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06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临床病例讨论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重视高促甲状腺素血症的诊断鉴别及处理原则
    巩纯秀,谷 奕
    2011, 26(9): 641. 
    摘要 (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和结果分析处理
    张 文,刘 丽
    2011, 26(9): 644. 
    摘要 ( )  
    儿童青少年Graves病治疗选择与问题
    刘戈力
    2011, 26(9): 647. 
    摘要 ( )  
    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诊治
    辛 颖
    2011, 26(9): 650. 
    摘要 ( )  
    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结节诊断思路
    陈志红,李 堂
    2011, 26(9): 653. 
    摘要 ( )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对新生儿的影响
    蒋优君,梁 黎
    2011, 26(9): 656. 
    摘要 ( )  
    碘与儿童甲状腺疾病
    李玉姝,滕卫平
    2011, 26(9): 659. 
    摘要 ( )  
    儿童甲状腺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刘 杉,熊 丰,雷培芸
    2011, 26(9): 662. 
    摘要 ( )  
    儿童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
    王 玉,贾立群
    2011, 26(9): 665. 
    摘要 ( )  
    儿童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治疗
    白玉作
    2011, 26(9): 669. 
    摘要 ( )  
    论著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B-18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关系分析
    曾凌空1,2,李文斌1,刘 伟1,刘汉楚2,单瑞艳1,常立文1
    2011, 26(9): 671. 
    摘要 ( )  

    摘要:目的 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18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00例NRDS患儿及186名同胎龄儿SPB-1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差异。(2)应用蛋白印记法分析技术(WB)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31例基因型为SPB-18AA和36例SPB-18CC的足月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1)SPB-18A/C基因在NRDS组和对照组中AA、A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0%、40.0%、49.0%和6.5%、31.7%、61.8%,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4.83,P > 0.05。);但等位基因A频率在NDRS组和对照组间分别为31.0%和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9,P < 0.05)。(2)基因型为SPB-18AA者比CC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蛋白水平低。WB灰度值分别为8002.3±452.9和14339.2±107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SPB-18基因多态性是NRDS的危险因素,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影响SPB水平,增加NRDS易感性。

    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与耐药相关性分析
    杨 帆1,李淑梅2,杨 晓1,牛 杰1,李进芬1
    2011, 26(9): 675. 
    摘要 ( )  

    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特性及耐药性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MRSA的7个管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对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新乡医学院儿科分离的21株MRSA进行PCR扩增测序,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其分子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21株MRSA可扩增得到24个等位基因,13个序列型,其中ST239序列型最多,占28.57%,其次为ST5序列型,占14.29%。药敏试验显示除了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外,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耐药率为57%~100%。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科MRSA主要流行的克隆系为ST239和ST5,耐药性与序列型及序列克隆系相关性差。

    胶囊内镜对儿童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研究
    何金水a,黄文宝b,许向农b,刘友隆a
    2011, 26(9): 679. 
    摘要 ( )  

    摘要: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科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8例临床疑诊小肠疾病的患儿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成功率和失败率、小肠病变检出率及患儿的耐受性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儿均成功吞服胶囊内镜并完整排出,检查过程患儿耐受良好。胶囊内镜通过胃的时间20~280 min(中位数64 min),通过小肠的时间93~380 min(中位数255 min),检出病变20例(20/28,71.43%)。结论 对疑诊小肠疾病,胶囊内镜检查是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预后疾病及其析因分析
    悦 光,余加林,董 莹
    2011, 26(9): 682.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近期预后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1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患儿临床资料,找出对近期预后有显著影响的疾病。对这些疾病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近期预后良好339例(71.37%);近期预后不良136例(28.62%),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疾病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1.8%(40例) vs 38.2%(52例),χ2 = 43.434,P = 0.000]、肺出血[2.9%(10例) vs 25.0%(34例),χ2 = 56.147,P = 0.000]。NRDS的危险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 = 6.368,P = 0.000)、小于胎龄儿(OR = 5.806,P = 0.000)、有窒息史(OR = 2.087,P = 0.006)、产前未用地塞米松(OR = 1.948,P = 0.014);NRDS的保护因素为胎膜早破(OR = 0.419,P = 0.004)。肺出血的危险因素为NRDS(OR = 10.473,P = 0.002)、硬肿(OR = 2.265,P = 0.027);肺出血的保护因素为胎膜早破(OR = 0.167,P = 0.013)。结论 NRDS、肺出血是影响VLBW近期预后的重要疾病。

    多药耐药蛋白3在婴儿肝外胆道闭锁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唐 清a,王琳琳a,王 华b,单庆文a
    2011, 26(9): 686. 
    摘要 ( )  

    摘要:目的 研究肝外胆道闭锁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组织中的多药耐药蛋白3(MDR3)的表达,探讨MDR3与胆汁淤积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病例,分为肝外胆道闭锁(EHBA)组20例,CMV肝炎组12例,正常对照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MDR3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MDR3在正常对照组、EHBA和CMV肝炎组患儿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以肝细胞膜表达最为明显,MDR3在肝组织的阳性表达随γ-GT的增高而增强,呈正相关(r = 0.438,P = 0.003),CMV肝炎组、EHBA组和正常对照组MDR3表达吸光度值分别为0.13±0.02、0.18±0.06和0.10±0.03,MDR3在EHBA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MV肝炎组和对照组(P < 0.05)。结论 MDR3蛋白水平与胆汁淤积程度密切相关,EHBA肝组织MDR3的上调可能为机体的适应性反应,以利于增强磷脂的转运,减轻对胆管上皮的损伤。

    不同比例成分血对新生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治疗后内环境影响研究
    李 军,黄瑞文,胡月圆,肖艾青,廖镇宇
    2011, 26(9): 689.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成分血对新生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HDN)换血治疗后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40例HDN达到换血指征的患儿,采用不同比例成分血行换血术,血源均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治疗组16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的比例为3:1(即O型浓缩红细胞300 mL:AB型血浆100mL);对照组24例,采用的比例为2 ∶ 1。两组换血量均按150~180 mL/kg双倍量换血,换血结束后对照组常规输注O型浓缩红细胞15~20 mL/kg(总量约60 mL),治疗组则不再输血,换血前后其他治疗相同。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胆红素置换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电解质、血气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换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显示,治疗组换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换血后两组血气指标pH、BE值及电解质如K+、Na+、Ca2+、Cl-较换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3 ∶ 1配比的成分血换血治疗HDN,既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又能避免贫血的发生,且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换血前后均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 CD4+CD25+调节性细胞变化及其与病情相关分析?
    马秋莉,彭 韶,梁 鹏, 李会娟,张 曼
    2011, 26(9): 692.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细胞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与儿童哮喘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月5月至2010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儿,均为首次确诊哮喘或规范吸入激素停用 > 3个月后复发及近1个月内无明显感染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儿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CD4+CD25+Treg比例的变化。结果 Th17细胞在哮喘急性期组(2.24%±1.02%)较哮喘缓解期组(1.65%±0.38%)及健康儿童组(1.02%±0.28%)均显著增高(P < 0.05),哮喘缓解期组(1.65%±0.38%)和健康儿童组(1.02%±0.28%)无明显差别,CD4+CD25+Treg细胞比例在3组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5.604,P < 0.05),与健康儿童组(7.11%±0.89%)相比,哮喘缓解期组(6.05%±0.87%)和哮喘急性期组(5.37%±0.80%)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哮喘急性期组较健康儿童组下降。哮喘急性期组轻、中、重度3组之间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Th17细胞与哮喘患儿病情呈正相关(r = 0.649,P < 0.05),而CD4+CD25+Treg细胞与病情呈负相关(r = -0.599,P < 0.05)。结论 急性期哮喘患儿Th17免疫应答增强,急性期患儿、缓解期CD4+CD25+Treg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哮喘的严重程度与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男性儿童同性性早熟78例病因及临床分析
    曾 婷,苏 喆,马华梅,李燕虹,杜敏联,陈红珊,陈秋莉
    2011, 26(9): 695. 
    摘要 ( )  

    摘要:目的 分析男性儿童同性性早熟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明确病因诊断的78例男性同性性早熟病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中枢性性早熟(CPP)55例(70.51%),按构成比前三位病因为特发性性早熟、下丘脑错构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继发,其中下丘脑错构瘤患儿就诊年龄小、GnRHa激发试验后LH浓度最高, CAH患儿骨龄提前最多、HtSDSba负值最大;外周性性早熟(PPP)23例(29.49%),分泌HCG生殖细胞瘤和CAH为主要病因,CAH患儿由PPP转变为CPP的比例较大(5/9),尤其是初治年龄较大者更易发生。分泌HCG的生殖细胞瘤血和(或)脑脊液的β-HCG水平均升高。结论 男性儿童性早熟以器质性病变引起多见,在诊治过程中应积极寻找病因。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及药敏分析
    孙佰秀,荆相瑜
    2011, 26(9): 699. 
    摘要 ( )  

    摘要:目的 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在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痰、血及脑脊液标本的阳性率及耐药率。方法 收集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生儿科感染性肺炎563例、败血症553例及化脓性脑膜炎29例病例标本,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ATB系统)进行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分别为痰40.3%、血22.1%,明显高于其他优势菌;脑脊液为22.2%,与其他优势菌相比无明显差异。对碳烯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耐药率为零;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西丁、妥布霉素耐药率均小于10%;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耐药率均高于8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情况分别为痰75.2%、血84.0%,脑脊液2例均为ESBLs。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已成新生儿感染优势菌,ESBLs菌株呈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碳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酶抑制剂耐药率低。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乳糜性腹水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梁玉坚,莫 樱,蒋小云,黄柳一,谭惠珍,余慕雪
    2011, 26(9): 702. 
    摘要 ( )  

    摘要:目的 总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乳糜性腹水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首例SLE并发乳糜性腹水患儿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诊断为SLE、狼疮性肾炎(LN)、溶血性贫血。LN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肾穿刺活检示LN V+III(A/C),伴有持续严重腹水,腹水检查提示为乳糜性腹水,先后给予甲泼尼龙(MP)、环磷酰胺(CTX)冲击及饮食治疗,狼疮指标好转,腹水消退。查阅相关文献,其发病机制可能与SLE对淋巴网状系统的影响,低蛋白血症致肠壁水肿,淋巴管通透性增加,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结论 SLE并发乳糜性腹水属罕见病例,对SLE合并难治性腹水,建议行腹腔穿刺腹水检查排除乳糜腹。治疗原则是以原发病变的治疗为主,配合饮食控制等保守治疗。

    短篇论著
    新生儿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9例分析
    李国峰,张 斌,郭艳君
    2011, 26(9): 705. 
    摘要 ( )  
    婴幼儿过敏史与首次及第2次哮喘急性期血清白三烯相关性观察分析?
    崔振泽,马晓晖,黄 燕
    2011, 26(9): 707. 
    摘要 ( )  
    综述
    质子泵抑制剂诱发感染危险性研究进展
    羊钦裕,白海涛
    2011, 26(9): 709. 
    摘要 ( )  
    临床病例讨论
    发热 颈部淋巴结肿大
    肖婷婷,黄 敏,沈 捷,谢利剑
    2011, 26(9): 712. 
    摘要 ( )  
    病例报告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6年后复发1例
    周晓君,张乾忠
    2011, 26(9): 715. 
    摘要 ( )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3例?
    陈 春,朱将虎,朱敏丽,林振浪
    2011, 26(9): 717. 
    摘要 ( )  
    Patau综合征 1例
    孙海斌,王晓蕾,夏丽乔,李雅雯
    2011, 26(9): 71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