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1-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与共识
    指南(共识)解读
    专家论坛
    论蓍
    文献综述
    病案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
    吴文铭1,陈 洁2,白春梅3,依荷芭丽·迟4,杜奕奇5,冯仕庭6,霍 力7,姜玉新8,李景南9,楼文晖10,等
    2021, 41(06): 601-61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1
    摘要 ( )  
    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
    2021, 41(06): 618-63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2
    摘要 (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后胃漏诊断、预防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代谢外科学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
    2021, 41(06): 633-63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3
    摘要 ( )  
    抗栓治疗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1版)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血管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2021, 41(06): 639-64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4
    摘要 ( )  
    克罗恩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2021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
    2021, 41(06): 646-65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5
    摘要 ( )  
    指南(共识)解读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解读
    吴文铭1,陈 洁2,赵玉沛1
    2021, 41(06): 653-65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6
    摘要 (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决策路径复杂、诊疗难度较大,病人管理依赖多学科协调参与。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联合多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我国现阶段医疗特点,联合制定了《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以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诊疗流程。该指南的推荐多基于临床证据充分、专家共识度高的观点。在学习现有指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针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共同推动疾病标准化诊疗体系的建立。

    专家论坛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前研究进展
    周文涛,楼文晖
    2021, 41(06): 657-66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7
    摘要 (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是相对罕见的胰岛细胞起源的肿瘤,在组织病理学、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等方面异质性显著。近年来,研究的推广和认识的加深推动着国内外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的快速更新。然而,pNEN发病率低、异质性高的特点使其临床前研究工作在肿瘤学领域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多中心、跨区域乃至国际化合作既是保证研究罕见病样本量的重要模式,也为对比分析不同遗传背景pNEN的特征搭建平台。随着研究数据的快速积累,逐级细化研究亚型将有助于系统、全面地认识pNEN的群体异质性。此外,利用单细胞测序等前沿技术手段从细胞水平阐述pNEN的个体异质性可能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对保胆取石历史和现状再认知
    王 向,张永杰
    2021, 41(06): 662-66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8
    摘要 ( )  
    近年来,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术式,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在某些医院仍颇为流行。从历史和实践来看,内镜保胆取石并未体现外科技术的突破,反而可能违背了胆囊结石的医疗原则。行保胆取石的病人选择及操作的合理性均存疑问,诸多临床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欠妥,且术后长期随访数据匮乏,相关医生对继发胆囊癌变的问题普遍认识不足,更有一些医生及媒体对其进行夸大甚至错误的宣传。作为一项理念和技术均不成熟的外科操作,该术式目前尚不能作为胆囊结石治疗的规范手段,需医患双方谨慎选择。
    陈氏贯穿纵向“U”型胰肠吻合术的理论与实践
    陈勇军1,尹新民2,吴河水3,袁玉峰4,李德宇5,闵 军6,杨智勇4,李汉军7,江 斌8,廖晓锋9,张必翔1
    2021, 41(06): 668-67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09
    摘要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在深入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基础上,创建了一种贯穿纵向“U”型胰肠吻合术。该术式通过全层贯穿胰腺实质和肠壁的间断交锁“U”型缝合或者连续缝合,将胰腺断端的主胰管、副胰管、小叶导管引流的胰液全部引流入肠腔内无遗漏。经过多家大通量胰腺外科中心的大样本临床病例验证,该术式操作简便,能显著降低术后胰瘘和出血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能有效降低胰腺消化道重建术后胰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吻合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胰腺残端。
    论蓍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甲状腺癌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王 权1,李 杨1,杨珂璐2,杨晓东1,叶颖江1,姜可伟1
    2021, 41(06): 673-68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0
    摘要 ( )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英文数据库中甲状腺癌的研究现状,探索其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分别采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中、英文文献的检索。以“甲状腺癌”为检索词,检索日期自建库至2021-03-20,纳入已发表甲状腺癌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及作者等分布、关键词的聚类及其时序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结果    分别纳入10 721篇和27 485篇的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的年发文量均逐年递增;英文文献在2005年后年发文量的递增趋势更加显著,而中文文献在2009年前后才出现明显递增;在国家和机构方面,英文文献中发文量较大的国家(Top10),绝大多数为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且欧美国家机构间的合作紧密程度较好;然而,中文文献中的发文机构间的合作网络较为局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关键词聚类方面,英文文献的结果提示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为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BRAF突变、外科手术的规范与标准以及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等,而中文文献的聚类相对分散,其聚类主要可归纳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暴露因素及内科治疗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等,且尚未发现甲状腺癌分子机制研究的聚类。结论    甲状腺癌的中文文献研究主题明显滞后于英文文献。虽然当前甲状腺癌的研究热点较为分散,但未来应关注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BRAF突变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的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癌新型的诊断方法等研究领域。
    中文版Breast-Q信效度验证及其对于乳房满意度评估研究
    马雨薇,修秉虬,邵鼎轶,侯剑晶,管佳琴,曹阿勇,柳光宇,邵志敏,吴 炅
    2021, 41(06): 681-68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1
    摘要 ( )  
    目的    以2017年Pusic等修订的乳腺癌病人报告结局量表Breast-Q 2.0版本为蓝本,编译中文版Breast-Q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验证。方法    以Breast-Q 5个模块的中文版量表作为调查问卷,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3例乳腺手术病人乳房重建术前及术后、保乳治疗术前及术后和期望量表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数据分析,验证其信效度、满意度及对于生活质量信息的评估价值。 结果    5个模块的中文版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2~0.980,各模块中单一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1~0.978;各条目与各维度整体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条目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及区别效度。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病人的问卷样本,提示保乳及重建手术对病人的心理健康、乳房满意度等都有潜在的改善作用;而在不同的重建类型中,接受自体重建的病人相比于假体重建的病人有更高的信息满意度。结论    中文版Breast-Q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国内乳腺癌相关研究中评估病人报告结局的参考工具。
    妊娠合并胃癌9例临床特征分析
    王灼印,李瑞欣,胡志豪,王国俊
    2021, 41(06): 687-69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妊娠合并胃癌病人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母儿进行短期随访。结果 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4例)、上腹痛(2例)、胸闷伴腹胀(2例)。6例CA19-9升高,其中5例同时合并癌胚抗原(CEA)升高。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5例)和印戒细胞癌(4例)为主。常见转移部位为腹膜(4例)、卵巢(3例)。1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仅3例病人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6例晚期病人以奥沙利铂+紫杉醇或SOX方案化疗为主。结论 妊娠合并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CEA联合CA19-9可用于辅助晚期胃癌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孕周、肿瘤病理学类型、分期及病人意愿,以争取母儿获益最大化。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陈昭硕,周 东,许少华,张 帆,张明基
    2021, 41(06): 691-69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例复杂型肝癌病人资料,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行虚拟肝切除,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肝切除体积的差别,并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3 例病人中20例完成了手术治疗。术中均未损伤重要血管,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手术病人均康复出院。病人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成正相关(r=0.982,P<0.01)。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计算残肝体积、最优化模拟手术路径、协助医患术前沟通等优点,临床应用于复杂性肝癌,有助于预判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经内镜OTSC治疗吻合口瘘临床应用研究
    张娟娟,王革非,陈 军,刁艳青,达彬琳,汪志明
    2021, 41(06): 696-69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经内镜OTSC(over the scope clip)治疗吻合口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至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进行内镜下OTSC治疗的吻合口瘘病人共41例,记录病人既往手术史、病程、瘘口部位及直径、OTSC夹闭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41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2.17±14.98)岁,中位病程118 d(62.5,287.5),夹闭成功率100%。OTSC夹闭后造影检查25例(60.98%)病人瘘口愈合,其中2例出院后失访,23例(56.10%)中位随访时间186 d(144,252),期间未出现吻合口瘘。根据OTSC夹闭后造影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成功组(n=25例)和失败组(n=16),发现治疗成功组病程[76 d(56,201)]明显短于失败组[216 d(97,324)],P=0.028,血浆白蛋白水平(37.74±2.94)g/L)明显高于失败组(34.51±4.83)g/L),P=0.025。结论    经内镜OTSC治疗吻合口瘘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创伤,避免再次手术;术前评估吻合口瘘病程、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助于临床治疗成功。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杨耀国,陈 忠,寇 镭,唐小斌,吴章敏,刘 晖,王 盛
    2021, 41(06): 700-70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5
    摘要 ( )  
    目的    探究腹主动脉瘤病人行择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出现提供预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86例行择期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病人资料,依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进行分组。比较有并发症的病人与无并发症病人在基线资料、动脉瘤解剖条件、术中情况及术前理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在年龄、有无肝脏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病史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回归方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95% CI 0.539~0.690,P=0.003)。结论    既往存在肝脏病史和术前低血红蛋白水平对EVAR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预警意义。加强监测、及时纠正异常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文献综述
    淋巴细胞相关炎症指数预测甲状腺癌预后研究进展
    李灿晓,梁 楠,李世杰,孙 辉
    2021, 41(06): 706-70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6
    摘要 ( )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随着肿瘤炎症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淋巴细胞相关的炎症指数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淋巴细胞相关的炎症指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其中,NLR可以较好地反映碘难治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 DTC)病人治疗期间肿瘤活性的变化,LMR则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病人预后判断及临床决策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PLR与甲状腺癌预后的研究亦提示该指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上述炎症指数各有千秋,有望成为预测甲状腺癌预后新颖可靠的肿瘤标记物。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肝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朱玉婉,解英俊,张学文
    2021, 41(06): 710-71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7
    摘要 ( )  
    肝癌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不断探索的医学领域。目前,肝癌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介入治疗为辅的联合治疗。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飞速发展,而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治疗平台具有尺寸和形状高度可控、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理条件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好等优点,促进了人们将其由体外研究转向体内应用的研究。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作为药物传输系统(DDS)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可为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与肝癌诊疗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病案报告
    胰腺癌行腹腔镜下Appleby联合门静脉切除及自体腹膜代血管修补成形术1例报告
    郑子若a,郭 峰a,史红媛b,严 寒a,叶新华c,邱辰杰a,高文涛a,蒋奎荣a,苗 毅a
    2021, 41(06): 714-71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8
    摘要 ( )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贲门完全性梗阻1例报告
    李伟正a,刘少俊b,朱利勇a
    2021, 41(06): 719-72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06.1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