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沉痛悼念夏穗生教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
    2019, 39(06): 525-525. 
    摘要 ( )  
    指南与共识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肉瘤专家委员会
    2019, 39(06): 526-53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2
    摘要 ( )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9, 39(06): 533-53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3
    摘要 ( )  
    述评
    腹腔感染诊治新理念:共识与争议
    刘 昌a,张靖垚a,b
    2019, 39(06): 538-54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4
    摘要 ( )  

    腹腔感染(IAIs)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复杂腹腔感染、术后腹腔感染、腹腔真菌感染及腹腔脓毒症是临床最为棘手难题,如何早期识别、处理对于提升此类疾病总体治愈率至关重要。早期快速诊断、疾病正确分类是评估病情危重程度的关键,有效的感染源控制是治疗腹腔感染的核心,对于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的腹腔感染,需要建立外科主导下的腹腔感染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更有效、准确地把控病情、制定方案及完成治疗,提高腹腔感染的救治成功率。

    复杂腹腔感染的外科升阶梯治疗
    李幼生1,黎介寿2
    2019, 39(06): 542-54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5
    摘要 ( )  

    复杂腹腔感染(cIAI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侵袭性开放手术并不能改善cIAIs的预后。随着微创手术和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的推广,学界提出了外科升阶梯治疗的理念,以期尽可能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外科升阶梯治疗包括:微创引流(经皮穿刺引流、内镜下引流),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引流、肠造口)和开放手术(按需再开腹、计划性再开腹、腹腔开放),这些治疗方法对病人的创伤应激依次增大,术后的恢复时间不断延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计划性再开腹手术在cIAIs治疗中的应用愈来愈多,腹腔填塞与开放的使用也不断增多,应重视腹腔开放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包括肠空气瘘、腹壁缺损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cIAIs的升阶梯治疗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良好的复苏、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以及营养支持对cIAIs的外科治疗效果也至关重要。

    专家论坛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中应用价值
    方驰华1,胡浩宇1,刘允怡2,钟世镇3
    2019, 39(06): 545-55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6
    摘要 ( )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是以数字智能化高新技术和现代医学交叉结合为基础,涵盖多领域和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新型诊疗技术(包括三维可视化、3D打印、分子荧光成像、混合现实、光声成像、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和多模态图像实时手术导航等),为实现疾病的精确诊断、精准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运用数字智能化技术,根据病人实际的血管分布进行研究,致力于个体化肝分段、体积计算、仿真手术、术前规划、混合现实、肿瘤边界界定和图像实时融合导航肝切除术等的研究,并运用于临床实践,最终实现了肝脏肿瘤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术。

    规范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大体病理取材和评估
    韩方海,周声宁
    2019, 39(06): 552-55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7
    摘要 ( )  

    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正确评估和处理,如规范化直肠癌标本的肉眼评估标准、标本的具体处理流程、常规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判定标准、切除标本浸润距离的测定方法和手术根治度的判定标准等,对手术质量控制、准确进行局部病变浸润和扩散范围的评估、正确进行病理学分型和分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

    影像组学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潜在应用价值
    葛阳阳,曹 龙,郭 伟
    2019, 39(06): 557-56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8
    摘要 ( )  

    影像组学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医学数字影像分析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高通量地在医学数字影像中提取海量、定量、可挖掘影像特征数据。影像组学技术当前在肿瘤疾病领域应用较多,在大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未见报道。使用影像组学技术辅助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预后有较大的可行性,但仍需要在影像采集标准化、夹层自动分割和影像组学新特征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专题笔谈
    腹腔感染控制感染源的技术难点与对策
    朱以鹏,朱维铭
    2019, 39(06): 561-56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09
    摘要 ( )  

    控制感染源是腹腔感染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引流脓液、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污染及恢复消化道的生理解剖与功能。在明确腹腔感染后,应尽快控制感染源,具体措施包括脓肿穿刺引流、开腹冲洗引流、腹腔开放以及使用抗生素等。脓肿穿刺引流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和充分引流;开腹冲洗引流应遵循准确定位、避免遗漏、损伤控制的原则;应准确把握腹腔开放和确定性腹腔关闭的时机,正确选择暂时性腹腔关闭的方法,避免腹腔开放出现并发症,在腹腔开放的同时积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确定性腹腔关闭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准确把握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和使用时间,避免滥用。如果控制感染源失败,应积极寻找原因,综合治疗既是基础也是对策。

    腹腔感染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争议与共识
    许 婧,张静萍
    2019, 39(06): 564-56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0
    摘要 ( )  

    复杂腹腔感染(cIAIs)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是导致临床中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元凶,还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人口老龄化及其伴随的慢性疾病负担加重影响着cIAIs治疗的成功率,此外医院和社区环境中耐药菌的流行使得cIAIs的治疗更具挑战。在cIAIs的治疗中,除了外科手术、液体复苏之外,抗感染治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怀疑或确诊cIAIs,须尽早给予抗感染治疗,起病初期由于缺乏病原学证据,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病原体的培养及其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腹腔脓毒症治疗中器官功能支持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周 华,许 媛
    2019, 39(06): 568-57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1
    摘要 ( )  

    腹腔感染是外科急腹症较常见的合并症,严重者合并休克、腹腔高压或ACS并进一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与胃肠、肾脏、凝血系统和脑等器官的损害,并成为病死率增加的主要的原因。早期识别与合理干预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处理的措施包括早期复苏、充分组织灌注与针对性器官功能支持,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及时有效的肾脏替代与早期肠道喂养等是常选择的治疗手段。

    严重腹腔感染病人营养支持策略
    吴国豪,谈善军
    2019, 39(06): 571-57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2
    摘要 ( )  

    营养支持是严重腹腔感染病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营养支持实践中的难点。合理进行营养支持对于提高严重腹腔感染病人救治成功率具有关键作用。根据严重腹腔感染病人的机体代谢特点、胃肠道功能以及营养状态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底物,选择正确的供给时机和途径,是优化营养支持疗效的关键。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微创介入方式及时机
    高 堃,童智慧,李维勤
    2019, 39(06): 575-58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3
    摘要 ( )  

    近年来,人们对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认识日趋深入,“气泡征”作为诊断IPN的金标准、干预时机应当尽量延迟到4周以后以及将阶梯引流模式作为IPN治疗的首选策略已被广泛接受。但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仍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气泡征”阴性的IPN病人仍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准;早期感染的包裹性坏死是否要延迟至4周以后干预尚未达成共识;以内镜为核心的阶梯引流策略与微创外科相比孰优孰劣,不同研究结论尚不统一;开放手术在IPN治疗中的地位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依旧充满争论等。

    泛复杂腹腔感染概念的意义及诊治策略
    刘 昌a,张靖垚a,b
    2019, 39(06): 580-58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4
    摘要 ( )  

    腹腔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既往指南及综述中主要根据感染的来源将其分为: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和卫生保健相关腹腔感染,根据感染的范围分为非复杂腹腔感染和复杂腹腔感染。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以腹腔感染的来源及范围分类与临床诊治难易与转归不相一致。“泛复杂腹腔感染”概念的提出,期望引发专家们对腹腔感染诊疗问题的共同探讨和思考。

    特别推荐论著
    基于淋巴结分期评分的胰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探讨(附四中心临床研究结果)
    任 泰1,郭世伟2,王伟珅3,王单松4,王 铮1,杨 洋1,邵子雨1,赵安达5,束翌俊1,王许安1,等
    2019, 39(06): 584-58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胰腺癌淋巴结准确分期所需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SEER数据库中3989例切除的胰腺癌淋巴结阳性病人资料并进行建模,得到淋巴结分期评分达到90%时所需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作为推荐值,并利用SEER数据库2583例与国内93例淋巴结阴性病人进行生存分析验证结果。结果    肿瘤最大径<2 cm是胰腺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影响因素。预期对阴性结果达到90%把握时,肿瘤最大径<2 cm的病人需要活检15枚淋巴结,而≥2 cm的病人需要活检20枚。校正假阴性病人后,淋巴结阳性率从60.7%升至71.0%。生存分析提示肿瘤最大径≥2 cm病人中,淋巴结分期评分与生存有相关性(P=0.002)。结论    肿瘤最大径是决定胰腺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因素。根据淋巴结分期评分,推荐清扫更多淋巴结。

    论蓍
    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病人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预测价值研究
    李 超a,苗润晨b,c,张靖垚b,c,刘 昌b
    2019, 39(06): 590-59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老年肝癌切除术后病人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多因素分析及生存曲线确定术前PNI对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34例腹腔感染病人,累积发生率为12.59%(34/270)。术前PNI预测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47.58(P<0.05)。合并糖尿病、贫血及PNI<47.58是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I<47.58的腹腔感染病人术后近期总体存活率和无复发存活率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PNI对老年肝癌切除术后病人并发腹腔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病人预后分析
    董妍妍1,2,崔瑞霞1,苗润晨1,王 铮1,张靖垚1,刘 昌1a
    2019, 39(06): 594-59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7
    摘要 ( )  

    目的    分析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病人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6例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临床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治疗及结局等数据。分析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0.6%和14.7%。病死率随着器官功能障碍的器官数量的增加而升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器官功能障碍数量、原发感染部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人工肝支持、有无合并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因素均影响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病人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器官功能障碍数量、人工肝支持、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器官功能障碍数量、人工肝支持、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腹腔感染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梗死、肝脓肿发病原因及诊治研究
    徐 强,戴梦华,赵玉沛
    2019, 39(06): 599-60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肝梗死、肝脓肿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PD术后诊断为肝梗死、肝脓肿的病例,分析其病因及治疗。结果    共11例病人术后明确诊断肝梗死、肝脓肿,其中3例在围手术期死亡,6例出现胆漏。7例明确合并肝固有动脉、副右肝动脉的截断或狭窄,1例术前存在腹腔干根部狭窄,3例存在门静脉狭窄。肠球菌、克雷伯菌是比较常见的致病菌,真菌作为致病菌较为常见。抗感染及介入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    PD后肝动脉、门静脉的缺血是发生肝梗死、肝脓肿的主要原因,常合并胆漏及多重致病菌的感染,病死率较高。

    胆肠内引流联合T管外引流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疗效研究
    刘 磊,刘付宝,赵义军,谢 坤,方 强,陈子祥,郭 旗
    2019, 39(06): 606-60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病实施胆肠内引流联合T管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5例肝胆管结石病行胆肠内引流术病人资料,根据胆道引流的手术方式分为胆肠内引流组(内引流组)和内引流联合T管外引流组(内外引流组),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和近远期临床疗效。   结果    95例肝胆管结石病人中,胆肠内引流组71例,内外引流组24例,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胆漏发生率显著高于内外引流组(21.1% vs . 4.2%,P<0.05),但内引流组结石即时清除率明显高于内外引流组(P<0.05),最终结石取净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术中无法取尽者,实施胆肠内引流联合T管外引流术可有效降低胆漏发生率,提高术后结石取净率,改善生活质量。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伴门静脉癌栓危险因素分析
    牟思玉,辛 洋,李天翔,范 宁
    2019, 39(06): 610-61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时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出现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复发性肝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原发性肝癌R0切除的206例病人首次切除至肝癌复发期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肝癌复发时是否伴有PVTT分为伴有PVTT组和无PVTT组,分析肝癌复发时PVTT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伴有PVTT的复发性肝癌病人中,分析影响PVTT形成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无肿瘤包膜、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的肝癌病人肝癌复发时,伴有PVTT的比例更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无肿瘤包膜、Child分级B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PVT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3个危险因素建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PVTT预测模型”,每个危险因素赋值1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评分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发生PVT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03,95%CI 0.557~0.766),曲线下面积为0.662,Cut-off值为0.5分,约登指数为0.302,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0.2%。模型得分越高者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07),且出现伴有PVTT复发的比例更高(P=0.001)。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复发性肝癌且伴有门静脉癌栓病人中,低分化肝癌术后出现肉眼可见的PVTT时间更短(P=0.000)。结论    多发癌灶、无肿瘤包膜、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的肝癌病人R0术后更容易出现伴有PVTT的复发,其中肝癌低分化者生长速度更快。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采取更紧密随访或预防性治疗措施,或能改善预后。

    高渗糖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疗效分析
    王勇飞,殷德涛
    2019, 39(06): 615-61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高渗糖局部注射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一科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术后出现难治性淋巴漏并行高渗糖注射的9例病人资料。结果    9例病人中,8例应用高渗糖后引流液持续减少并最终拔管,3例首次应用且引流液下降50%以上,4例病人连续注射2 d高渗糖后引流液下降50%以上,1例病人经注射高渗糖无效后,行二次手术结扎,并最终拔管。结论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合并难治性淋巴漏病人,采用高渗糖局部注射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病人痛苦。

    Solitaire FR型支架用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取栓6例临床研究
    张成德,夏风飞,黄平超,常 刚,刘青然,张同军,李洪福
    2019, 39(06): 619-62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FR型支架进行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取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的治疗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例借助Solitaire FR型支架行肠系膜上动脉腔内取栓或联合置管溶栓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资料。结果    6例病人均成功取出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无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等并发症;5例病人术后肠系膜上动脉恢复血流,无肠坏死;1例病人出现局灶性肠壁坏死,经开腹探查、肠坏死切除后恢复。结论  Solitaire FR型支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可迅速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较为安全、微创、有效。

    短篇论著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4例报告
    高 博1,2,赵海鹰2,刘金钢2,孙文郁2,林国福2
    2019, 39(06): 623-62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3
    摘要 ( )  
    讲座
    腹腔高压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策略
    陈 军,范朝刚
    2019, 39(06): 625-62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4
    摘要 ( )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
    尤 勇,虞文魁
    2019, 39(06): 628-63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5
    摘要 ( )  
    文献综述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影响研究进展
    吴子桢,许耀麟,匡天涛,楼文晖
    2019, 39(06): 631-63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6
    摘要 ( )  
    病案报告
    胆囊颈部肉瘤样癌向胆总管腔内芽生致梗阻性黄疸1例报告
    尚培中1a,刘 冰1a,王 金1a,李 伟1b,南润玲1a,张进权2,吕瑞昌1a
    2019, 39(06): 634-63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7
    摘要 ( )  
    会议纪要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32)”纪要
    赵 毅,刘荫华
    2019, 39(06): 637-64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6.2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