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06
    上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讲座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康复临床中喂养障碍的评估及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2023, 38(8): 561-566.  DOI: 10.19538/j.ek2023080601
    摘要 ( )  
    喂养障碍是儿童康复临床中的常见问题,病因异质,未及时识别并规范管理会加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但目前尚缺乏儿童喂养障碍综合评估及康复管理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基于国内外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儿童喂养障碍的评估及管理专家共识,以期科学、规范管理并指导临床实践。
    述评
    重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规范化诊疗
    郑 毅
    2023, 38(8): 567-570.  DOI: 10.19538/j.ek2023080602
    摘要 ( )  
    该文通过介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和诊疗新进展,重点论述国内外诊疗差异,提出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规范化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为澄清目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上的混乱状态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警惕猴痘在儿童中的蔓延
    卢清华, 郑跃杰, 杨永弘,
    2023, 38(8): 571-574.  DOI: 10.19538/j.ek2023080603
    摘要 ( )  
    近年来全球饱受病毒感染大流行的严重影响,2022年5月以来猴痘突然肆虐,流行中心转向亚洲地区,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随着中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控措施的改变,需警惕猴痘病毒在儿童感染的蔓延,该文就儿童猴痘感染的潜在风险及预防措施加以阐述。
    专题笔谈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磁共振研究进展
    张康福茜, 曹庆久
    2023, 38(8): 575-579.  DOI: 10.19538/j.ek2023080604
    摘要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来探讨ADHD的大脑结构及功能的异常。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DHD进行的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等方面的研究,发现ADHD在大脑结构、脑白质微结构、静息态脑功能、任务态(如注意力、冲动控制和抑制功能等任务)脑功能以及脑血流灌注等方面存在异常。考虑到ADHD患病性别的差异,推测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在脑结构及功能存在差异,该文特别报道了脑磁共振结果在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深入理解ADHD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学研究进展
    张 玲, 刘寰忠,
    2023, 38(8): 580-584.  DOI: 10.19538/j.ek2023080605
    摘要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在儿童ADH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遗传率高达75%。该文就儿童ADHD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主要从候选基因,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表观遗传学,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了解儿童ADHD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进一步帮助医务工作者从遗传学方面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张晓华, 崔永华, 闫俊娟, 于丽萍
    2023, 38(8): 584-587.  DOI: 10.19538/j.ek2023080606
    摘要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但目前就诊率较低。早发现、早评估和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前提。儿童ADHD评估内容为诊断前的所有资料收集,主要包括:诊断线索、病史收集、临床检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ADHD诊断既往普遍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颁布后将作为中国官方诊断标准。ADHD诊断应尽可能避免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的情况,要重视共患病的诊断,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见精神科共患病及治疗
    黄环环, 何 凡
    2023, 38(8): 588-592.  DOI: 10.19538/j.ek2023080607
    摘要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ADHD共患病率高,共患疾病种类多,共患病的存在常导致患儿的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影响预后。该文就儿童ADHD常见精神科共患病进行介绍,并对ADHD常见共患病的治疗进行讨论,进一步帮助医务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该病并更有针对性地治疗。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见神经内科共患病及治疗
    王 华
    2023, 38(8): 592-596.  DOI: 10.19538/j.ek2023080608
    摘要 (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虽然ADHD的病因很多,但继发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后ADHD其实并不少见,其正规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该文从脑结构异常、小儿神经科疾病与ADHD入手,对癫痫、头痛、睡眠障碍及脑炎与ADHD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讨论。旨在强调ADHD的早期诊治和干预固然重要,其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不能忽略,标本兼治十分重要。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治疗
    王素梅, 陈自佳
    2023, 38(8): 597-600.  DOI: 10.19538/j.ek2023080609
    摘要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环境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认为,ADHD从整体上属阳盛阴亏之态,始于脾,发于肝,逆于肺,亏于肾,失于心,是五脏不调、相互影响、虚实夹杂的疾病,关乎神志,与风、痰相关。中医药治疗ADHA具有个体化、疗效确切、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文从中医药对ADHD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及中药制剂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ADHD的进展。
    论著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马 融, 胡思源, 李新民, 钟成梁, 王 凯, 吴力群, 蔡栩栩, 丁 樱, 徐勇胜, 薛 征, 万力生, 张 依
    2023, 38(8): 601-607.  DOI: 10.19538/j.ek2023080610
    摘要 ( )  
    目的    评价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纳入8个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160例病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予黄龙止咳颗粒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黄龙止咳颗粒模拟剂,用法用量同试验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疾病控制情况及中医疗效,比较两组咳嗽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肺功能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160例进入全分析集(FAS)、安全性数据集(SS)、152例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PS)。试验组治疗4周控制73例、部分控制3例、未控制1例,对照组控制63例、部分控制11例、未控制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FAS分析结论一致。治疗4周,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日间咳嗽症状严重评分、夜间咳嗽症状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FAS分析结论一致。该研究发生不良事件2例,其中1例判断为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CVA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疾病控制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并可减轻患儿咳嗽症状严重程度,改善相关症状,安全性较好。
    学龄前儿童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细胞免疫水平相关性研究
    严士为, 覃 敏, 伍秋频, 谭 杰, 黄惠萍, 陈洁琳, 刘广兵, 莫荣浩
    2023, 38(8): 608-612.  DOI: 10.19538/j.ek2023080611
    摘要 ( )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水平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呼吸道感染的学龄前患儿鼻咽拭子样本1275份,采用PCR扩增筛查hMPV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及细菌,分析学龄前儿童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关性。结果    1275份标本中有105份样本检测hMPV阳性,阳性检出率(8.2%),其中hMPV合并其他病毒20例,hMPV合并细菌感染77例;hMPV阳性率在春末夏初呈现高峰;女性42例(40.0%),男性63例(60.0%);主要临床特征:发热86例(81.9%),咳嗽103例(98.1%),喘息47例(44.8%),气促27例(25.7%),氧疗27例(25.7%),肺部湿啰音91例(86.7%);影像学肺炎:82例(78.1%),肺实变28例(26.7%),乳酸脱氢酶升高82例(78.1%),CD3+CD4+ (38.42±9.17),CD3+CD8+(23.52±6.26),CD3-CD19+(24.54±8.15),CD56+CD16+(7.72±4.74)。hMPV组中吸氧的患儿与CD3+CD4+呈负相关(P=0.007)。结论    学龄前儿童感染hMPV后以咳嗽、发热、肺部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有喘息发作,少部分可引起重症感染,大部分患儿乳酸脱氢酶可升高,T淋巴细胞以CD3+、CD3+CD8+比例降低,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hMPV组中重症感染的患儿与CD3+、CD3+CD4+、CD3+CD8+、CD56+CD16+水平呈负相关。
    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对儿童难治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刘翔腾a, 王桂兰a, 陈 昂d, 黄 娟b, 林嘉镖a, 王冰洁a, 肖生平a, 胡玉霞a
    2023, 38(8): 613-618.  DOI: 10.19538/j.ek202308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技术(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在儿童难治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儿童难治性肺炎并行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根据是否行ROSE检查分为单纯支气管镜组及支气管镜+ROSE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检查结果,并将出院时的确诊结果分别与两组现场检查结果比较,计算Kappa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果。结果    共纳入351例患儿,其中支气管镜+ROSE组172例,单纯支气管镜组179例。两组首次支气管镜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05),但支气管镜+ROSE组需多次检查的患儿比例较单纯支气管镜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7,P<0.05);支气管镜+ROSE组现场检查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4%及78.6%,单纯支气管镜组现场检查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6%及68.8%,与单纯支气管镜组相比,支气管镜+ROSE组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符合率:90.3% vs. 64.1%;Kappa:0.511 vs. 0.133;ROC曲线下面积:0.846 vs. 0.662)。结论    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ROSE技术可显著提高儿童难治性肺炎的诊断效能,有效减少支气管镜的多次检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经颈部插管儿科体外膜氧合后脑成像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冯秋霜, 刘昌峨, 赵 喆, 程东良, 王 洁, 王 风, 张惠玲, 洪小杨, 封志纯
    2023, 38(8): 619-624.  DOI: 10.19538/j.ek20230806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经右侧颈部插管的体外膜氧合(ECMO)患儿出现脑成像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行经右侧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插管建立动脉-静脉ECMO(VA-ECMO)支持并存活的患儿资料。根据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信息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分析患儿人口统计学资料、ECMO前后实验室检查以及处理,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分析ECMO相关急性脑影像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儿108例,其中正常组47例,异常组61例,ECMO后患儿头颅影像学异常率为56.48%。108例患儿中,ECMO后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率37.04%(n=40),修复率62.96%(n=68)。结扎者脑成像异常率62.50%(25/40),修复者52.94%(36/40),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类型(新生儿或儿童)、性别、体重、ECMO前诊断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前pH值、碱剩余及乳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ECMO前乳酸值高于正常组(P=0.003),并与脑成像异常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OR=1.107)。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ECMO前乳酸堆积是急性脑成像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CMO撤离后右侧颈总动脉结扎与脑影像学异常无显著相关。
    讲座
    成骨不全的多学科管理
    董忠信a, 尹世杰a, 董丽娜a, 杨晓光b, 杨志东b, 牛 强c, 李孟铨d, 周立伟d, 关亚峰e, 吴 静f, 吴 婷g, 王 洁g, 王天任h, 姚元庆h, 周佳莹i, 杜启峻a
    2023, 38(8): 625-630.  DOI: 10.19538/j.ek2023080614
    摘要 ( )  
    成骨不全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的罕见骨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由于I型胶原分布广泛,成骨不全常累及多系统,因而需要多学科合作。了解成骨不全常见的临床表现,掌握治疗原则,开展多学科管理,对提高成骨不全患儿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综述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张晓霞, 赵秀芝, 张晓梅
    2023, 38(8): 631-633.  DOI: 10.19538/j.ek2023080615
    摘要 (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严重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性蛋白,在机体发生急性时相反应时含量急剧升高,作为促炎因子加速机体的炎症反应,对新生儿NEC的早期识别、诊断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病例报告
    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黄秀丽, 魏翠洁, 杨志仙, 吴 晔, 熊 晖
    2023, 38(8): 634-639.  DOI: 10.19538/j.ek2023080616
    摘要 ( )  
    探讨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例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遗传学数据。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患儿男,9个月,因“反复抽搐3个月”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随访8个月仍有全面发育落后,伴肌张力低下及小头畸形。共纳入患儿20例,临床特征为生后6个月以内起病,全面发育迟缓,痉挛发作,肌张力低,小头畸形,以额叶受累为著的脑萎缩伴小脑齿状核周围异常信号及心脏受累。共报道11个致病性变异,最常见的变异为c.283G>A(42.3%)和c.1091C>G(19.2%)。对于生后6个月内起病的全面发育迟缓和痉挛发作患儿,如伴肌张力低,小头畸形,额叶为著的脑萎缩伴小脑齿状核周围异常信号和心脏受累,应考虑到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可能,c.283G>A和c.1091C>G为两个高频致病性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