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制定)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
    2017, 32(3): 161-164.  DOI: 10.19538/j.ek2017030601
    摘要 ( )  
    述评
    正确进行胸腔积液的分析与处理
    赵顺英1,陆 权2
    2017, 32(3): 165-167.  DOI: 10.19538/j.ek2017030602
    摘要 ( )  

    胸腔积液在儿科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但胸腔积液的病因复杂,其治疗也很有挑战性。通过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胸腔积液分析及治疗进行总结及阐释,儿科医生应该认识到,发现胸腔积液仅仅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起点,追根溯源寻找病因才是更关键的目标,明确病因必然会带来更有效而确切的治疗。

    专题笔谈
    儿童脓胸识别与处理
    赵德育,顾丽娜
    2017, 32(3): 168-171.  DOI: 10.19538/j.ek2017030603
    摘要 ( )  

    脓胸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与成人相比,小儿脓胸具有进展迅速、病程凶险等特点,若处理不当则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因此,临床医生需及早识别脓胸的征象,根据病理分期做出准确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诊断及处理
    郑宝英,曹 玲
    2017, 32(3): 171-174.  DOI: 10.19538/j.ek2017030604
    摘要 ( )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4%~20%的支原体肺炎可并发胸腔积液。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通过直接和间接损伤导致胸膜炎症,促进胸腔积液的形成。支原体性胸腔积液多预后良好,经过抗炎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积液可吸收。积液量多时可进行胸腔穿刺术,较少需要胸腔闭式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

    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
    李惠民,赵顺英
    2017, 32(3): 174-177.  DOI: 10.19538/j.ek2017030605
    摘要 ( )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发病主要由胸膜对结核蛋白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诊断主要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特征,结合结核接触史及结核菌素试验、胸腔积液分析和微生物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对于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应给予治疗性胸腔穿刺,并可加用激素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及治疗
    张冰玉,金润铭
    2017, 32(3): 178-181.  DOI: 10.19538/j.ek2017030606
    摘要 ( )  

    胸腔积液通常是一些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并发症,常见疾病包括心衰、感染、恶性肿瘤等。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MPEs)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目前对MPEs的了解,包括其诊断、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检测、危险度分级及胸腔导管介入术逐步发展,并可能在未来成为诊疗标准。MPEs诊治方法的进步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寄生虫性胸腔积液
    邹映雪
    2017, 32(3): 181-186.  DOI: 10.19538/j.ek2017030607
    摘要 ( )  

    寄生虫病是波及全世界的感染性疾病,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某些区域性流行的寄生虫感染已突破地域限制,流行变得普遍,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一些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胸膜受累,常见的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细粒棘球绦虫和肺吸虫等,表现为胸腔积液、脓胸、胸膜增厚、液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寄生虫导致的胸膜病变在疾病的初期往往无法识别,易于与其他病原导致的胸膜病变相混淆,阐述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胸腔积液,有利于临床医生在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治过程中提高认识,及早给予诊断和治疗。

    乳糜性胸腔积液诊断及处理
    刘金荣1,赵顺英1,沈文彬2
    2017, 32(3): 186-190.  DOI: 10.19538/j.ek2017030608
    摘要 ( )  

    乳糜性胸腔积液较少见,在儿童常见原因为原发于淋巴系统的疾病,如先天性乳糜胸、淋巴管瘤病等,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保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食用中链脂肪酸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减少淋巴液生成及流动;对诊断技术需要开展精细的发掘;外科治疗方面,胸导管结扎术适用于多数继发性乳糜胸,胸膜粘连术安全有效。原发性乳糜胸的发生意味着淋巴回流的代偿受限和失代偿,治疗方向是改善淋巴回流基础上的综合治疗。

    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孟 晨
    2017, 32(3): 190-193.  DOI: 10.19538/j.ek2017030609
    摘要 ( )  

    胸腔积液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数患儿通过常规检查可明确病因,但部分患儿还需要胸腔镜协助诊断。胸腔镜可于直视下观察胸膜和肺部病变的形态、部位、大小,并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极大地提高了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率。近几年儿内科胸腔镜技术有了快速发展。现结合文献,对胸腔镜在胸腔积液中的使用经验进行总结。

    胸腔积液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代 冰,蔡栩栩
    2017, 32(3): 193-198.  DOI: 10.19538/j.ek2017030610
    摘要 ( )  

    胸腔积液是一些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并发症,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胸腔积液的病因较多,其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以及细胞、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检查。感染是儿童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针对感染性胸腔积液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新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及部分新型生物标记物,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穿透素-3、芳香族氨基酸等,用于鉴别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通过对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以及新型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意义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早期明确儿童胸腔积液的性质进行病因诊断,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防止病情恶化并改善预后。

    论著
    3~5岁儿童潮气呼吸法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方法对比分析
    黎晓丹,邓 力,陈 芳,陈 晨,刘影芬
    2017, 32(3): 199-203.  DOI: 10.19538/j.ek2017030611
    摘要 ( )  

    目的    对比3~5岁儿童清醒状态下,使用面罩潮气呼吸法和口腔潮气呼吸法所测出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探讨3~5岁儿童FeNO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55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面罩潮气呼吸法和口腔潮气呼吸法进行FeNO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无咳喘症状儿童无论有无鼻炎,使用口腔潮气呼吸法测出的FeNO均明显低于面罩潮气呼吸法所测结果:分别使用口腔潮气呼吸法和面罩潮气呼吸法测FeNO,有鼻炎患儿为(7.8±10.6)×10-9 和(15.8±9.9)×10-9;无鼻炎患儿为(5.0±4.5)×10-9和(14.0±10.0)×10-9,均P<0.05;有咳喘症状儿童,无论有无鼻炎,使用口腔潮气呼吸法测出FeNO明显低于面罩潮气呼吸法所测结果;分别使用口腔潮气呼吸法和面罩潮气呼吸法测FeNO,有鼻炎患儿为6.1×10-9 [(2.1~16.3)×10-9]和11.6×10-9[(4.1~26.5)×10-9],无鼻炎患儿为4.6×10-9[(1.9~9.9)×10-9]和11.5×10-9[(6.5~25.8)×10-9],均P<0.05。结论 3~5岁儿童使用潮气呼吸法进行FeNO检测时,口腔潮气呼吸法比面罩潮气呼吸法更能正确反应气道炎症真实情况。

    24小时口咽pH监测诊断儿童咽喉反流价值研究
    王文建,黄 璐,郑跃杰
    2017, 32(3): 204-208.  DOI: 10.19538/j.ek201703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24 h口咽pH监测在呼吸道症状患儿诊断咽喉反流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美国DX-pH检测系统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6 例有呼吸道症状疑似咽喉反流患儿进行24 h口咽pH监测并进行临床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检查完成情况、 依照RYAN 指数诊断的阳性率及阳性患儿临床特点。 结果 76例患儿均完成检测;其中阳性30例(阳性率39.5%),较低年龄患儿咽喉反流比例略高于较高年龄者;部分患儿抗酸治疗8周后复查转阴。咽喉反流阳性患儿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打鼾、声嘶、清咽、呛奶、吐泡沫、喉鸣、气促、面色发绀、鼻塞等,初步诊断多为支气管肺炎、鼻炎及鼻窦炎、喉软化、咽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道疾病。结论 呼吸道疾病患儿可存在咽喉反流,咽喉反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24 h口咽pH监测操作简便,适用于各年龄段患儿,可作为可疑咽喉反流患儿的检查手段。

    胃管内灌注美兰支气管镜观察法对儿童先天性气管食管瘘诊断价值分析
    鲍燕敏,李 晶,赵海霞,陈杰华,黄 璐,李晓楠,马红玲,郑跃杰
    2017, 32(3): 209-214.  DOI: 10.19538/j.ek2017030613
    摘要 ( )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管内灌注美兰支气管镜观察法在儿童先天性气管食管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 2016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的2例先天性 H型气管食管瘘患儿和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术后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食管造影、支气管镜常规检查法、管内灌注美兰支气管镜观察法、胸部CT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胃管内灌注美兰后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观察到气管内美兰渗出;2例气管食管瘘术后复发患儿支气管镜常规检查未发现有瘘口存在;4例患儿行食管造影检查,仅1例诊断出气管食管瘘;4例患儿行胸部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均未见到瘘管,但可见食管下段含气影。结论 胃管内灌注美兰支气管镜观察法是诊断儿童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和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术后复发值得推荐的检查方法;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及食管碘油造影均有漏诊可能;胸部MDCT对于诊断先天性气管食管瘘价值有限,但食管下段含气影提示有气管食管瘘存在的可能。

    Prader-Willi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李洁玲,曹 洁
    2017, 32(3): 215-219.  DOI: 10.19538/j.ek20170306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至青春期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PWS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PWS患儿,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例3∶2。初次就诊年龄0~9岁,确诊年龄14 d至14岁,病程最长达9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28例(60%)、喂养困难20例(44%)、 哭声低下18例(40%)、 智能障碍42例(92%)、肥胖25例(55%)及身材矮小26例(57%)等。各年龄段临床表现不同:新生儿(0~28 d)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力差;婴儿(>28 d至1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力差、特殊面容及皮肤色素减退等;幼儿(>1~3岁)主要表现为运动智力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皮肤色素减退等;3岁以上患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食欲亢进及肥胖、身材矮小、外生殖器发育不全。44例为父源性15q11-13区域缺失(96%),2例为母源单亲二倍体(4%)。结论 各年龄段PWS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尽早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短篇论著
    矮小症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
    乔建敏1,张 梅2,孙海玲2,李 萍2, 邵 倩2, 班 博2
    2017, 32(3): 220-222.  DOI: 10.19538/j.ek20170306015
    摘要 ( )  

    目的 比较分析矮小症与正常身高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94例5~18岁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为研究对象。将494例分为矮小症组、身高偏矮组、正常身高组,采用PedsQL4.0核心通用量表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1)PedsQL4.0核心通用家长代评量表中,矮小症组、身高偏矮组、正常身高组总分分别为77.69 ± 12.46,82.63 ± 12.20,89.01 ± 10.24(P<0.001);儿童自评量表中,总分分别为74.20±11.94,80.43±11.38,88.21±8.45(P<0.001)。(2)校正混杂因素后,矮小症组在PedsQL4.0核心通用自评与代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的评分仍最低,身高偏矮组次之,正常身高组最高(P<0.05)。(3)40例GHD患儿与21例ISS患儿相比,自评与代评量表在总分及各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材矮小对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

    儿童结核性胸膜炎5例临床分析
    于 玫,邹映雪,马翠安,翟 嘉,郭永盛
    2017, 32(3): 223-226.  DOI: 10.19538/j.ek201703060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胸膜炎(T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分析、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T 细胞斑点检测结核感染(T-SPOT)及胸腔积液或血液细菌学检查确诊为TP。经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三联抗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2例15岁患儿胸腔积液吸收好转,遗留胸膜肥厚;1例7岁患儿出现胸壁结核球;1例8岁患儿继发结核性肝脓肿;另1例6岁患儿因包裹性胸腔积液于胸腔镜下行黏连分离术。结论 儿童结核性胸膜炎需综合临床表现、结核接触史、病原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而确诊,胸腔积液腺苷脱氢酶(ADA)、TB-DNA及血和胸腔积液T-SPOT检测对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儿童胸腔积液177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张 奕,曹 玲,朱春梅,袁 艺,郑宝英
    2017, 32(3): 227-229.  DOI: 10.19538/j.ek20170306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177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7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首位原因。肺炎旁胸腔积液176例(99.44%),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99例(56.25%);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感染53例(30.11%);细菌感染7例(3.98%);结核感染2例(1.14%);病毒感染1例(0.57%);细菌合并病毒感染3例(1.71%);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例(0.57%);肺吸虫病1例(0.57%);病原不明9例(5.11%);白血病1例(0.56%)。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明显的年龄特点,6岁以上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感染占此年龄组胸腔积液的92.47%,同>2~6岁和1~2岁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菌感染及结核感染的年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仍以感染为主,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首位,有明显年龄特点,而细菌和结核感染比例明显下降,无年龄差别。

    临床病例讨论
    发热  咳嗽  胸痛
    徐 慧,赵顺英
    2017, 32(3): 230-233.  DOI: 10.19538/j.ek2017030618
    摘要 ( )  
    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余丽丽,赵德育
    2017, 32(3): 234-238.  DOI: 10.19538/j.ek2017030619
    摘要 ( )  
    病例报告
    儿童少见病因胸腔积液2例报告
    李 姣,邹映雪,郭永盛,刘 杰,翟 嘉
    2017, 32(3): 239-240.  DOI: 10.19538/j.ek201703062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