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1-08-06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病案报告
    临床病例讨论
    会议纪要
    综述
    讲座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食物过敏性胃肠病
    陈 洁
    2011, 26(8): 561. 
    摘要 (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研究进展
    孙 梅,左 佳
    2011, 26(8): 563. 
    摘要 ( )  
    食物过敏所致婴幼儿慢性腹泻
    李在玲
    2011, 26(8): 566. 
    摘要 ( )  
    乳糜泻研究进展
    王歆琼,许春娣
    2011, 26(8): 569. 
    摘要 ( )  
    论著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离株致病基因和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
    李向梅1,吴德静1,耿文静1,刘颖超1,王传清2,邓秋莲3,郑跃杰4,刘 岚5,李昌崇6,尚云晓7,赵长安8,杨永弘1,沈叙庄1
    2011, 26(8): 572. 
    摘要 ( )  

    目的:研究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分离株中致病基因和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流行。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上海等国内8家医院收集到的109株金葡菌,通过聚合酶气边反应(PCR)方法检测19种超抗原基因、2种剥脱毒素基因和3种黏附基因,并比较致病基因在不同感染菌株中的分布。结果 60株金葡菌分离自肺炎患儿,49株分离自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90.8%的菌株携带超抗原基因,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为sek(57.8%),seq(57.8%),其次为seb(45.9%),sea(40.4%)。未检测到sed和etd。发现了37种超抗原基因型,最常见的为seb-sek-seq(20.2%),78.4%的超抗原基因型可被认为是携带超抗原基因的可移动遗传元件组合。有12株菌携带sek-seq,但不携带seb,另有1株菌携带seb-seq但不携带sek,有1株携带seb-sek但不携带seq。在tst-1阳性的菌株中,有10株同时携带seb基因。在sej阳性的菌株中,有4株同时携带ser基因。3种黏附基因bbp、sdrE、cna分别存在于91.7%、77.1%、30.3%的菌株中。seb,seq,bbp,sdrE与皮肤软组织感染有显著相关性(P < 0.05),seg,sei,sen,seo,cna与肺炎有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 引起儿童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金葡菌超抗原基因的分布特点提示,菌株可能携带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或其变异体,3种黏附基因的携带率不同于其他地区,致病基因在肺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白细胞介素10-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易感性研究
    何俊峰,山 峰,赵 娜,张 萍,陈宗波
    2011, 26(8): 578. 
    摘要 (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表达水平与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5月至8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HFMD的患儿178例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A16)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中IL-10水平。通过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各组IL-10-1082 G/A位点多态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为本地区同时期儿外科手术患儿,无感染症状。结果 (1)178例患儿中检出EV1共62例,EV71共82例,CA16 共67例。(2)EV71和CA16组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EV71和CA16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IL-10-1082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71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A16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MD组和重症HFMD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HFMD组等位基因A频率较高。结论 HFMD患儿机体存在免疫紊乱,IL-10-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FMD有关,IL-10-1082位点A等位基因是HFMD并发脑炎的遗传易感因素。

    2005—2009年温州育英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石燕华,李昌崇,张海邻,林 立,胡晓光,张维溪
    2011, 26(8): 582.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链球菌(SP)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痰培养SP阳性且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病例的药敏资料,分析其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结果 共检出643株SP,5年间SP对各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较高的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红霉素 99.3%、阿奇霉素98.6%、氯林可霉素98.3%、复方磺胺甲[口][恶]唑95.0%、头孢克洛94.6%、头孢呋辛94.1%、四环素93.6%、青霉素93.2%、美罗培南87.4%、头孢噻肟77.9%,无耐万古霉素菌株。青霉素敏感SP组与青霉素不敏感SP组对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克洛、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棒酸、阿莫西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比较均P < 0.05,对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均P > 0.05。红霉素敏感SP组与红霉素不敏感SP组对氯林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比较均P < 0.05,对头孢菌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氯霉素和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均P > 0.05。结论 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所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SP耐药形势严峻,不同药物呈不同程度逐年增高趋势,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症糖脂代谢异常早期诊断和干预的研究
    穆亚平1,赵 方1,马洪刚1,刘立旻2,李 娜1,王 岩1,李 玢1,关丽君1,李书琴3, 韩 萍3,辛 颖3
    2011, 26(8): 587. 
    摘要 ( )  

    目的 探寻肥胖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及相应靶器官肝脏、心脏损害情况,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16例为肥胖组,100名体检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值(HOMA-β);对肥胖儿童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所有入组者均进行肝脏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为12.0%(62/516)。肥胖组FBG、FINS、HOMA-IR及HOMA-?均高于对照组(P < 0.05);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轻、中、重度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且随肥胖程度加重,脂肪肝发生率明显增加(χ2 = 12.97,P < 0.001)。肥胖组心包外脂肪增厚268例,平均厚度(3.372±0.098) 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97例代谢综合征(MS)患儿进行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结合口服二甲双胍药物等早期联合干预治疗,FINS和HDL-C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生风险、糖代谢异常均高于非肥胖儿童,轻度肥胖即可发生FPG受损、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β细胞功能减低等糖代谢异常。肥胖儿童有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易并发脂肪肝,脂肪肝发生率与肥胖严重程度相关,10岁后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生比例明显升高。肥胖儿童左心室肥大和心包外脂肪增厚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联合干预治疗肥胖儿童可明显降低FINS和升高HDL-C值,可防止其发展为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刘贺临1,王立锁2,郑申建1,魏 贤1,甘 斌1
    2011, 26(8): 592. 
    摘要 ( )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探讨其在MPP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儿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的56例MPP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6例患儿血清及42例患儿诱导痰中IL-2和IL-6的质量浓度,用t检验比较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IL-6在不同病期和轻重症中的表达水平。以同期40名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在急性期明显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 < 0.05),IL-6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 < 0.05);MPP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IL-2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轻症组均高于重症组(P < 0.05),IL-6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轻症组均低于重症组(P < 0.05);血清和诱导痰中两种标本检测结果一致,且诱导痰中IL-2和IL-6总体上高于血清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L-2和IL-6在MP感染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P感染初期可通过检测血及诱导痰中的IL-2和IL-6,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深入评估和判断,同时提供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治疗的依据。

    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对儿童哮喘治疗指导作用的前瞻性研究
    刘灿霞,鲍燕敏,王 莉,刘 萍,周雅燕,郑跃杰
    2011, 26(8): 596. 
    摘要 ( )  

    目的 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监测在哮喘控制治疗中的评估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的41例患儿,根据抽签分组,20例进入FeNO组,21例进入对照组。控制治疗中,对照组根据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分级进行调整;FeNO组在此基础上结合FeNO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在10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之间哮喘症状、短效β受体激动剂使用情况、肺功能结果,吸入激素使用量,从而判断FeNO检测在哮喘控制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FeNO组使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平均天数为(4.3±3)d,对照组为(3.7±2.8)d ;FeNO组总发作次数9次,对照组为11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在FeNO组为100.96±7.69,对照组为90.37±12.95;达50%用力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速(MEF50)占预计值% 在FeNO组为95.77±9.32,对照组为87.01±13.84。以上指标比较均为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组平均吸入糖皮质激素量为(290±75)μg,对照组为(225±50)μg(P < 0.01)。结论 在哮喘控制治疗评估中,加入FeNO浓度检测,对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有指导作用,但未能显示出其临床上的优势。

    哮喘患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与总免疫球蛋白E相关性研究
    王 伟,王 芳,刘哲伟
    2011, 26(8): 600. 
    摘要 ( )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之间的关系,验证血清总IgE(TIgE)水平是否直接依赖于环境中占优势的变应原所诱导的SIgE(SIgE)升高而升高的观点。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219例,年龄3~16岁,平均(6.5±3.3)岁;其中男165例,女54例。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混合真菌(mx1)、粉尘螨(d1)、户尘螨(d2 )、猫毛(e1 )、狗毛(e5 )、艾蒿(w6)血清SIgE抗体和TIgE的测定。 结果 219例患儿中SIgE阳性率分别是mx1 : 45.7 %、d1 : 32%、d2 : 31.5%、e1 : 25.1%、e5 : 18.7%、w6 : 21.5%,中重度患儿的SIgE(≥ 50 U/mL)阳性比率是mx1 : 14.16%、d1 : 12.79 %、d2 : 15.53%、e1 : 8.22%、e5 : 1.14%、w6 : 2.74%,(1)mx1、d1、d2、e1、e5、w6血清SIgE抗体对TIgE的升高有显著意义,均为(r = 0.000,P < 0.01)。(2)本值是以200为分界值,以TIgE ≥ 200 U/mL的病例为一组值进行分析,在TIgE ≥ 200 U/mL者中特异性e1及特异性e5 IgE抗体明显导致TIgE的升高(P < 0.01),而d2、d1、w6与高TIgE无相关性(P>0.01)。结论 环境中占优势的过敏原并不都是可以导致较高的TIgE水平。

    2001—2010年住院出生缺陷476例临床分析
    祝 轲,任榕娜
    2011, 26(8): 603. 
    摘要 ( )  

    目的 统计住院患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01-01-01—2010-12-3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9 015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病例资料,对患儿出生缺陷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41‰(476/29015)。近4年(2007—2010年)与前6年(2001—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相比(25.24‰对8.83‰),呈明显增高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30,P < 0.05)。产妇年龄 < 20岁和 > 35岁、早产(胎龄 < 37周)、孕早期患病、孕早期用药、有自然流产史、有家族史为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城乡、不同性别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缺陷类型之首。结论 大力实施围生期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开展三级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局灶性发作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陈 倩,闫秀贤,蒋丽丽,张桂珍,王 扬,李尔珍,杨 健,罗桂芳,许克铭
    2011, 26(8): 606. 
    摘要 ( )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局灶性发作癫痫(FEP)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120例确诊为FEP患儿进行ADHD临床诊断及临床亚型分型,采用整合视听持续执行测试进行注意力及反应控制能力评估,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2例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20例FEP患儿中共患ADHD者21例(17.5%),其中ADHD-I型17例(81.0%),ADHD-C型4例(19.0%),无ADHD-HI型患儿。不同治疗阶段癫痫患儿其共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20例FEP患儿综合尺度注意力及综合尺度反应控制商数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的60例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患儿上述指标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共患ADHD的FEP患儿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分项值均明显低于无共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FEP患儿ADHD的共患率颇高,其临床亚型呈现注意力缺陷型占优的特点,ADHD导致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认知方面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故在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重视共患疾病的存在,并给予适当治疗。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弥散加权成像与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张 蕾,李明霞,王 莉
    2011, 26(8): 610. 
    摘要 ( )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核磁成像(DWI)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因缺氧而收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PVL的早产儿55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将患儿分为PVL组(15例)及对照组(40例),同步行DWI检查并测定弥散系数(ADC值),分析DWI诊断早产儿PV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 DWI诊断PVL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5.0%。结论 DWI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早产儿PVL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肺炎合并脓毒症73例临床特点分析
    赵 莹,刘春峰,许 巍
    2011, 26(8): 613. 
    摘要 ( )  

    目的 通过测定各项炎症指标、检测病原体及分析预后与转归,探讨合并脓毒症对判断肺炎患儿病情轻重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急救内科病房住院的1个月至13岁的73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病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所有患儿于入院24h内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糖、心肌酶及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细菌培养。积极给予患儿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及时进行抗生素调整,动态观察患儿的器官衰竭情况。结果 (1)非脓毒症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为15.4%,其中无死亡病例,而脓毒症组患儿器官衰竭发生率为38.2%,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脓毒症组有4例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例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且有5例为死亡病例。(2)非脓毒症组病例中,23.08%CRP升高,25.64%血乳酸升高,7.69%血糖升高。脓毒症组有85.29%CRP升高,73.53%血乳酸升高,58.82%血糖升高,两组之间炎症指标异常情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3)非脓毒症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脓毒症组细菌培养阳性15例,其中痰细菌培养阳性12例(死亡1例),血细菌培养阳性3例(死亡2例)。结论 肺炎合并脓毒症预后差,可以作为小儿肺炎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短篇论著
    喘息性疾病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探讨
    朱晓萍1a,周志江2,饶璐飞1a,费 樱1b
    2011, 26(8): 616. 
    摘要 ( )  
    儿科呼吸病房院内获得性肺炎22例病因分析
    刘秀云,江载芳,刘 军,王 维,殷 菊
    2011, 26(8): 618. 
    摘要 ( )  
    轮状病毒血症480例临床症状观察
    周 玲,潘家华
    2011, 26(8): 620. 
    摘要 ( )  
    病案报告
    新生儿早发型李斯特菌败血症合并脑膜炎1例
    张 静,陈 丹,毛 健
    2011, 26(8): 622. 
    摘要 ( )  
    临床病例讨论
    呕吐 意识改变 凝血障碍
    马继军,胡 坚,李崇巍,尹 晶
    2011, 26(8): 624. 
    摘要 ( )  
    会议纪要
    2011中国儿童血液净化论坛会议纪要
    焦莉平1,沈 颖1,易著文2
    2011, 26(8): 628. 
    摘要 ( )  
    第一届纽迪希亚儿童营养论坛暨牛奶蛋白过敏临床新视点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陈 婕,朱冰梅
    2011, 26(8): 630. 
    摘要 ( )  
    综述
    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蒋卉男,杨 璐,李 瑾
    2011, 26(8): 631. 
    摘要 ( )  
    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右心室功能新进展
    陈图敏 综述,仇 烨 审校
    2011, 26(8): 634. 
    摘要 ( )  
    讲座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进展
    徐勇胜,范永琛
    2011, 26(8): 637.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