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06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临床病例讨论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儿童脓毒症研究进展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刘春峰
    2011, 26(12): 881. 
    摘要 ( )  
    专题笔谈
    儿科脓毒症的定义及诊断
    张育才
    2011, 26(12): 883. 
    摘要 ( )  
    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机制研究概况
    李成荣
    2011, 26(12): 885. 
    摘要 ( )  
    生物标记物与儿科脓毒症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监测
    任晓旭
    2011, 26(12): 888. 
    摘要 (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科脓毒症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陆国平,蔡小狄
    2011, 26(12): 891. 
    摘要 ( )  
    儿科严重脓毒症与机械通气
    喻文亮
    2011, 26(12): 894. 
    摘要 ( )  
    血管活性药物在儿科脓毒症中的应用
    许 峰,党红星
    2011, 26(12): 897. 
    摘要 ( )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抗感染治疗
    赵 醴,王 莹
    2011, 26(12): 899. 
    摘要 ( )  
    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与治疗
    冯 琪
    2011, 26(12): 902. 
    摘要 ( )  
    脓毒症营养状态评价与阶段性营养支持策略
    陶建平
    2011, 26(12): 906. 
    摘要 ( )  
    儿科脓毒症液体复苏治疗
    李玖军1,邹 凝2
    2011, 26(12): 910. 
    摘要 ( )  
    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与抗凝治疗进展
    何颜霞
    2011, 26(12): 914. 
    摘要 ( )  
    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与脓毒症
    高恒淼,钱素云
    2011, 26(12): 917. 
    摘要 ( )  
    论著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分析
    胡海赟,王 春,乔 蓉,张 弘,张育才
    2011, 26(12): 920. 
    摘要 ( )  

    摘要: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儿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ICU住院患儿1974例,取其送检的痰、血、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鉴定菌种,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5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9%),革兰阳性菌占23.4%,真菌占6.7%。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21.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9.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 > 70.0%,ESBL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均有 > 80%的耐药率,对头孢吡肟有 > 40%的耐药率;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均有 > 75%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0%),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6.0%),对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耐药感染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ICU患儿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住院患儿EB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汪 洋,许红梅
    2011, 26(12): 924. 
    摘要 ( )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9 - 01 - 01—2009 - 12 - 3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检中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EBV衣壳抗原(EBVCA)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全面调查,从性别、年龄及季节等方面统计EBV的感染情况。结果 18岁以下住院患儿EBV总体感染率为35.27%,新发感染率为12.66%。EBV的累积感染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至学龄前期近半数儿童已发生感染,3~5岁为感染发生的高峰年龄。0~3个月、 > 3~6个月、 > 6~12个月、 > 1~2岁、 > 3~5岁、 > 6~12岁、 > 12~18岁的EBV累积感染率分别为27.70%(实际低于该值)、10.48%、14.13%、27.69%、44.61%、51.99%、57.34%;新发感染率分别为1.15%、1.25%、2.52%、12.55%、22.21%、18.55%、20.3%。3月及9~10月EBV的新发感染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阶段按性别比较EBV累积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除1~2岁组有差异外(P < 0.05),其余各组均无差异(P > 0.05)。结论 住院患儿EBV的感染率较国内的既往报道明显降低,学龄前儿童已有近半数发生感染,3~5岁为感染的高峰年龄段。 EBV的累积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无性别差异;3月及9~10月感染率较高。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121例临床分析
    陆海燕1a,孙宝昌2,赵钱雷1a,陈旺强1b,杨祖钦1a,周朱瑛1a,林忠东1a,陈益平1c
    2011, 26(12): 928. 
    摘要 ( )  

    摘要: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 05 - 01—2010 - 08 - 31日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121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比较重型组和危重型组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 结果(1)危重型组较重型组患儿高热明显(P = 0.002)、皮疹不典型(P = 0.000);(2)120例(99.17%)EV71阳性患儿累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萎靡(84.30%)、频繁呕吐(65.30%)、肢体抖动(60.33%)和睡眠障碍(53.72%)、查体发现膝反射异常(52.07%);(3)危重型组呕吐、神志不清、肌张力异常、心率异常、血压异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 > 3 s、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胸片提示有肺部渗出性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重型组(P < 0.01);(4)51例(42.15%)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 > 12 ×109/L或者 < 4×109/L;52例(42.98%)患儿血糖 > 6 mmol/L,22例(18.18%)肌钙蛋白-I(cTnI)升高,危重型组的这3项指标与重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结论 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多累及神经系统,高热、皮疹不典型、频繁呕吐、神志改变、肌张力异常、心率异常、血压异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 > 3 s、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及肺部渗出性病变是手足口病重型患儿进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

    个旧市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7年效果观察
    文 勇,卢 宽,姚 娜,任修勤
    2011, 26(12): 933.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索婚检人群和孕产妇艾滋病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有效实施母婴传播阻断模式,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计7年来,以云南省个旧市孕产妇和结婚登记人群为观察对象,建立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网络,对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按不同妊期实施不同药物的阻断方法,实施HIV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结果 7年来个旧市婚检者30 823人,接受HIV自愿咨询者27 736人,咨询率90.0%,接受HIV抗体检测者20 652人,检测率74.5%,确认艾滋病感染者342例,感染率1.7%。7年来该市孕妇保健人数57 096人,接受咨询者52 907人,咨询率92.7%,接受HIV抗体检测者50 633人,检测率95.7%,确认艾滋病感染者340例,感染率0.7%,其中外地籍孕产妇占31.6%。在340例HIV感染的孕妇中,168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占HIV感染孕妇的49.4%;自然分娩者148例,占43.5%。对已分娩和继续妊娠者172例,根据不同孕期,全部实施了不同的药物阻断。已分娩的148例中,自愿要求剖宫产者116例,占78.4%,自然分娩者32例,占21.6%。HIV感染孕产妇所生的活产婴儿150名,其中双胞胎2例。活产婴儿中转外地和失访者7例。143名婴儿实施了药物阻断和人工喂养。已满18个月的婴儿97名,对其中87名婴儿进行了HIV抗体检测,检测率89.7%,累计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例,占受检人数的2.3%。结论 实施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建立保健、疾控、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区域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网络,通过婚检、孕期咨询检测、住院分娩三个环节的综合干预,对不同孕期的孕妇实施不同的药物阻断方法,是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模式。

    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和早期新生儿循环中炎症标志物变化研究
    刘晓梅a,顾 卉a,邢艳琳b,袁正伟a
    2011, 26(12): 937.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胎儿个体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期循环中脑和脂肪组织炎症标志物变化与胎儿宫内不良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娩的30例足月单胎FGR新生儿为FGR组,30例足月单胎适于胎龄儿(AGA)为AGA组,分别采集脐静脉血和出生后第1天和第4天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炎症标志物超敏CRP(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抵制剂1(PAI-1)、S100B及瘦素浓度。结果 FGR组新生儿平均体重、身长及体重指数(BMI)均低于AGA组(P均 < 0.05)。AGA组与FGR组比较,脐血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 < 0.05),且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和BMI明显正相关(P均 < 0.05)。两组新生儿脐血和出生后血浆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组内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和出生后第4天血浆hs-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出生后第1天(P均 < 0.05)。AGA组与FGR组比较,血浆PAI-1和S100B在3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脐血PAI-1和S100B浓度与新生儿体重和BMI均无相关性(P均 > 0.05)。结论 FGR早期新生儿体重和BMI及脐血瘦素水平降低,但血循环中炎症标志物hs-CRP和PAI-1水平与AGA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胎儿到生后早期不同阶段体循环中CRP变化可揭示分娩应激反应引起的机体CRP升高到恢复过程。

    短篇论著
    婴儿型糖原累积病Ⅱ型3例临床分析?
    崔 烺,袁 越
    2011, 26(12): 940. 
    摘要 ( )  
    16S rRNA基因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细菌感染诊断临床观察
    刘 颖,李丽红,孙利炜,刘 愉
    2011, 26(12): 943. 
    摘要 ( )  
    临床病例讨论
    腹泻  皮肤色素沉着  阴囊发育不良
    杨 楠a,韩连书a,顾学范a,鲍一笑b
    2011, 26(12): 946. 
    摘要 ( )  
    发热  腹痛  嗜酸细胞持续性升高
    陆 怡1,王晓红1,俞 蕙1,杨天娇1,冯艳玲2
    2011, 26(12): 948. 
    摘要 ( )  
    病例报告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1例
    张 菁,王淑兰,姜 红
    2011, 26(12): 952. 
    摘要 ( )  
    百草枯致重症间质性肺炎治疗成功1例
    黄耀国,姜 红
    2011, 26(12): 955. 
    摘要 ( )  
    发作性眼球震颤伴摇头表现的点头痉挛1例
    任长红,丁昌红,伍 云,王小慧,方 方
    2011, 26(12): 957. 
    摘要 ( )  
    伴溶血表现的年长儿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例
    周焕娟,何 莉,胡宛如,张乾忠
    2011, 26(12): 95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