胞因子等复杂免疫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步骤进行干预成为可能。脓毒症的治疗中血液净化被寄予厚望。文章将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介绍血液净化模式及滤器的选择。
    论著
    儿童重症百日咳临床特征及预后回顾性分析
    李雪倩a, 叶 枫a, 洪 婕a, 等
    2024, 39(9): 710-716.  DOI: 10.19538/j.ek2024090613
    摘要 ( )  
    目的    对儿童重症百日咳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确诊为重症百日咳的患儿54例。按是否换血、是否机械通气治疗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患儿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反流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程法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4例重症百日咳患儿,男性32例(59.26%),≤ 3月龄40例(74.07%),其中疫苗接种5例(9.26%)。按照是否换血分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换血组心率增快(P=0.036)、合并肺动脉高压(P=0.006)、合并三尖瓣反流(P=0.002)、机械通气(P=0.01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升高(P<0.001),活化凝血酶原时间(P=0.014)、血肌酐升高(P=0.004)。按照是否气管插管分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有创机械通气组疫苗接种比例降低(P=0.021),心率增快(P=0.008)、合并三尖瓣反流(P=0.035)、换血(P=0.00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P<0.001)比例升高,血红蛋白(P=0.021)、白蛋白降低(P=0.004),CRP(P=0.004)、血肌酐(P=0.017)升高。K-M生存曲线显示,白细胞≥36.0×109/L组(P=0.012)、淋巴细胞≥ 22.49×109/L组(P=0.012)、合并肺动脉高压(P=0.003)、合并三尖瓣反流组(P<0.001)患儿生存率降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白细胞(HR=1.045,95% CI:1.001~1.092,P=0.046)是影响重症百日咳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儿童重症百日咳白细胞≥ 36.0×109/L、淋巴细胞≥ 22.49×109/L、合并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反流时生存率下降,需积极治疗。白细胞升高是影响儿童重症百日咳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病例报告
    儿童糖原贮积症Ⅳ型1例报告
    何舒丽, 李 娟
    2024, 39(9): 717-720.  DOI: 10.19538/j.ek2024090614
    摘要 ( )  
    报告1例女性1岁11月患儿,因“发热、咳嗽、腹胀5d,发现肝脾大1d”于2022年2月14日入院治疗。患儿腹部明显膨隆,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经肝脏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诊断为糖原贮积症Ⅳ型。患儿行肝脏移植术后随访1年余,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无明显异常,患儿饮食、生长发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