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与共识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9, 39(04): 301-30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1
    摘要 ( )  
    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
    2019, 39(04): 307-31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2
    摘要 ( )  
    述评
    中国减重代谢外科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刘金钢,王 勇,张忠涛
    2019, 39(04): 312-31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3
    摘要 ( )  

    中国减重代谢外科经历了曲折却充满收获的20年,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代谢内、外科对于手术中长期疗效的分歧,病人对减重手术认识不足、认可度低,以及部分减重代谢外科团队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准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技术参差不齐、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术后随访欠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在行业协会的正面引导下,落实数据采集、汇报制度,行业培训的规范化,倡导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必将使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突破瓶颈,迎来下一个飞速发展的新起点。

    专题笔谈
    从术式变迁看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趋势
    朱利勇,嵇光年,孙许龙,朱晒红
    2019, 39(04): 316-32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4
    摘要 ( )  

    减重代谢外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普通外科中具有创新意义和技术挑战的亚专科。空肠回肠旁路术、Roux-en-Y胃旁路术、垂直绑带胃成形术、胆胰分流及十二指肠转位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胃袖状切除术在减重手术发展中均曾占过主导地位,迷你胃旁路术等新型术式也在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对胃肠道及代谢生理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的应用,均为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减重代谢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梁 辉
    2019, 39(04): 321-32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5
    摘要 ( )  

    近年来,减重代谢手术广泛开展,由于肥胖及糖尿病病人自身的特殊性,围手术期的管理也有其特殊性。关键问题包括:术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前和术后干预等。术前减重可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发生,而围手术期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处理相对复杂。另外,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面,东西方国家可能有所差异。

    减重代谢外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杨 凯1,张 鹏2
    2019, 39(04): 325-32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6
    摘要 ( )  

    减重代谢外科通过重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达到减少摄食量和营养吸收的目的,并同时产生代谢调节作用。目前,减重代谢外科存在以下几个热点研究问题: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确切机制、肥胖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低体重病人行代谢手术的依据、个体化手术设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建立临床数据库并基于此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这些问题均关系到减重代谢外科的地位及发展。在减重代谢外科蓬勃发展的时代,积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尤其是结合了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对于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肥胖病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
    邵怡凯,姚琪远
    2019, 39(04): 328-33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7
    摘要 ( )  

    由于肥胖导致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肥胖病人易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于肥胖病人的GERD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和抗反流手术效果有限,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实施减重手术。目前,减重手术中胃旁路术抗反流效果理想;而对于胃袖状切除术,尽管存在争议,但其仍可作为胃食管反流治疗选择之一;另外,也可尝试其他改良术式。减重手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须查明原因并积极治疗,必要时行修正手术。

    减重代谢手术远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董家源1,赵国华2,金 实3,吴 刚4,王明辉5,刘洪涛6,王 勇1
    2019, 39(04): 331-33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8
    摘要 ( )  

    近年来,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发展迅速且术式不断改进。但术后并发症却并未因此减少,每一种新术式均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减重中心的成立均可能带来新的考验。随着我国减重代谢手术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一些远期并发症开始逐渐出现。减重代谢外科医生应更加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而只有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我的观点
    胃旁路术和胃袖状切除术的选择
    2019, 39(04): 335-33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09
    摘要 ( )  
    胃袖状切除手术切缘的处理
    2019, 39(04): 336-33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0
    摘要 ( )  
    论蓍
    上海市减重代谢外科手术质量控制2012—2018年数据分析
    上海减重代谢外科联盟,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减重代谢外科学组,上海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2019, 39(04): 337-33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1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上海市减重代谢手术开展趋势,并比较与日本和韩国的差别。方法    通过普通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数据上报机制,定期收集上海市开展减重代谢手术的相关数据,统计上海市2012—2018年各医院开展减重代谢手术情况,对病人的人口学数据、术式变化等进行分析,并对比日本和韩国相关数据。结果    上海开展减重代谢手术的医院由2012年的11家增加至2018年14家,总体手术量呈现进行性增长。2017年,手术医院19家,手术例数798例,总数为历年之最;2018年,手术量较以前下降,平均手术时间减少至(112.0±14.8)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比例由2014年53.4%下降至2018年30.9%。自2014年起,胃袖状切除术占比由68.4%增长至2018年94.1%,取代Roux-en-Y胃旁路术成为上海市最主要的减重术式。结论    2012—2018年上海市减重代谢手术开展量逐年增加,并于2017—2018年增长趋缓,病人趋于年轻化,以肥胖症为主,开展术式以胃袖状切除术为主。

    减重代谢外科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处理(附54例报告)
    彭居正,关炳生,杨景哥,杨 华,庄子康,董志勇,王存川
    2019, 39(04): 340-34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减重代谢外科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18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代谢外科收治的54例减重手术后再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原因和再手术方式选择。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包括体重下降不充分或复胖22例(40.7%)、粘连性肠梗阻5例(9.3%)、肠系膜裂孔疝5例(9.3%)、胃食管反流4例(7.4%)、吻合口漏4例(7.4%)、吻合口溃疡出血并穿孔3例(5.6%)、吻合口狭窄3例(5.6%)、术后腹腔出血3例(5.6%)、糖尿病复发2例(3.7%)、严重倾倒综合征2例(3.7%)、吻合错误1例(1.9%)。再手术方式主要包括Roux-en-Y胃旁路术30例(55.6%)、胃袖状切除术10例(18.5%)、内疝修补术5例(9.3%)、腹腔镜探查止血4例(7.4%)、胃镜球囊扩张术2例(3.7%)、修正复原术1例(1.9%)、GaBP环束带式胃旁路修正术1例(1.9%)、食管裂孔疝修补术1例(1.9%)。随访1~102个月,失访12例(随访率77.8%),获得随访的42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效果,再手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减重代谢外科再手术最常见的原因是术后体重下降不充分或复胖,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初次手术方式、失败原因以及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单中心1139例减重代谢手术经验总结
    梁 辉,管 蔚,林士波,刘瑞萍,杨宁琍
    2019, 39(04): 343-34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3
    摘要 ( )  

    目的    总结单中心2009—2017年减重代谢手术经验,探讨学科构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完成的1139例减重代谢手术病例资料,分析病例数发展趋势、学习曲线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减重代谢专科成立后手术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40.1%,以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及其附加空肠旁路术(LSG+JJB)为主。术后并发症以出血及漏为主,其中死亡1例,再手术6例,出院30 d内再入院21例。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的学习曲线为23例,LSG学习曲线为25例。LSG、LRYGB及LSG+JJB的1年多余体重减少率分别为83.0%、72.4%及82.3%。术后1、3、5年的随访率分别为95.0%、67.0%及52.0%。结论    减重代谢专科设立是手术例数大幅度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系统专科培训,可以缩短腹腔镜减重代谢手术的学习曲线,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以及围手术期流程化管理是卓越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

    2016版ISGPS胰瘘分级系统验证与评价研究
    张傲然1,许静涌2,唐炳钧1,马永蔌1,陈依然1,胡 浩3,曹 曦4,田孝东1,高红桥1,庄 岩1,陈 剑2,韦军民2,杨尹默1
    2019, 39(04): 346-34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4
    摘要 ( )  

    目的    验证2016版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S)胰瘘分级系统的有效性,并探讨对B级胰瘘进行亚组分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05例)和北京医院(217例)连续收治的5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病人临床资料,比较ISGPS不同分级病人的临床结局(出血、胆瘘、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根据是否行有创操作将B级胰瘘细分为B1亚组及B2亚组,对比两组间临床结局。结果    生化漏与无胰瘘组病人比较,除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外的临床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瘘/生化漏组、B级胰瘘组及C级胰瘘组组间比较,除30 d内再入院率外的结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1亚组与B2亚组在出血(15.2% vs. 34.3%,P=0.045)、胆瘘(13.0% vs. 34.3%,P=0.023)和术后住院时间(32 d vs. 39 d,P=0.01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SGPS(2016版)胰瘘分级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鉴别效能;据是否行有创治疗将B级胰瘘再细化分层,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5例分析
    王若帆,徐 建,李 强,杨 刚,李伟男,张立鑫,谢梦忆,李敬东
    2019, 39(04): 350-35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及术后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    1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13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2例病人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404.3±62.8)min,术中出血(502.0±133.8)mL,术后住院时间为(9.6±2.7)d,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2±0.8)d。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为(9.5±2.6)枚,1例发现N2淋巴结转移。术后发生胆漏1例,大量腹腔积液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截至2018年5月,随访时间为6~60个月,死亡4例。结论    通过术前充分评估及术中探查制定相应手术策略,并且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由具备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主持操作,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相对安全、可行。

    非肝切除外科治疗86例Ⅲa型肝胆管结石病疗效分析
    潘 孟,李敏朋,俞 渊,潘 壮,朱继业
    2019, 39(04): 355-35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Ⅲa型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6例Ⅲa型肝胆管结石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非肝切除的外科治疗。观察结石残留情况、术后胆道镜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复发率及疗效等指标。结果    共23例胆管狭窄病人,其中3例为肝门部胆管狭窄,行肝门部胆管修补成型;20例为肝内胆管开口狭窄,行胆道镜球囊扩张。首次治疗残留结石83例(96.5%)。术后6周左右经T管窦道或皮下盲袢窦道行胆道镜取石,取石3(1~10)次;4例病人残留小部分结石,结石清除率为95.4%。2例发生胆漏,通畅引流后治愈。随访时间24(3~36)个月,80例(93.0%)治疗效果为优;6例(7.0%)术后结石复发,6例(7.0%)偶发胆管炎。结论    通过胆道手术及联合胆道镜纠正狭窄、取除结石治疗Ⅲa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同期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肝肺同时性转移癌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李成鹏a,陈晋峰b,杨 跃b,郝纯毅a
    2019, 39(04): 358-36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同期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肝肺同时性转移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同期行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资料评价疗效。结果    3例病人均成功完成同期肝切除及肺切除术,其中肝切除时间分别为82、50、43 min,出血量分别为400、150、200 mL;肺切除时间分别为45、60、36 min,肺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分别为10、30、5 mL。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肝肺同时性转移的病人,同期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安全可行。

    Ⅱ~Ⅲ期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汪 栋,金 岚,王 今,白志刚,王婷婷,丁国乾,杨盈赤,姚宏伟,张忠涛
    2019, 39(04): 361-36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8
    摘要 ( )  

    目的    探究Ⅱ~Ⅲ期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9例Ⅱ~Ⅲ期散发性初治结直肠癌病人,术前均未接受新辅助治疗。收集术前、术后3 d、术后14 d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TCs,比较手术前后CTCs数目变化。同时探讨不同时间CTCs数目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CTCs数目平均为(3.8±0.5)个/3.5 mL,术后3 d为(6.6±1.4)个/3.5 mL,术后14 d为(3.5±0.5)个/3.5 mL。术后3 d与术后14 d CTCs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与术后14 d CTCs数目具有相关性(r=0.433,P<0.001)。围手术期CTCs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后14 d CTCs数目与TNM分期相关,Ⅲ期病人CTCs阳性率高于Ⅱ期病人(χ2=3.916,P=0.048);术后3 d CTCs数目与性别呈一定的相关性趋势(χ2=3.857,P=0.050)。随访时间为15.6(3.5~35.0)个月,复发率为10.6%(7/63)。术后3 d CTCs数目(P=0.194)和术后14 d CTCs数目(P=0.269)与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术前比较,结直肠癌病人术后CTCs数目先升高后降低,其可能具有预测术后复发的潜在价值,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MRI测量原发肿瘤体积对cT3期低位直肠癌预后指导价值研究
    黎 凡1,林维文2a,官国先2b,蒋伟忠2b,刘 星2b,陈致奋2b
    2019, 39(04): 365-36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根据治疗前高分辨率MRI测量的原发肿瘤体积大小(PTV)对cT3期低位直肠癌进行亚分组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99例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且术前MRI评估为cT3期的低位直肠癌病人。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PTV与肿瘤浸润超过直肠固有肌层外深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V与3年无病生存之间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3年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直肠癌浸润固有肌层外最远距离与PTV呈正相关(r=0.457,P<0.001)。99例cT3期低位直肠癌病人PTV为2.1~56.5(16.4±10.3)cm3。ROC曲线显示PTV预测3年无病生存的截点值为14.8 cm3,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 0.745~0.913,P<0.001)。PPTV以截点值14.8 cm3分组,PTV>14.8 cm3组的3年无病存活率较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截点值15.0 cm3分组结果与此相同。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PTV是cT3期低位直肠癌病人3年无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HR=0.180,95%CI 0.078~0.415,P<0.05)。结论    根据治疗前高分辨率MRI测量的原发肿瘤体积大小可能有助于指导cT3期低位直肠癌预后。

    经腹一期手术切除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可行性探讨
    徐 静1,江 颖1,童汉兴1,徐德民2,陆维祺1
    2019, 39(04): 370-37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经腹一期手术切除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到201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例经腹部切口一期手术切除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人均一期完成经腹手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 185~420 (315.3±86.4)min,体外循环时间 22~175(71.8±60.4)min,出血量 600~3000(1475.0±941.7)mL。1例病人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其余病人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8~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4例病人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经腹一期手术切除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安全可行,但如何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研究生园地
    胃袖状切除术加空肠-回肠旁路术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体重和代谢调节作用研究
    沈运龙1,章 雄1,宋耀军2,王月倩3,乔正东3,曹 婷3,梁永俊3,高黎黎3,张 鹏4
    2019, 39(04): 374-3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1
    摘要 ( )  

    目的    研究胃袖状切除术(SG)加空肠-回肠旁路术(JIB)对大鼠体重及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于2018年9-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完成研究。将12只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ZDF,fa/fa)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行SG+JIB(SG+JIB组)和SG+假手术(SG+Sham组)。另有5只ZDF(fa/+)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术前及术后2、4周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摄食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    SG+JIB组与SG+Sham组大鼠术前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G+Sham组相比,SG+JIB组术后2周(17.3 mmol/L vs. 8.7 mmol/L)、4周(21.4 mmol/L vs. 11.9 mmol/L)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001),口服糖耐量也明显改善,两组血糖曲线下面积(180 min总和)在术后2周分别为4221和2964(P<0.0001),术后4周分别为4104和3388(P<0.01)。同时,术后4周时SG+JIB组GLP-1水平显著高于SG+Sham组(64.6 pmol/L vs. 30.5 pmol/L,P<0.001)。SG+JIB组大鼠每日摄食量和体重仅在术后2周较SG+Sham组减少,术后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JIB手术可进一步增强SG手术的代谢调节作用,然而对于体重并无显著的额外减轻,建议将SG+JIB手术推荐给需要进一步增强代谢调节的病人,而不建议推荐给以额外降低体重为目的的病人。

    短篇论著
    组织剪的不同操作联合左手控制技术行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90例临床分析
    顾焱晖,韩广森,张世甲,李 剑,任莹坤,程 勇,霍明科,润增慈
    2019, 39(04): 377-37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2
    摘要 ( )  
    文献综述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现状
    乔 楠,付庆锋,李鸿博,边学海
    2019, 39(04): 379-38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3
    摘要 ( )  
    胃癌肝转移治疗现状
    陈德兴,张洪伟
    2019, 39(04): 382-38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4
    摘要 ( )  
    胰腺癌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吴子桢,许耀麟,匡天涛,楼文晖
    2019, 39(04): 385-38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5
    摘要 ( )  
    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研究进展
    宋子甲,赵 任
    2019, 39(04): 388-39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6
    摘要 ( )  
    讲座
    中间入路游离胃底体部在胃袖状切除术中应用
    白日星1,张忠涛2,闫文貌1,刘 洋2
    2019, 39(04): 391-39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7
    摘要 ( )  
    腹腔镜手术基本操作原则
    张丛荣,张志强,朱安龙
    2019, 39(04): 394-39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8
    摘要 ( )  
    病案报告
    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2例报告
    黄耿文,纪连栋,陆晔斌
    2019, 39(04): 397-39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9
    摘要 ( )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管瘤1例报告
    王小龙,于 勇
    2019, 39(04): 399-4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30
    摘要 ( )  
    会议纪要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31)”纪要
    季顾惟,李相成,王学浩
    2019, 39(04): 401-40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31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