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甲状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田 文,郗洪庆
    2019, 39(03): 197-19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1
    摘要 ( )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复杂疑难的甲状腺癌,其诊断过程涉及超声、CT、放射性核素检查、喉镜检查、血液学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病理学检查。其治疗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诊疗过程涉及甲状腺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麻醉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肿瘤内科、ICU、超声科、病理科、影像科等。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以发挥多学科优势,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提高综合疗效,最终使甲状腺癌病人获益。

    脾肿大等级判断建议与手术方式选择
    刘昆鹏,麻 勇,姜洪池
    2019, 39(03): 200-20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2
    摘要 ( )  

    与开腹脾切除术(OS)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LS)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手术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正常大小脾脏或稍大脾脏的切除。随着临床LS的广泛应用,其适应证也拓展至巨脾的切除,但当前针对巨脾能否成功实施LS的大小极限与手术指征的选择尚存在较大争议。故此,建议将我国脾肿大“三度法”修改为“四度法”,以期指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专题笔谈
    超声在局部晚期甲状腺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高 琼1,席雪华1,汤珈嘉1,张 波2
    2019, 39(03): 203-20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3
    摘要 ( )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是临床治疗难点,颈部局部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浸润范围的精准评估对于病人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具有高分辨率、定位准确、实时成像的优势,是甲状腺癌病人诊断、随访、疗效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对于局部晚期甲状腺癌,超声可提示原发或继发病灶的大小、位置,帮助判断浸润范围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原发或继发病灶与被膜、气管、食管等局部重要器官的关系,实时监测判断疾病进展。另外,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甲状腺癌病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可发挥明确的治疗作用。

    甲状腺癌的放射治疗
    殷德涛,刘晨光
    2019, 39(03): 206-20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4
    摘要 ( )  

    随着甲状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提升和进步。目前,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为主,而随着计算机、影像与放疗设备的发展,放射治疗逐渐成为甲状腺癌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一部分手术不能彻底清除的病灶或丧失131I 治疗机会的晚期甲状腺癌,外放射治疗也逐渐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外放射治疗在临床开展的不够广泛,临床疗效不甚明确,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

    局部转移性晚期甲状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杨伟伟1,只璟泰2,郑向前2
    2019, 39(03): 209-21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5
    摘要 ( )  

    晚期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TC,RAIR DTC)、甲状腺未分化癌和晚期髓样癌目前仍缺少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随着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许多有效的药物分子作用靶标相继被发现。基于一个或多个靶点研发出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试验,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索拉非尼、凡德尼布、乐伐替尼以及卡博替尼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进展期甲状腺癌的治疗;阿西替尼、司美替尼等分子靶向抑制剂已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这些药物的出现为晚期甲状腺癌以及进展期髓样癌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些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强、副反应较小、疗效好等优点,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的规范化问题
    陆汉魁
    2019, 39(03): 213-21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6
    摘要 ( )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的规范化是当前的趋势。由于DTC的一些临床特点、131I治疗的局限性以及不同临床研究结论的差异,选择131I治疗的具体指征存有争议。明确的治疗指征主要为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对术后未愈或未明确但疑似中高危DTC病人可采用131I辅助治疗。规范化诊疗的其他要求包括加强131I治疗期的辐射防护、客观细致的疗效评估及毒副反应的评估以及长期随访的数据管理。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策略及预后
    刘延晴,林岩松
    2019, 39(03): 216-22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7
    摘要 ( )  

    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良好,然而当其失分化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IR-DTC)时,往往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目前治疗方法有限。近年来,随着对RAIR-DTC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突变、信号传导通路、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新型核素示踪剂的研发,为其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甲状腺癌累及气管、喉及重要血管处理策略
    朱一鸣,刘绍严,徐震纲
    2019, 39(03): 220-22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8
    摘要 ( )  

    侵犯周围器官结构的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对于医师仍是挑战。气管和喉是常见的受累器官,彻底切除仍能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但术后生活质量可能受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Ⅰ期或Ⅱ期修复尽可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颈内静脉或颈内静脉瘤栓病例仍可比较安全地彻底切除。部分颈总动脉受侵病例可以尝试彻底切除,应同期请血管外科进行血管重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应强调综合治疗。术后应考虑放射性碘治疗、外照射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以期减少局部复发。对于部分无法手术的病人可考虑参加临床研究或尝试靶向治疗,延缓肿瘤进展。一般状况不佳的病人可给予姑息治疗,目的是减轻病人症状。

    妊娠期甲状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王梦一,廖 泉
    2019, 39(03): 223-22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09
    摘要 ( )  

    妊娠期甲状腺癌的诊治是目前甲状腺疾病诊治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癌对临床医生和孕妇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应通过多学科协作,尽快明确诊断,全面、合理的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和随诊方式,避免对孕妇和胎儿产生副反应,维持正常孕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甲状腺髓样癌诊治难点及对策
    张 浩,张大林
    2019, 39(03): 225-23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0
    摘要 ( )  

    甲状腺髓样癌预后较差,早期易发生转移。遗传性和散发性髓样癌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超声、CT、MRI、骨显像具有特定的诊断价值。降钙素具有诊断特异性,而癌胚抗原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无论遗传性还是散发性髓样癌,均应重视后续的基因检测。遗传性和散发性髓样癌需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颈部局部复发转移的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晚期进展性髓样癌可进行姑息性手术、外放射治疗或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全身性治疗。术后监测降钙素和癌胚抗原的倍增时间评估复发和转移。

    国际外科新动态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的变更与胃癌治疗新动向
    胡 祥
    2019, 39(03): 231-23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1
    摘要 ( )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前已成为胃癌临床治疗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每次更新均成为全球胃癌领域的重大事件,备受瞩目。2018年第5版指南发行,2019年2月在日本静冈召开的“第91届日本胃癌学会年会”再度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严谨而深刻的讨论,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指南也在不断更新,胃癌的治疗方式也不断与时俱进。

    论蓍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朱长雨,顾 梅,党受涛,赵京阳,李新宇,施奕君
    2019, 39(03): 237-23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术后行BRAFV600E免疫组化检测的病人资料。其中突变192例,未突变59例,部分突变39例。剔除部分突变组行后续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    应用统计学分析,未突变组与突变组在被膜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未突变组与突变组以微小癌及非微小癌为界分析,被膜侵犯在微小癌及非微小癌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未见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非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微小癌及非微小癌病人被膜侵犯可能性更大。

    不同手术入路显露甲状腺喉上神经对比研究
    张立功,钱 军,李志祥,谢 波,钱立宇,喻大军,朱 超
    2019, 39(03): 240-24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处理甲状腺上极时选择不同手术入路显露喉上神经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须行腺叶切除的8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经术前超声评估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或甲状腺腺体肥大,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环甲肌入路(Cricothyroid  approach)42例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间隙入路(带状肌间入路,viacervical strap muscles approach)45例,比较术中喉上神经显露情况及术后喉上神经功能及甲状腺旁腺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环甲肌入路组喉上神经找出率( 83.3%)相比,经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入路组喉上神经找出率高(95.6%)(P<0.05),环甲肌入路组喉上神经寻找所用时间(5.75±0.24) min,经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入路组较短(3.83±0.37) min(P<0.05),术后随访手术病人,对比饮水咳呛、发音低沉、手足麻木等症状,手足麻木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入路组术后饮水咳呛、发音低沉并发症少于经环甲肌入路组(P<0.05)。结论    经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间隙入路对比应用环甲肌入路,喉上神经找出率高、寻找时间短,在上极的甲状腺肿瘤及腺体肥大的情况下应用此入路有助于暴露上极并保护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恶性肿瘤并发颈内静脉瘤栓2例并文献复习
    余招焱,王超宇,彭 欢,袁 平
    2019, 39(03): 243-24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并发颈静脉瘤栓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式。方法    检索2000年 1月至2018年10月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甲状腺肿瘤并发颈静脉瘤栓病人的个案报道,并结合贵州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收治的2例病人病例资料,分析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案。结果    文献检索获得相关文献10篇,包括23例病人。25例病人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4~84(62.9±9.8)岁,瘤栓同侧的甲状腺肿瘤最大径在2.8~8.0 cm。全组病人瘤栓长度在1~30 cm,19例病人中血管内蔓延型瘤栓14例,直接侵犯型瘤栓5例。全组病人肿瘤病理学类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6例,低分化癌5例,未分化癌8例,肌源性低度恶性肉瘤及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各1例。13例病人中9例病人行颈内静脉切除,4例病人行颈静脉切开取栓术。结论    甲状腺肿瘤并发颈静脉瘤栓病人多为血管侵袭能力极强的肿瘤,病人远期预后很差,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去除瘤栓,改善病人的预后。

    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在中国尿毒症SHPT病人中应用单组率Meta分析
    王珏儒1,王丹阳1,董安兵1,孙映荷1,孙鹏飞2,孙文海1
    2019, 39(03): 247-251.  DOI: parathyroidectomy;hyperparathyroidism;uremia;meta-analysis
    摘要 ( )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术在中国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病人中应用的全因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1次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缓解率,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关于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术在中国尿毒症SHPT病人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报告论文纳入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了12项研究,包含375例中国尿毒症病人。经过分析,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术在中国尿毒症SHPT病人中应用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15(95% CI 0.04~0.31);1次手术成功率P=0.93(95% CI 0.90~0.96);术后复发率P=0.11(95% CI 0.06~0.17);全因病死率P=0.04(95% CI 0.01~0.07);术后症状缓解率P=0.86(95% CI 0.61~0.99)。结论    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术在中国尿毒症SHPT病人中应用的疗效较为显著,术后不易复发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段 明,李 毅,朱维铭
    2019, 39(03): 252-25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6
    摘要 ( )  

    目的    总结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曼-尼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共34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21例,T/NK细胞淋巴瘤13例。共15例病人(13例为T/NK细胞淋巴瘤)出现反复而顽固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结论    病人如出现反复而顽固的临床表现(如高热、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保守治疗无法缓解时,应警惕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并积极想方设法明确诊断。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及外科手术价值研究
    林贤超,黄鹤光,陈燕昌,陆逢春,林荣贵,杨媛媛
    2019, 39(03): 255-25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7
    摘要 ( )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治经验,探讨外科手术在其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AIP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17例病人中,7例有梗阻性黄疸,8例上腹痛,1例反复腹泻,1例为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共有11例病人存在胰腺外器官受累。(2)血液检查:13例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升高,2例正常,2例未查。4例病人CA19-9升高,13例正常。3例病人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14例正常。(3)影像学检查:所有17例病人均行胰腺CT平扫+增强检查,12例CT表现为弥漫型,5例CT表现为局灶型。(4)诊断及治疗:17例病人均确诊为1型AIP。17例病人中有3例因影像学疑似胰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AIP,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和胰体尾+脾切除术1例。14例AIP病人接受初始口服激素治疗,11例缓解,1例因CA19-9持续升高行胰体尾+脾切除术,1例因胰头假性囊肿逐渐增大伴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因胰体假性囊肿伴腹痛行胰体囊肿空肠内引流术。(5)随访情况:1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9(12~66)个月。3例初始接受手术的病人术后疾病缓解,复查未见复发。14例接受激素初始治疗的病人,11例有效,疾病缓解;另3例接受手术后继续口服激素治疗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AIP的诊断须综合临床表现、血清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检查结果,应用激素是治疗AIP最主要的方法,但外科手术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适用于难以与胰腺癌鉴别的局灶型AIP和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的AIP合并假性囊肿。

    直肠MRI与直肠超声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完全缓解临床价值研究
    孙 蕊,张瀚鱼,齐亚飞,陆君阳,徐 徕,仲光熙,薛华丹,肖 毅
    2019, 39(03): 260-26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8
    摘要 ( )  

    目的    评价直肠MRI和直肠超声检查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完全缓解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5月开始前瞻性登记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中低位直肠腺癌并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病人的临床病理数据,提取截止至2018年6月登记病人的相关资料。病人均于新辅助治疗前及新辅助治疗结束后6~7周接受直肠MRI或直肠超声两种检查手段评估肿瘤分期,评估后2周内接受根治性手术。将术后病人石蜡病理学分期与术前分期进行对比,计算直肠MRI、直肠超声及两种检查手段联合使用对诊断完全缓解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约登指数,并通过ROC曲线评价直肠MRI及直肠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共入组247例病人,212例病人具备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直肠MRI结果,直肠MRI诊断ypT0N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15.9%、94.0%、77.8%及0.1;163例病人具备直肠超声评估结果,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23.1%、94.9%、83.4%及0.2;同时具备两次直肠MRI及直肠超声结果的128例病人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13.6%、98.1%、83.6%及0.1。直肠MRI及直肠超声诊断ypT0N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6及0.742,两者应用于相同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7和0.667。结论    直肠超声和直肠MRI诊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完全缓解的特异度较高而灵敏度极低。对于任一检查评估为非完全缓解的病人,仍应建议积极行根治性手术;对于其评估为完全缓解的病人,仍有可能存在肿瘤细胞残余,此时应结合肛门指诊、乙状结肠镜检查,在医患共同决策下谨慎施行“观察等待”治疗策略。

    短篇论著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研究
    胡海涛,彭 亮,冯伟清,招瑞霞,杜国能,梁小丹,胡 琴,区小卫,廖健南,张海雄,赖亚芳,欧阳少勇
    2019, 39(03): 266-26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19
    摘要 ( )  
    讲座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检测进展及意义
    王 松1,项 承2,王 平2
    2019, 39(03): 268-27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0
    摘要 ( )  
    文献综述
    我国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保护现状
    赵紫涵,赵诣深,孙 辉
    2019, 39(03): 271-27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1
    摘要 ( )  
    晚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王卓颖,钱 凯
    2019, 39(03): 275-27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2
    摘要 ( )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进展
    杨 明,张学军
    2019, 39(03): 280-28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3
    摘要 ( )  
    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诊治价值研究进展
    王 成,孙培龙
    2019, 39(03): 283-28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4
    摘要 ( )  
    病案报告
    肝Ⅴ、Ⅶ、Ⅷ段切除联合肝右静脉重建治疗原发性肝癌1例报告
    鲁首男,苏志雷,符 稳,崔占昆,邰 升
    2019, 39(03): 285-28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5
    摘要 (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误诊为包虫病1例报告
    苟 平,王志鑫,于文昊,胡陈亮,周 瀛,王海久
    2019, 39(03): 288-29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6
    摘要 ( )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肠系膜漩涡状改变1例报告
    钱路创1,2,沙洪存2,洪晓明1,2
    2019, 39(03): 291-29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7
    摘要 ( )  
    自发性肠系膜血肿致上消化道梗阻1例报告
    王艺桦,匡立润,王红岩,刘峥嵘
    2019, 39(03): 293-29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8
    摘要 ( )  
    会议纪要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30)”纪要
    杨 昆,胡建昆
    2019, 39(03): 296-3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3.2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