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2020, 40(08): 869-90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1
    摘要 ( )  
    国际外科动态
    日本胃癌外科临床研究和治疗新动向
    胡 祥
    2020, 40(08): 905-90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2
    摘要 ( )  
    日本最新的胃癌循证医学研究成果,适时地充实和改进胃癌外科治疗模式,尤其是将腹腔镜胃切除术普及和标准化,精准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立以及围手术期辅助化学疗法的新发现等,极大地改善了胃癌病人的预后。
    指南(共识)解读
    《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时机国际共识》评介
    张傲然,杨尹默
    2020, 40(08): 909-91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3
    摘要 ( )  
    2020年2月国际胰腺病学会、欧洲胰腺俱乐部、美国胰腺学会和日本胰腺学会4家学术机构联合在线发表的《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时机国际共识》,针对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外科干预时机、术式选择、沟槽状慢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恶变等5个方面问题展开讨论,以问题为基础,以循证为导向,提出20条推荐意见,体现出本领域现状及进展,具有实用性与权威性,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专家论坛
    从外科角度理性认识直肠癌术前放化疗
    申占龙,叶颖江,王 杉
    2020, 40(08): 913-91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4
    摘要 ( )  
    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放化疗在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方面体现出一定疗效。对于术前放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临床医师还需要从外科角度理性认识,术前放化疗可能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关于放化疗后手术间隔时间的选择,需要平衡放化疗治疗效果和手术切除质量的关系,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病人观察等待策略需要在严格遴选、良好沟通和密切随访下进行,对近临床完全缓解病人的直肠瘢痕或浅溃疡病灶实施局部全层切除手术需谨慎,以质量控制和降低局部复发率为目标的直肠外科新技术,如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可能在优化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降低直肠癌病人治疗经济负担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乳腺癌术后重建组织扩张器置换假体要点
    郝 爽,邵志敏,吴 炅
    2020, 40(08): 918-92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5
    摘要 ( )  
    利用组织扩张器置换假体的两步法植入物重建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重建方式之一,其具有“二次选择”和美容稳定性高的特点,同时也是其他乳腺重建技术的基础。乳腺外科医生应更好地掌握组织扩张器置换假体技术,从假体置换的时机选择、手术操作要点及手术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合理规划,以实现乳房植入物两步法重建的最佳手术效果,从而切实提高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论蓍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位吻合中应用研究
    马鹏飞,曹养辉,张俊立,刘晨宇,张习杰,韩广森,李 森,赵玉洲
    2020, 40(08): 922-92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法在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位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60例高龄(≥70岁)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 Ⅱ 型)病人临床资料。75例采用两层半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者为观察组,85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吻合口加固时间、术后并发症种类及例数,术后ICU入住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吻合口加固时间及肿瘤近端切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3/75) vs. 对照组12.9%(1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9,P<0.05)。两组术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共11例,术后ICU入住率12.0%(9/75),术后住院时间17(12~36)d;对照组共16例,术后ICU入住率14.1%(12/85),术后住院时间19(11~4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0.081,Z=-0.655,P>0.05)。结论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作为一种安全、简单的吻合方法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行高位吻合病人。
    老年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陆 俊,吴 栋,郑朝辉,李 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陈起跃,黄昌明
    2020, 40(08): 926-93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7
    摘要 ( )  
    目的    比较老年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无复发病人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并施行手术的727例老年胃癌病人资料,分为复发组(214例,29.4%)与无复发组(513例,70.6%)。进一步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筛选并建立拟合度最优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    与无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病人术前CA19-9、术前癌胚抗原(CEA)、肿瘤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发生率以及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均显著增高(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术前CEA、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分期、肿瘤大小、神经浸润、脉管浸润,以及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病理T分期、N分期和术后辅助化疗为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C指数为0.781(0.761-0.801)。结论    术前CA19-9和肿瘤病理学分期是老年胃癌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其术后复发,可能有助于临床随访和决策。
    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对肝内胆管癌术后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赵 莹a,廖 冰b,陈 伟a,张一帆a,赖佳明a,黄 力a,梁力建a,殷晓煜a,陈 东a
    2020, 40(08): 932-93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8
    摘要 ( )  
    目的    评估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对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ICC的145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CA19-9、CA125水平ICC病人的临床特征。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都是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P=0.029)。根据术前CA19-9和CA125是否为阳性[CA19-9>37 kU/L为CA19-9(+),CA19-9≤37 kU/L为CA19-9(-),CA125>35 kU/L为CA125(+),CA125≤35 kU/L为CA125(-)]分组结果显示:CA19-9(+)/CA125(+)组病人预后明显低于CA19-9(-)/CA125(-)或CA19-9(+)/CA125(-)组(P<0.001,P=0.008)。不论 CA19-9(+)或CA19-9(-),CA125(+)病人肿瘤TNM分期较差(P=0.023,P=0.005)。结论    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可更好的预测ICC病人的预后,原因可能与术前血清CA125阳性ICC病人TNM分期处于更晚期有关。
    胰管支架在胰头颈部近主胰管肿瘤摘除术中应用研究
    徐 强a,王 强b,朱 亮c,张太平a,康 凯a,杨爱民b,吴文铭a,赵玉沛a
    2020, 40(08): 939-94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在胰腺近主胰管肿瘤摘除术中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腺肿瘤摘除术并在术前或术中使用胰管支架的9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发症情况。结果    9例病人中,8例可以明确测量肿瘤距离主胰管的距离,为(1.40±0.58)mm;术前放置胰管支架7例,术中放置胰管支架2例。均无手术相关死亡,所有病人均无二次手术,B级胰瘘发生率56.7%,无C级胰瘘,术后仅1例病人出现Clavien-Dindo Ⅲ 级并发症。结论    胰腺近主胰管肿瘤在放置胰管支架下行肿瘤摘除术安全可行。
    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结构化培训尸体手术训练中学员表现分析
    安勇博,李 俊,蒋洪朋,高加勒,许博文,郭 策,吴国聪,杨盈赤,姚宏伟,张忠涛
    2020, 40(08): 943-94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0
    摘要 ( )  
    目的    分析参加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结构化培训尸体手术训练中学员表现。方法    针对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参加taTME结构化培训研讨会的学员,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学员在尸体手术训练过程中各步骤的技术表现、术中困难及并发症以及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度等结果。结果    共45名学员参加taTME结构化培训研讨会,其中39名学员返回问卷。荷包缝合方面,5名(12.8%)学员未能独立完成,7名(17.9%)学员需要经过两次或以上尝试来完成荷包缝合。在各方向直肠系膜间隙的切开分离过程中,85%~90%学员能在教员不同程度上的口头指导下亲自完成。最终标本直肠系膜完整性的评价中,系膜不完整的标本共5例(12.8%),系膜近乎完整的标本共18例(46.2%),系膜完整的标本共16例(41.0%)。术中并发症及遇到困难方面,18名(46.2%)学员进入错误间隙,1名(2.6%)学员出现直肠穿孔,4名(10.3%)学员出现荷包失败,2名(5.1%)学员出现尿道损伤。单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学员培训前独立完成taTME手术的例数≥1例为术中不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荷包缝合、直肠全层切开以及直肠系膜间隙的分离等各重要手术步骤中获得较为充足的亲自上手练习机会,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的手术经验并不能降低taTME手术经肛操作部分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参加包含尸体手术训练的taTME结构化培训有助于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手术安全性。
    基于膜解剖的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两间隙”清扫术安全性研究
    刘海龙1,2,李阿健1,2,王文超1,2,江慧洪1,徐嘏毅1,吕 亮1,2,潘志辉1,2,等
    2020, 40(08): 950-95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1
    摘要 ( )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分析基于膜解剖的 “两间隙”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解剖学理论,探讨对低位直肠癌病人行“两间隙”清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解剖观察24具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成人尸体标本,对与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相关的筋膜和间隙进行记录和描述。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行3D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两间隙”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24具尸体均可以明确解剖出直肠固有筋膜、尿生殖筋膜、膀胱腹下筋膜和闭孔筋膜(壁筋膜),并在直肠侧方从内至外依次排列。直肠固有筋膜表现为覆盖在直肠及其周围脂肪表面的最内侧薄层筋膜。尿生殖筋膜是位于直肠侧后方的盆腔最为致密的筋膜,其中20例(83.3%)腹下神经位于尿生殖筋膜内;4例(16.7%)腹下神经位于尿生殖筋膜的深面。膀胱腹下筋膜是由脐动脉、膀胱下动脉和膀胱壁组成的“三角形”筋膜。临床实践表明,14例病人均在3D腹腔镜下完成侧方淋巴结清扫。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时间为(175±27)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8)mL,2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淋巴漏和下肢疼痛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2) d。3例(21.4%)病人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侧方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为单纯性髂内淋巴结转移,平均侧方淋巴结检出数目(8.4±1.3)枚。结论    “三筋膜”(尿生殖筋膜、膀胱腹下筋膜和闭孔筋膜)构成了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两间隙(膀胱旁间隙和Latzko直肠旁间隙)。基于膜解剖的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两间隙”清扫术依据膜解剖标记完成,层面容易辨识,血管、神经定位明确,初步的手术经验证实临床切实可行,不但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且可以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值得进一步积累病例验证。
    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手术中乳头乳晕安全性保留预测模型的建立
    徐元兵1,2,黄晓燕1,陈嘉健1,郝 爽1,杨银龙1,王 璟1,陈 颖1,李 伦1,邵志敏1,吴 炅1
    2020, 40(08): 957-96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手术(IBR)手术中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安全性保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NSM联合IBR的47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乳头后方组织术后石蜡病检结果进行病例分组即NAC(+)组与NAC(-)组。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对独立预测指标赋值,计算不同分值的NAC阳性率,建立相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474例病例中,NAC阳性率为13.71%(65/47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乳头溢液、乳头凹陷、NAC皮肤湿疹样改变、临床肿瘤大小、肿瘤至乳头距离(TND)、临床淋巴结状态、MG-乳头后方钙化、恶性特征钙化灶、合并原位癌成分、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分子分型与NAC肿瘤阳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乳头血性溢液、乳头凹陷、NAC皮肤湿疹样改变、临床肿瘤大小、TND、临床淋巴结状态、脉管癌栓是NAC肿瘤阳性独立预测指标。建立NAC预测指数(Predictive Index of NAC,PI-NAC)预测模型提示,0~1分为NAC肿瘤累及低风险,2~4分为中风险,5分及以上为高风险。该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AUC值0.85(95%CI 0.80-0.89),具有较好预测效能。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乳头凹陷、NAC皮肤湿疹样改变、临床肿瘤大小、TND、临床淋巴结状态、脉管癌栓是NAC受累的重要独立指标。预测模型有助于术前更好地评估NSM的肿瘤安全性。
    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
    刘训强a,陈宦君a,张金辉a,张丽琼b,杨 瑛a,王冀锋a,纪 敏a,杨春鑫a,田 民a,朱恩帅a,李翠红c
    2020, 40(08): 964-96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文献综述
    胆管恶性肿瘤术前减黄研究进展
    邵子雨1,吴文广2,刘颖斌2
    2020, 40(08): 969-97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4
    摘要 ( )  
    胆管恶性肿瘤因为位置的特殊性容易引起黄疸,影响病人的肝肾功能及预后。对于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是否常规行胆道引流目前仍存争议。从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术前减黄的必要性、适应证以及方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来看,胆管癌是否行术前减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病人的胆红素水平、未来残余肝体积、年龄、营养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
    减容技术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应用进展
    蒋小浪,董智慧,符伟国
    2020, 40(08): 973-9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5
    摘要 ( )  
    腔内治疗仍是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随着腔内器械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种减容装置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复杂外周血管病变的治疗成功率。但是其治疗仍缺乏长期随访结果。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变的特点、术者自身对各种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性价比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栏
    青年外科医生医疗技术精准帮扶实践与感悟
    林建贤1,胡建军2,黄昌明1
    2020, 40(08): 977-97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6
    摘要 ( )  
    病案报告
    原发性肝细胞癌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治疗1例报告
    袁声贤,刘 磊,顾方明,黄 健,杨 云,潘泽亚,周伟平
    2020, 40(08): 978-98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7
    摘要 ( )  
    术前TAGM联合弹簧圈门静脉栓塞根治肝门胆管癌1例报告
    曾广源1a,邓高旺1a,洪 波1a,丁金火1a,王加寿1b,易 滨2,刘 辰2,姜小清2
    2020, 40(08): 981-98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8
    摘要 ( )  
    复发性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2例报告
    周志阳,杜 耀,张江南
    2020, 40(08): 984-98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19
    摘要 (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双侧乳糜胸及乳糜腹1例报告
    梁青壮a,李 朋a,韦 伟a,徐 露b,易 辛a
    2020, 40(08): 986-98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8.2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