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4-06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吸入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专家共识
    鲍一笑1,陈志敏2,程能能3,邓 力4,刘恩梅5,刘瀚旻6,赵德育7,赵顺英8
    2017, 32(4): 241-244.  DOI: 10.19538/j.ek2017040601
    摘要 ( )  
    述评
    重视儿童认知功能的临床应用
    杨 健1,王筠新2,朱晓涵1
    2017, 32(4): 245-248.  DOI: 10.19538/j.ek2017040602
    摘要 ( )  

    认知功能评估监测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大的帮助。文章试图从儿童认知功能发展、神经和遗传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这几个角度概述研究进展,目的在于向广大临床工作人员推广关注患儿认知功能发育的理念,从而更好地改进临床诊断治疗的策略。

    专题笔谈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评估与诊断要点
    柯晓燕
    2017, 32(4): 249-252.  DOI: 10.19538/j.ek2017040603
    摘要 ( )  

    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在感知觉、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异常。临床上,一般通过会谈、精神检查和心理评估对这些儿童青少年进行评估。为了协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制定适宜的治疗计划,临床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过程有所了解。

    儿童癫痫共患孤独症
    刘 靖,李 雪
    2017, 32(4): 252-256.  DOI: 10.19538/j.ek2017040604
    摘要 ( )  

    癫痫和孤独症共患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5%~37%的癫痫儿童共患孤独症(或孤独症筛查阳性),2%~46%的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共患癫痫。精神疾病家族史、围生期不利因素、女性、孤独症特征、智力障碍、遗传或神经综合征、遗传因素等增加两种疾病共患风险。两种疾病共患时,癫痫起病更早,存在学龄前和青春期两个起病高峰,部分性发作更多见,难治性发生率更高,孤独症症状更严重,智力障碍更突出,运动发育问题和行为症状更多见,适应不良更明显。及时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两种疾病非常重要。

    儿童癫痫共患头痛
    王 华
    2017, 32(4): 256-262.  DOI: 10.19538/j.ek2017040605
    摘要 ( )  

    癫痫与头痛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二者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上存在相互联系。临床上某些类型的头痛易于与癫痫混淆,反之亦然。因此,正确区分癫痫与头痛两种疾病,掌握好癫痫共患头痛的诊治对于癫痫的有效治疗、改善癫痫儿童的预后以及保证医疗安全非常必要。

    儿童癫痫共患双向情感障碍
    陈 倩
    2017, 32(4): 262-266.  DOI: 10.19538/j.ek2017040606
    摘要 ( )  

    癫痫与双向情感障碍(BD)同为反复发作性的慢性脑功能障碍, 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机制, 围癫痫发作期的情感表现与BD发作期症状临床鉴别诊断是一个难点。研究表明二者互为共患因素, 可能存在潜在的共存机制如遗传学病因, 且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预后造成负面影响, 应重视共患情绪障碍如BD的评估及管理。

    儿童癫痫共患抑郁症  焦虑症
    卢建平,操小兰
    2017, 32(4): 266-269.  DOI: 10.19538/j.ek2017040607
    摘要 ( )  

    癫痫患儿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率为12%~36%,但很少被识别和治疗, 其影响因素包括与癫痫相关因素、 抗癫痫药物使用、 人口学特征以及家庭应对癫痫方式。使用儿童抑郁和焦虑筛查量表有助于发现和识别抑郁症和焦虑症。治疗癫痫儿童抑郁症和焦虑症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推荐使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为首选治疗药物。

    儿童癫痫共患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刘 璐,袁 珍,朱 刚
    2017, 32(4): 269-274.  DOI: 10.19538/j.ek2017040608
    摘要 ( )  

    儿童癫痫共患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会影响患儿学习及生活,在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家庭造成严重负担。但儿童癫痫共患精神障碍的诊断率和就诊率却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对癫痫症状和精神障碍症状的区分不清以及缺少明确的诊断方法有关。现阶段这一方面研究仍很少,文章就儿童癫痫共患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影响因素、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基于脑科学的儿童神经认知发育障碍评估与干预
    程大志,陈 倩
    2017, 32(4): 275-279.  DOI: 10.19538/j.ek2017040609
    摘要 ( )  

    儿童神经认知发育障碍主要包括发展性阅读障碍、发展性计算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共患病。神经认知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对长期的社会预后提出巨大挑战。目前,对于儿童神经认知发育的诊疗,临床尚缺乏客观有效的工具。近些年,脑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儿童神经认知发育障碍的机制及其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认知行为、脑神经机制和干预的角度,阐述儿童神经认知发育障碍脑科学研究成果。这些证据表明,儿童神经认知发育障碍存在特定的核心认知障碍和脑区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其干预以认知行为训练为主,脑刺激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确认。

    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心理机制
    静 进
    2017, 32(4): 279-282.  DOI: 10.19538/j.ek2017040610
    摘要 ( )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行为发育障碍, 其脑功能异常导致了主要症状的发生。ASD脑发育异常的依据部分来自近半个世纪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并由此建构了几个具有影响的学说及其理论, 也成为当下ASD认知特征的界定与矫治康复的部分依据。代表性的研究结果有表情和情绪识认异常、 心理理论功能缺陷、 共同注意或目光对视异常、 抑制控制能力缺陷、 社会动机缺陷、 影像学发现、 镜像神经元异常等。相关研究仍显零散局限, 有些甚至相互矛盾, 揭示ASD致病原因尚需时日。

    事件相关电位对儿童认知功能的评估诊断
    伍海燕,刘 勋
    2017, 32(4): 282-285.  DOI: 10.19538/j.ek2017040611
    摘要 ( )  

    近年来的儿科检查中, 脑电测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儿童认知功能评估手段。本研究试图概述一些常见的儿童认知功能障碍和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异常, 以便更好地应用在临床脑电的诊断和干预中。具体包括, 注意障碍和事件相关脑电成分异常, 语言障碍和事件相关脑电成分异常, 数学障碍和事件相关脑电成分异常等。

    6岁内儿童认知发育量表的临床应用
    卞晓燕
    2017, 32(4): 285-289.  DOI: 10.19538/j.ek2017040612
    摘要 ( )  

    儿童认知发育评估的重要工具是发育评估量表。我国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认知发育筛查和诊断量表较少,应用面较窄(主要在儿童保健领域),大多处于研究性或小范围使用阶段。6岁以内包括认知发育的发育评估,在儿童保健和疾病监测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推进对认知发育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

    儿童大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影像技术应用——以抑郁症功能磁共振研究为例
    陈桃林1,王晓刚2,杨 勋1,2,王 淞1,龚启勇1,3
    2017, 32(4): 289-293.  DOI: 10.19538/j.ek2017040613
    摘要 ( )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小儿脑认知功能研究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也是精神影像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儿童抑郁障碍是当今儿童最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儿童抑郁症有其特定的神经生理基础。采用基于认知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儿童抑郁症患者在认知、情绪和奖赏等加工过程出现异常,涉及杏仁核、前扣带回、前额叶和眶额叶等认知相关的核心脑区。将来的研究将根据儿童心理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脑功能测评方法,针对抑郁症高风险儿童,开展儿童抑郁症系统性预防研究,为寻找早期预警的影像学和心理学标记,以制定干预方法提供实验证据。

    儿童认知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
    宋为群,胡 洁
    2017, 32(4): 294-296.  DOI: 10.19538/j.ek2017040614
    摘要 ( )  

    儿童多种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脑性瘫痪等均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许多研究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改善儿童脑功能的神经调控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脑电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

    论著
    学龄期癫痫儿童情绪障碍  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程大志,闫秀贤,高志杰,许克铭,陈 倩
    2017, 32(4): 297-299.  DOI: 10.19538/j.ek2017040615
    摘要 ( )  

    目的    观察学龄期癫痫儿童的情绪、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相互关系。方法 用癫痫计算机化认知任务测试的方法(CCTE) 对2012 年5 月至2015 年2 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287例癫痫患儿进行认知测试和情绪障碍评估,其中男152例、女135 例,年龄6~18岁,平均(10.9±2.4)岁。分析学龄期癫痫患儿情绪障碍、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评定分值、认知任务测试的答题正确数进行处理。情绪、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癫痫儿童生活满意程度得分与计算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一般智力呈显著负相关。癫痫儿童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得分与语言配对联接学习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5)。焦虑、抑郁与各项认知功能均无显著相关。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量表各分项均呈显著负相关(r=-0.13、r=-0.14、r=-0.12,P均<0.05)。结论 学龄期儿童癫痫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临床应予重视和干预。

    儿童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心电图定位探讨
    江 河,李小梅,李延辉,张 宴,刘海菊
    2017, 32(4): 300-303.  DOI: 10.19538/j.ek20170406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起源部位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定位方法。方法 应用4种心电图算法(V1或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振幅指数、V2移行指数、移行区指数、V2S/V3R指数)对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儿童不同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进行预判,并与术中射频消融结果对比。结果 4种心电图算法对儿童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阳性预测值为78.6%~88.2%,敏感度为85.5%~91.3%,特异度为36.0%~68.0%;对左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阳性预测值为47.4%~71.4%,敏感度为36.0%~68.0%,特异度为85.5%~91.3%。对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远高于右冠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预测值:66.67%~90.90% vs. 10.00%~15.38%;敏感度为83.33%~100.00% vs. 20.00%~60.00%;特异度为57.58%~90.91% vs. 50.00%~76.47%)。结论 4种心电图算法中V2移行指数阳性预测值对儿童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采用仅区分左、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定位方法,4种心电图算法对儿童左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值较低。将左室流出道分为左冠窦和右冠窦起源,对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预测水平明显提高。

    短篇论著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实用性研究
    喻 茜1,缪 琼2,卞晓燕3
    2017, 32(4): 304-305.  DOI: 10.19538/j.ek2017040617
    摘要 ( )  

    目的    调查《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ASQ-C)实用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对上海市某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门诊,以3~8个月1925名婴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婴儿的家长填写适于婴儿月龄的4个月、 6个月、 8个月、 10个月ASQ-C进行发育筛查至少 1次,于婴儿11~12个月时填写12个月ASQ-C并同时完成6个题目的ASQ-C实用性研究问卷。结果 合格样本共1611名(83.69%)。对“完成这个问卷中的问题您花了多少时间?”,55.37%的家长报告在10 min以内,96.59%报告在20 min以内。89.82%的家长认为问卷问题容易理解,93.17%认为问题适合儿童年龄。97.71%的家长对问卷的问题有兴趣,69.34%认为完成问题告诉其如何与儿童做游戏、通过游戏开发儿童各种能力非常好,29.98%认为一般;绝大多数家长表示非常愿意(69.21%)或愿意(29.55%)儿童继续参加此活动。结论 ASQ-C的实用性好。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分型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分析
    刘秀琴,于树红,曹红梅,常 红
    2017, 32(4): 306-307.  DOI: 10.19538/j.ek2017040618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之间的相关性, 进一步探讨HS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0例HSP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50名门诊健康查体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HP抗体检测及分型检测。结果 HSP组患儿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70,P<0.05)。其中有消化系症状HSP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消化系症状组(χ2=12.542,P<0.05);HP阳性HSP组Ⅰ型和中间型菌株总感染率明显高于HP阳性正常对照组(χ2=8.499,P<0.05); HP阳性有消化系症状HSP组Ⅰ型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HP阳性无消化系症状组 (χ2=8.433,P<0.05),Ⅱ型菌株感染率明显低于无消化系症状组 (χ2=12.046,P<0.05)。结论 儿童HSP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HSP儿童感染HP菌株类型以Ⅰ型、中间型为主,且与临床消化系统症状密切相关。

    综述
    生物制剂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李永柏1,刘 婧2,胡 坚3,王晓川4
    2017, 32(4): 308-313.  DOI: 10.19538/j.ek2017040619
    摘要 ( )  
    microRNA与癫痫相关性研究进展
    杨凤华 综述,王 华 审校
    2017, 32(4): 314-318.  DOI: 10.19538/j.ek2017040620
    摘要 ( )  
    病例报告
    肌酸缺乏综合征1例报告
    宋冬梅,李晓华,庄蒙丽,苏 秦
    2017, 32(4): 319-320.  DOI: 10.19538/j.ek2017040621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