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版)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
    2019, 39(08): 761-76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1
    摘要 ( )  
    复杂性肝脏肿瘤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
    2019, 39(08): 766-77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2
    摘要 ( )  
    医源性胆管损伤后狭窄三维可视化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
    2019, 39(08): 775-78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3
    摘要 ( )  
    老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
    2019, 39(08): 782-78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4
    摘要 ( )  
    述评
    我国青少年腹股沟疝发病特点及诊治值得注意的问题
    唐健雄,胡星辰
    2019, 39(08): 788-79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5
    摘要 ( )  

    对于青少年的准确界定,国际上没有权威机构给出具体的年龄范围。一般认为,年龄在13~19岁。目前国内外极少有针对青少年腹股沟疝患病率的调查。青少年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腹股沟疝诊治具有特殊性,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腹股沟疝病人,应该根据其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术前做好详尽评估,了解有无合并特殊情况(如睾丸鞘膜积液和隐睾)。根据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修补材料,术中注意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等,避免发生并发症。视腹股沟管后壁缺损程度,考虑组织修补或使用补片给予加强。

    青年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策略
    李健文,乐 飞
    2019, 39(08): 792-79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6
    摘要 ( )  

    青年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较为复杂,Shoudice手术、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等均为合理的术式。精子活力下降等并发症与技术操作有关而与术式无关。修补材料应选择轻量型补片或生物补片。青年男性大多为先天性斜疝,可合并隐睾、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其他先天性疾病,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青年女性可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需与嵌顿股疝鉴别。子宫圆韧带囊肿切除和疝修补可在腹腔镜下同时完成,囊肿切除后是否须行预防性疝修补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青年女性建议保护子宫圆韧带,LIHR中可采用内环口成形术或腹膜切开再缝合术(T形切开)来保留子宫圆韧带。

    专家论坛
    有关儿童腹股沟疝外科治疗思考
    陈 双,周太成
    2019, 39(08): 795-79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7
    摘要 ( )  

    儿童的骨盆和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腹股沟管较短(可<1cm),其内环与外环的距离也相近,在数值上腹壁厚度与腹股沟管长度之比接近1:1,所以缺乏加强后壁缝合或手术修补及基础,故手术只要求在内环口处做高位结扎即可。随着生长发育,骨盆以耻骨联合为中心向两侧增长,腹股沟管的长度也会增加,一般来说当腹股沟管的长度增加至3 cm或更多,腹壁厚度与腹股沟管长度之比<1:2,此时才具有腹股沟疝修补的基本条件,所以,一般对年龄<14岁的腹股沟疝病人只需要做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考量方面为尽量恢复腹股沟管的长度和斜度,腹腔镜手术也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对儿童原发疝进行补片修补有过度治疗之嫌,至少存在学术争论。

    专题笔谈
    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补片的争议、共识及合理选择
    孙 立,陈 杰
    2019, 39(08): 798-8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8
    摘要 ( )  

    青少年腹股沟疝在现代外科学治疗中有其特殊性,既不能像处理儿童疝一样仅进行腹股沟疝疝囊的高位结扎,又不能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一样进行传统缝合手术或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目前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对补片的使用仍存在争议。生物补片作为一种可吸收材料,修补腹股沟疝缺损的同时诱导自身细胞及纤维组织生长修复腹壁缺损,并在自体组织增生修复腹壁缺损后可被机体降解吸收,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所以生物补片成为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材料中比较理想的选择。

    青年腹股沟疝治疗中补片修补存在的问题及组织修补的价值
    李航宇,魏士博
    2019, 39(08): 800-80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09
    摘要 ( )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青年为14~25岁,而这一年龄段的腹股沟疝病人还处于身体发育期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以及对生育功能保护的特殊需求,所以对其应谨慎选择修补方法。合成补片存在无法随生长发育一同延展、瘢痕过度增生压迫输精管以及远期侵袭等问题,生物补片也存在远期复发或局部膨隆的风险。对于青年人群,规范的组织修补手术可以良好地修补缺损,配合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早期张力过大所引起的不适感。同时,组织修补可以适应身体的生长,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必要情况下也可以配合生物材料修补较大的缺损。术者熟练掌握技术后,组织修补的复发率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组织修补对于青年腹股沟疝病人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生物材料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
    顾 岩,杨建军,宋致成,杨董超
    2019, 39(08): 803-80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0
    摘要 ( )  

    青少年是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一个特殊群体,保护生育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与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是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的重点。虽然目前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多种术式并存,但生物材料所具备的能够促进组织再生重塑的特性使其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与实施基于生物材料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保证青少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陈思梦
    2019, 39(08): 806-81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1
    摘要 ( )  

    青少年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低于成人平均水平,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内环缩窄术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效果令人满意。为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很多医院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时引入补片疝修补技术,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这种改变是有益或必须的。腹腔镜经皮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的重要术式,然而其与开放手术行疝囊结扎不同,应用可吸收线结扎可能会成为疝复发的高危因素。对于有经验的医生,青少年腹股沟疝手术并发症中,复发并不是一个严重问题,针对复发采取的措施必须综合考虑,且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青少年女性腹股沟疝特点及治疗中关键点和对策
    杨福全
    2019, 39(08): 810-81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2
    摘要 ( )  

    青少年女性处于性成熟期和进入生育期,对于这一群体的腹股沟疝治疗关键是要治愈腹股沟疝、降低复发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保护子宫圆韧带避免对未来的生育造成影响。应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腹腔镜修补能降低青少年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及疼痛发生率。

    我的观点
    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式选择
    陈革,熊茂明,张光永,周保军,周建平
    2019, 39(08): 812-81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3
    摘要 ( )  
    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材料选择
    刘子文,杨子昂,陈健民,嵇振岭,石玉龙,翁山耕,陈浩,姚琪远
    2019, 39(08): 813-81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4
    摘要 ( )  
    论蓍
    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现状调查(CHAT-1)
    王明刚1,李航宇2,张光永3,李健文4,陈 杰1,唐健雄5,车 焱6,马迎民7,李俊生8
    2019, 39(08): 815-82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5
    摘要 ( )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治疗现状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事件。方法    对2017-01-01—2017-12-31中国大陆58家大型医院中因腹股沟疝住院的所有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以Caprini评分对全部病人进行分层分析和数据统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8家医院共收治腹股沟疝住院病人14322例,经数据校对和数据清洗后,13886例(97.0%)对象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腹腔镜手术占51.2%,开放手术占48.8%。共观察到16例VTE事件,占全部病人0.1%(95%CI 0.11~0.13)。其中Caprini评分高危组和中危组VTE发生率分别为0.2%(95%CI 0.18~0.20)和0.02%(95%CI 0.01~0.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0),低危组没有发现VTE事件。全部病人中,仅3250例(23.4%)在诊治过程中进行了Caprini风险评估,仅13.2%的对象接受了VTE预防措施(无论适当与否),其中接受适当预防的比例仅为1.2%。结论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围手术期VTE的评估和预防被严重忽视、术后VTE发病情况被低估,高龄、疝修补手术、全身麻醉、VTE病史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

    应用生物材料行腹股沟后壁加强重建技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疗效分析
    李绍杰,唐健雄,李绍春,黄 磊,蔡 昭,胡星辰,孟云潇
    2019, 39(08): 821-82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6
    摘要 ( )  

    目的    分析应用生物补片重建腹股沟后壁技术在青年(18~44岁)腹股沟疝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127例青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利用生物材料行腹股沟后壁加强重建技术,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的指标。 结果    1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例出现明显疼痛感,3例出现阴囊水肿,其余病人均未见明显不适,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人均未见复发、慢性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应用生物补片修补中青年腹股沟疝病人效果良好,优势在于可最大程度降低不可吸收补片对于病人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精索等周围组织的影响。同时通过腹横筋膜重叠修补和生物材料加强技术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感染和慢性疼痛的风险,其在此类病人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青少年腹股沟疝术后复发手术治疗9例临床分析
    姚 干,范国勇
    2019, 39(08): 825-82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7
    摘要 ( )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例青少年(13~18岁)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病人的资料。主要收集病人前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方式、疝环口大小、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170 例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病人中,有9例青少年复发性腹股沟斜疝(前次手术方式均为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病例,其中2例行开放手术,7例行腹腔镜手术。9例病人中,3例为多次复发,6例为首次复发。术中见疝环口大小0.3~3.0 cm。手术方式,4例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疝环口大小0.3~2.0 cm;5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3例为多次复发病人),疝环口大小1.5~3.0 cm。随访6个月至10年,无伤口或补片感染,其中3例病人术后近期出现腹股沟区隐痛不适,行补片修补2例,行内环口高位结扎1例;1例出现血清肿,为补片修补;复发1例,为补片修补。结论    青少年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次手术方式应根据前次手术方式、复发次数及是否存在大的内环缺损或腹横筋膜缺损进行选择。初次复发、内环口缺损≤2 cm者,建议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多次复发或内环口缺损大者,建议使用补片修补。

    青少年腹股沟疝170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宋应寒a,张 森b,简福顺b,Gonish Hadab,彭雪峰b,雷文章b
    2019, 39(08): 829-83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8
    摘要 ( )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修补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70例14~18岁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医疗费用、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0例病人中应用传统缝合法行Bassinni手术者16例,应用网塞修补者11例,应用平片法行Lichtenstein手术者3例,行腹腔镜TAPP者3例,应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法者137例。3例TAPP术式病人采用全麻,5例病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162例病人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时间(28.5±11.6)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 d,其中日间手术159例,占93.5%。医疗总费用单侧腹股沟疝(7254.8±236.5)元,双侧腹股沟疝(13261.9±543.8)元。随访率为95%,随访时间5~113个月,无复发病人。1例双侧隐睾病人出现生育障碍,2例病人出现慢性疼痛,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腹股沟疝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对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预后影响对比研究
    陈新华,陈粤泓,罗 俊,李 涛,林 填,李团结,刘 浩,胡彦锋,等
    2019, 39(08): 832-83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19
    摘要 ( )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对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手术治疗的Ⅳ期胃癌病人资料。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228例(术后化疗组,A 组),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49例(围手术期化疗组,B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选取8个协变量进行1∶1匹配 (性别、年龄、肿瘤生物学分类、化疗完成度、术后病理的肿瘤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胃切除范围),最终49例A组病人和49例B组病人成功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进行独立生存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  匹配前,两组病人的肿瘤生物学分类(P<0.001)、化疗周期(P<0.001)、肿瘤浸润深度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分期(P=0.049)、淋巴结清扫范围(P=0.001)、胃切除范围(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匹配之后,仅有化疗完成度(P<0.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化疗完成度优于A组。匹配之后,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6个月(95%CI 10.36~21.64),与B组MST 29个月(95%CI 17.24~40.7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学分类、化疗周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等四个因素可影响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预后,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周期≤2次,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不足D2等3个因素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化疗与手术的先后次序(围手术期化疗相比术后化疗)并不影响病人生存预后(HR 0.986,95%CI 0.539~1.806,P=0.964)。 结论    相比术后化疗,围手术期化疗并不是改善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但能够使病人有更好的化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使其生存显著优于术后开始化疗的病人。这可为后续晚期胃癌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国产手术机器人临床Ⅰ期研究(附103例报告)
    王国慧1,易 波1,刘 勇1,姚元炳1,李 政1,李建民2,王树新2,朱晒红1
    2019, 39(08): 840-84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0
    摘要 ( )  

    目的    评价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国产机器人手术的103例病人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术中和术后,以及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 结果    103例病人中,2例(2%)中转开放手术,2例(2%)术中输血,无术后输血。2例(2%)发生术中并发症,分别为膀胱损伤和输尿管损伤各1例;2例(2%)发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和盆腔感染各1例。住院期间无再次手术情况,103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术后30 d内无再次入院和死亡情况。 结论    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行,仍须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胰腺胃肠间质瘤4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段 怡1,杨紫汐1,叶运莉2,杨志惠1
    2019, 39(08): 844-84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1
    摘要 ( )  

    目的    讨论胰腺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4例胰腺胃肠间质瘤,并通过Pubmed及国内主要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文献复习及统计分析。结果    国内外报道病例共55例,合并本次报道共59例。男性30例,女性29例,最常见临床首发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有38例(64.4%)、腹部肿块10例(16.9%)、体检发现或其他症状11例(18.7%);53例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及组织学分型,影像学CT检查示肿瘤为不均匀低密度影,呈囊实性21例(39.7%)、呈实性20例(37.7%)、呈囊性12例(22.6%);最常见组织学类型是梭形细胞为主型44例(83.0%)、混合型7例(13.2%)、上皮细胞为主型2例(3.8%)。5年总存活率及无疾病存活率分别为79.7%及39.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核分裂象>5个/50HPF是影响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P均<0.05)。10例基因突变病人中9例(90.0%)为c-kit基因突变,1例(10.0%)为PDGFRα基因突变。结论    胰腺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通常发现时肿瘤体积较大,多数病人具有高度风险性,且核分裂象>5个/50HPF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以c-kit基因突变多见。

    男性乳腺癌38例临床病理分析
    李海莉,周 珏,贾秀鹏,郑时玉,邓 茜
    2019, 39(08): 850-85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2
    摘要 ( )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38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分型资料。结果    38例男性乳腺癌病人,占同期乳腺癌病人0.83%,中位年龄68.5(24~88)岁,病灶位于左侧20例,位于右侧18例。其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分泌性癌,1例为实性乳头状癌伴微浸润, 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伴微浸润,4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其中2例伴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20例,Ⅲ级7例。16例伴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36例ER 阳性,35例PR阳性。分子分型Luminal A型18例,Luminal B型16例,基底细胞型2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少见,发病年龄较晚,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且发生第2种原发性癌的可能性增加,加强对其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治疗及监测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仍须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与二维成像技术疗效比较Meta分析
    张玮琪,方驰华
    2019, 39(08): 854-86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3
    摘要 ( )  

    目的    系统评价原发性肝癌(PLC)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精准诊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搜集关于3DVT在PLC精准诊疗应用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2名独立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533例病人,其中3DVT组263例,二维(2D)成像组270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2D成像组比较,3DVT组手术出血量减少(MD=-76.00,95%CI -127.25~-24.74,P=0.004)、手术时间缩短(MD=-44.81,95%CI -64.64~-24.98,P<0.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46,95%CI 0.28~0.77,P=0.003)、术后肝功能恢复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提高(MD=1.89,95%CI 0.74~3.04,P= 0.001)、住院时间缩短(MD=-2.47,95%CI -3.25~-1.68),P<0.00001)、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肝癌复发率降低(OR=0.44,95%CI 0.22~0.88,P=0.02)。但在术后肝功能恢复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肝癌存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VT在PLC的精准诊疗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肝功能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短期随访肝癌复发率。

    短篇论著
    后腹腔入路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治疗原发性上腰疝2例分析
    李炳根
    2019, 39(08): 861-86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4
    摘要 ( )  
    文献综述
    乳腺癌临床治疗与生殖保护相关问题
    方依寒,赵 毅
    2019, 39(08): 864-86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5
    摘要 ( )  
    讲座
    青少年男性腹股沟疝应用补片修补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刘雨辰,王明刚
    2019, 39(08): 868-87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6
    摘要 (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从青年医生视角看我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发展历程
    王大广,国瑀辰
    2019, 39(08): 872-87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7
    摘要 ( )  

    我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从第1例开始至目前在全国各医疗中心广泛开展,已历经30周年。这期间,我国在胃癌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技术与吻合技术以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循证医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我国医师完成了从最初的追随者到理性的参与者与研究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如今,新的微创手术技术与新的治疗理念层出不穷,胃癌个体化和精准化微创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医师应积极推动新的微创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微创外科水平。

    病案报告
    机器人造口旁疝修补术1例报告
    林贤超,黄鹤光,陆逢春,林荣贵,方海宗
    2019, 39(08): 875-8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8
    摘要 ( )  
    Meckel憩室致粘连束带腹内疝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
    应家祺,江 洋,熊万成,王高翔,赫 鹏
    2019, 39(08): 877-87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29
    摘要 ( )  
    胰腺肉瘤样癌1例报告
    蒋永升,陶泠烨,杨敏威,何睿哲,沈 洋,孙勇伟
    2019, 39(08): 879-88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8.3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