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06
    上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指南解读
    专题笔谈
    论著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协作创新共同体,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24, 39(3): 161-167.  DOI: 10.19538/j.ek2024030601
    摘要 ( )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临床涉及诸多方面,尤其是病原学诊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难治性MPP的诊治以及MPP的预后和远期管理等问题,其已成为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MPP急性期的治疗及早期干预、改善预后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步显现,为规范MPP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国内该领域的部分中西医专家,结合近几年进展和循证证据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进行全面再修订,以期更好地解决MPP诊疗中的临床问题并推动中西医结合的进展。
    指南解读
    2023版儿童心肌病的治疗策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的解读
    李 雅, 朱丽琴, 何玮梅, 赵仕国, 张晨美
    2024, 39(3): 168-174.  DOI: 10.19538/j.ek2024030602
    摘要 ( )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儿童心肌病治疗策略的科学声明,重点介绍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策略,解决了目前缺乏儿童特有的心肌病的治疗方案问题,给出了基于AHA观点的方案。文章旨在通过解读该科学声明,为国内同行针对心肌病患儿制订治疗方案时提供基于AHA观点的决策依据。
    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营养治疗:EASO和EFAD联合立场声明的解读
    赵仕国, 杨子浩, 陈振杰, 夏姗姗, 楼晓芳, 何玮梅, 金余瑜, 邵琪琪, 张晨美
    2024, 39(3): 175-182.  DOI: 10.19538/j.ek2024030603
    摘要 ( )  
    2023年1月欧洲肥胖症研究学会(EASO)联合欧洲营养师协会联合会(EFAD)共同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营养治疗的立场声明。它是利用文献中的最佳循证证据(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评价)制定,该联合立场声明中提出的证据证实,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肥胖相关的结果。文章就该联合立场声明中的最佳证据总结(证据声明)、推荐内容以及国内现状进行解读。
    专题笔谈
    儿童心肌炎病因学及发病机制进展
    孙淑娜
    2024, 39(3): 183-192.  DOI: 10.19538/j.ek2024030604
    摘要 ( )  
    儿童心肌炎较为常见,心肌炎是心肌组织呈局部或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的疾病,以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已被证明是最常见的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和药物因素在非感染因素中占主要地位。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心肌细胞的直接和继发性损害、免疫学发病机制、基因信号通路异常、miRNA、遗传易感性等多方面。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以及其疫苗的广泛应用所导致的心肌炎备受关注。文章围绕儿童心肌炎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
    儿童心肌炎影像学检查
    熊振宇, 金 娜, 李香莹, 朱园园
    2024, 39(3): 193-198.  DOI: 10.19538/j.ek2024030605
    摘要 ( )  
    心肌炎为心肌组织的炎症。心脏影像学检查能客观反映心肌炎时心脏组织学特征及功能状态。心电图被广泛用作心肌炎的初步筛查工具;超声心动图能及时快速评估心肌损害及严重程度,是评估疑似心肌炎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线和最普遍的成像方式;心脏磁共振(CMR)能准确检测心肌炎症损伤和水肿,越来越多地代替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 biopsy,EMB)来诊断急性心肌炎;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检测心肌炎症浸润和坏死灶,评估心肌活力和灌注情况,对心肌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运用好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心肌炎的精准诊治有重要作用。
    儿童心肌炎标志物研究进展
    陈雅娜, 陈名武
    2024, 39(3): 198-203.  DOI: 10.19538/j.ek2024030606
    摘要 ( )  
    心肌炎是心肌中有局限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是由组织学、免疫学等方法确认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是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但其缺乏早期诊断的优势。而不能早期诊断是心肌炎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早期、快速、便捷等特点,对于心肌炎的早期发现、了解病情、评估疗效均有一定价值。目前常见心肌标志物多用于成人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由于儿童心肌功能尚未成熟、生长发育有特殊性,其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与成人大不相同,心肌相关标志物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文章就儿童心肌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进展
    庹 虎, 何 兵
    2024, 39(3): 203-207.  DOI: 10.19538/j.ek2024030607
    摘要 (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童心肌炎中最严重的类型,进展迅速,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危及患儿生命。一旦怀疑本病,需要高度重视、迅速诊断、多专业合作、全力救治。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的推动下,2018年我国已经更新了儿童心肌炎诊断的专家建议,随后多次组织全国儿童心血管病专家对暴发性心肌炎诊疗开展研讨及宣讲。各医疗中心对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认识不断提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就目前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儿童心肌炎预后影响因素
    谢莹莹, 熊安秀, 芦 伟
    2024, 39(3): 207-211.  DOI: 10.19538/j.ek2024030608
    摘要 ( )  
    儿童心肌炎是一种因多种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差异较大,且缺乏特异性,可从仅有轻微胸部不适到心源性休克,其自然病史也可从完全恢复到发展为心肌病甚至死亡。心肌炎的多样化和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选择的复杂性,致使其预后具有明显异质性。因此,研究儿童心肌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害/心肌炎临床特点
    韩 咏, 庞玉生
    2024, 39(3): 211-216.  DOI: 10.19538/j.ek2024030609
    摘要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直接和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相关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侵袭、炎症因子风暴、低氧血症导致的心肌缺氧损伤及免疫紊乱等多种机制。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损伤、心肌炎、心律失常及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等心血管并发症。相对于其他病毒性心肌病,COVID-19相关病例起病更隐匿,发生暴发性心肌炎比例更多,且感染期过后仍存在持续性症状。另外,既往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儿预后更差。文章综述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害/心肌炎临床特点、相关机制及管理要点。
    儿童心肌炎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进展
    黎文静, 李小鸥, 何 兵
    2024, 39(3): 216-222.  DOI: 10.19538/j.ek2024030610
    摘要 ( )  
    心肌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儿童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由于心肌炎起病隐匿,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心肌炎预后尤为重要。基因多态性在儿童心肌炎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通过介绍柯萨奇-腺病毒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介素(IL)-17、维生素D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非编码RNA等基因多态性与心肌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深入理解儿童心肌炎发病机制,对易感人群做好筛查预防工作,并为儿童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论著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 静, 何 爽, 郑 敏, 李 谧, 吕铁伟, 吴晓云
    2024, 39(3): 223-230.  DOI: 10.19538/j.ek2024030611
    摘要 ( )  
    目的    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及62例急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暴发性心肌炎组起病年龄较大,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少尿,意识改变,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肢端凉,面色改变,肝脏肿大等起病时临床表现及体征的发生率均大于急性心肌炎组(P<0.05);(2)暴发性心肌炎组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超敏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左心功能,心腔增大,室间隔、室壁动度及厚度,心包积液,二、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室性心动过速,逸搏,室颤/室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指标与急性心肌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类病原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是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P=1/[1+e-(92.862-0.171×白蛋白-0.351×左室射血分数+6.286×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492×束支传导阻滞)],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6.8%,区分度良好;(4)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经免疫调节、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死亡3例(5.8%)。结论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出现白蛋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危险因素。
    188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熊舒萍, 叶晓卿, 陈莉莉, 林丽华, 张 宁, 陈奇洪, 杨运刚,
    2024, 39(3): 231-234.  DOI: 10.19538/j.ek202403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8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轻型组34例,中型组75例,重型及危重型组79例,比较3组患儿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    重型及危重型组的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比例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比例高于中型组,早产及发育异常疾病比例高于轻型组,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比例低于轻型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热峰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中型组咳嗽发生率高于轻型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的白细胞总数及合并细菌感染率高于轻型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白介素(IL)-6高于中型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中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患儿死亡外,余均好转后出院。结论    重型及有基础病患儿比例的增大、合并复杂感染和共患病对疾病诊治带来了更大挑战。白细胞总数、CRP、PCT和IL-6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可能提示疾病加重;对于合并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早产及发育异常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的患儿需警惕重型可能;对于患其他类型基础疾病的患儿应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
    病例报告
    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5例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戴小娟, 郑丽玲, 张家祥
    2024, 39(3): 235-240.  DOI: 10.19538/j.ek2024030613
    摘要 ( )  
    2016年11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共收治5例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5例中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均小于1岁,首发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心肌肥厚、肝脏增大及骨骼肌无力。4例血酸性ɑ-葡萄糖苷酶浓度明显降低,最低为0.28 mmol/(L·h)。5例均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3例为纯合错义突变,1例为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同时存在有致右室心律失常心肌病基因CTNNA3突变 C.2122A>G父源。5例均自动出院后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6~11个月)。确诊病例中基因突变类型以c.1935C>A最常见,c.2853G>A可能是新的致病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