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6颗患牙)和自然愈合组(5例,共7颗患牙)。分别在拔牙后经位点保存或自然愈合后行种植治疗,6 ~ 8个月后接受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 ~ 30个月。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并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包括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龈乳头指数(PI)及种植修复体食物嵌塞与否。修复后每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边缘骨丧失量(MBL)。根据Karoussis等2004年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计算种植体成功比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获得患者对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整体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两组种植体修复后12 ~ 30个月存留率均为100%;位点保存组成功比例为100%,自然愈合组为42.9%。种植体负重1年时两组的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LI、B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位点保存组与自然愈合组种植体修复后1年时近远中MBL均< 1 mm,两组的远中M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位点保存组种植体修复1年后每年边缘骨丧失均< 0.2 mm,近中为(0.03 ± 0.16)mm,远中为(0.05 ± 0.10)mm。两组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均> 85。结论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为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修复后12 ~ 30个月的成功比例高于自然愈合组,是可靠的牙槽嵴增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