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评述
    腹腔镜肝切除术关键技术、难点及对策
    蔡秀军,蔡柳新
    2017, 37(05): 461-46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1
    摘要 ( )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迅速,成果斐然。由于器械的研制、技术的创新、术式的发展,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良恶性病灶甚至供体肝脏都能在腹腔镜下实施切除;腹腔镜肝切除的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浅表病变的肝局部切除扩大到半肝乃至更大范围的解剖性切除。但腹腔镜肝切除术仍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缺乏标准术式、术中出血不易控制以及手术人员培养周期较长等问题制约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一个高效的培训体系,培养腹腔镜肝切除术专科医生,掌握出血控制、肝脏实质离断等关键技术,规范化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普及和推广的关键。

    专题笔谈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入路合理选择及评价
    刘 荣,王 斐
    2017, 37(05): 466-46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2
    摘要 ( )  

    手术入路的研究是实现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成熟的关键性理论基础。肝脏手术入路研究以腹腔镜下处理第一、二肝门为核心技术环节,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肝脏缺血为主要目标。对门静脉蒂的控制可分为肝门入路、Glisson蒂入路以及裂隙入路3种方式。肝静脉控制方式可以划分为肝实质内途径和肝实质外途径两类。通过合理的肝脏手术入路选择,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小肝血流阻断区域和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张万广,柴松山
    2017, 37(05): 469-47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3
    摘要 ( )  

    肝实质离断和出血控制技术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核心环节。目前腹腔镜下使用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包括全入肝血流阻断、区域性血流阻断、肝静脉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等诸多方法。术者要结合自身的腹腔镜技术水平、肝切除的范围和位置、合并肝硬化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技术,以减少术中大出血的发生,提高腹腔镜肝切除的成功率,减少腹腔镜下断肝过程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促进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

    腹腔镜肝切除术肝实质离断技巧及器械选择
    刘连新,梁英健
    2017, 37(05): 473-4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4
    摘要 ( )  

    肝实质离断技术是决定腹腔镜肝切除术成败的关键。断肝器械较多,选择可因人而异,但目前主流的选择是超声刀和超声外科吸引器(CUSA)。断肝前,肝脏充分游离十分必要,同时预留第一肝门Pringle阻断带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前提。断肝开始时,需要整个团队的稳定配合;肝实质表面血管较少,可以直接用超声刀离断;而肝实质核心部位需要术者利用断肝器械尽量在充分解剖每一束管道后再进行离断,避免大束离断。一旦出血要稳定心态,较小的出血可以用双极电凝或百克钳烧灼止血,较难控制的出血需要缝合止血。

    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技巧及关键技术
    尹新民,朱斯维
    2017, 37(05): 477-48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5
    摘要 ( )  

    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代表性手术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实现更高质量的解剖性肝切除是对腹腔镜外科医生的时代要求。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LAHH)必须遵循开腹手术的质量标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团队、技术和器械储备是开展LAHH的前提,体位与戳孔设置、入肝血流阻断、肝实质离断、腹腔与静脉压力设定是成功实施LAHH不可或缺的步骤和细节。肝中静脉的定位与显露、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是LAHH的关键环节。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技术要领——手术流程的标准化
    陈亚进,陈 捷
    2017, 37(05): 481-48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6
    摘要 ( )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开展的例数逐年增多,然而其仍存在学习曲线长、中转开腹手术率高、有一定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问题。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需要系统的标准化教育。在经选择的病例中,通过规范的术前评估、术中超声的应用、肝内间隙的解剖、原位前入路的方式、优化的断肝技术、出血的预判断和完备的术后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化控制的步骤,使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达到可视化、流程化、简单化、可控化的要求。标准化的尝试贯彻损伤控制和无瘤原则,以减少出血和输血为目的,可望使病人整体长期获益。

    腹腔镜肝切除术肝静脉系统出血处理策略
    郑树国
    2017, 37(05): 485-48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7
    摘要 ( )  

    肝静脉系统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面临的难题之一,其处理重在预防,通过精确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精细规范的术中镜下操作主动防范出血,尽可能避免出血后的被动处理。强化麻醉管理,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加强气腹条件下对CO2气体栓塞的认知、预防和紧急处理。术中若遭遇肝静脉血管破裂出血,应及时准确判断严重程度及出血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在控制、减少出血条件下,显露确认出血的来源血管,及其管径、走行,破裂口位置、大小等,根据静脉血管损伤的类型及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迅速有效止血,必要时及时果断中转开腹处理。近年来,随着对肝脏影像及镜下解剖认识的深入、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腹腔镜肝切除术肝中静脉系统出血的控制和处理水平及手术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

    合并肝硬化肝癌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技巧
    曾永毅,张 翔
    2017, 37(05): 489-49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8
    摘要 ( )  

    我国肝癌病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从而在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各个环节给术者造成了额外的手术风险和技术障碍。在病例选择、合理布孔、精准肿瘤定位、恰当切线制定、出入肝血流控制、精细的肝实质离断、积极预防出血等各方面专注于细节优化是对合并肝硬化肝癌病人顺利实施LH的关键。

    腹腔镜Ⅶ、Ⅷ段肝脏切除术的手术入路及技巧
    梁 霄,蔡秀军
    2017, 37(05): 493-49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09
    摘要 ( )  

    位于肝脏特殊部位(Ⅶ、Ⅷ段)的病灶,由于视野暴露困难、手术器械难以到达及出血不易控制等原因,该部位的腹腔镜肝切除术临床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及可操作手术空间的建立是顺利开展腹腔镜肝Ⅶ、Ⅷ段切除的基础;腹腔镜下精准的肿块定位及切肝平面的掌握是实施腹腔镜下Ⅶ、Ⅷ段肝切除的关键;选择合理的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中血流控制技术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安全保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难点及对策
    张必翔,朱 鹏
    2017, 37(05): 496-50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0
    摘要 ( )  

    近年来,机器人手术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肝脏外科手术中,其手术适应证亦逐步扩大。除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一些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势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由于具备内腕结构和精细操作能力,更加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肝切除手术。目前有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仍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一些具体操作细节如体位、trocar布局、术中肿瘤定位、血流阻断和肝实质离断等方面,均明显有别于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尽管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近期效果与传统腹腔镜乃至开腹手术相当,但由于总体例数还有限,且观察时限尚短,其长期治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关键技术
    曾 勇,杨家印,廖明恒,吴 泓
    2017, 37(05): 500-50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1
    摘要 ( )  

    腹腔镜下活体肝移植取肝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以微创化和安全性两方面作为基本点,手术方案规划应更细致。术前精密的影像学评估,术中肝脏游离、肝门处理、肝实质离断等方面技巧把握均必不可少。尽管供体取肝手术在向微创化转变,但外科医师还是应灵活选择开腹手术、全腹腔镜下供肝切取术和腹腔镜下手辅助供肝切取手术,以确保供体安全。

    我的观点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血流控制技术及肝实质离断技术
    2017, 37(05): 505-50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2
    摘要 ( )  
    腹腔镜肝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2017, 37(05): 509-50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3
    摘要 ( )  
    国际外科动态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肝门部胆管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毛 谅1,陈 骏2,孙士全1,王可欣3,仇毓东1
    2017, 37(05): 510-513.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4
    摘要 (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01-01在全球启动执行。在该版分期中,关于肝门部胆管癌的T分期和N分期以及系统分期均较前版有较大的改动。主要更新为:将Bismuth Ⅳ型从T4分期中剔除,N分期以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期(N1为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为≥4枚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在系统分期中下调T分期,上调N分期(T4从ⅣA期调整为ⅢB期,N1从ⅢB期调整为ⅢC期,N2划分为ⅣA期)。以上更新体现了目前外科治疗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步及局限。一方面,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已经可以使T4期病人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淋巴结转移病人,单靠外科手术已无法进一步提高疗效。借助多学科参与、综合诊疗的模式可能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疗效的一种途径。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壶腹部癌分期系统(第8版)对于规范化病理学取材及报告的指导意义
    魏树梅,许晓明,宋 楷,刘 辉
    2017, 37(05): 514-51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5
    摘要 ( )  

    近期发布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壶腹部癌分期系统在T分期和N分期上进行了较大的修订。T分期明确量化了壶腹部癌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N分期则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分为N1和N2。从而对于病理学取材及报告的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行准确分级,病理学标本取材前需将壶腹部解剖结构进行充分的暴露和固定,取材时须要垂直于壶腹部黏膜,沿胆总管走向,做间隔0.5 cm的剖开,确保壶腹部黏膜、胰腺及十二指肠肠壁在同一蜡块上,才可清楚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从而进行准确分级。淋巴结数量要达到12枚。病理学报告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标本类型及大体改变、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亚型、浸润范围、切缘情况、淋巴结情况、血管及淋巴管的侵犯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结果。AJCC第8版分期系统相较于第7版,分期更细,定义更为清晰,判断标准更突出可测量的客观性指标。

    指南与共识
    腹腔镜肝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
    2017, 37(05): 517-52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6
    摘要 ( )  
    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2017, 37(05): 525-53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7
    摘要 ( )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医学图像与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
    2017, 37(05): 531-53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8
    摘要 ( )  
    指南(共识)解读
    国内外腹腔镜肝切除术相关指南解读与比较
    戴朝六,赵 闯,徐 锋
    2017, 37(05): 539-54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19
    摘要 ( )  

    近20年,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在肝脏外科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地区差异性较为显著,且尚存在一些争议。各指南对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分类趋于一致,但在术式命名上,国内指南更强调符合肝脏解剖学特点,而国外指南则更侧重于肝切除的范围和难度。在适应证具体选择上争议较多,主要是由于对技术难度的掌握与风险认识存在分歧与差距,但各指南均指出应谨慎扩大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在器械的选择与设备方面,建议术者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自身的经验及所在医疗机构的设施灵活掌握,而术中超声则应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必备影像设备。在术中操作要点方面,各指南均强调术者的经验与技能的重要性,而控制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成功的关键,及时中转开腹对于难以控制的出血则是明智与必须的选择。此外,各指南均强调专业培训的重要性和渐进性,最重要的是保证病人安全。

    外科临床焦点
    联合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报告
    欧阳柳,姚 健,金 钢,胡先贵
    2017, 37(05): 543-54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联合门静脉(PV)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01—2016-01-15 因侵袭(>180?)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的胰颈部肿瘤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接受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病人临床资料。4例手术方式分别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PV节段切除重建,先行PV+SMV节段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PD+SMV节段切除重建,PPPD+SMV节段切除重建。结果    手术时间206~263 min,平均242 min;血管切除长度为20~35 mm,平均27 mm,血管阻断时间20~25 min,平均22 min,均未使用人造血管;术中出血700~1700 mL,平均1025 mL,术中输血800~1800 mL,平均1100 mL,手术顺利;4例病人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胰腺导管腺癌,肿块最大径2.5~5.0 cm,平均3.9 cm;1例病人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术后第15天拔除胃管;1例术后出现胆肠吻合口水肿伴不全梗阻,合并A级胰瘘,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总住院费用46 694.3~14 6991.0元,平均80214.3元;术后住院时间10~27 d,平均20 d,均顺利出院。结论    联合PV和(或)SMV切除的PD的术前和术中评估非常重要。行切除前须解剖被侵犯静脉的上下端,明确静脉切除后是否能安全重建非常重要;切除癌灶前在原位完成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阻断、切除与重建的手术策略对此类病人安全有效。

    论著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142例报告
    王晓颖,高 强,端 猛,丁振斌,朱晓东,彭远飞,周 俭,樊 嘉
    2017, 37(05): 548-55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1
    摘要 ( )  

    目的    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肝癌6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55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良性病变23例,活体肝移植供体1例。≥3个肝段的大范围肝切除占36.6%,<3个肝段的部分肝切除占63.4%。无中转开腹手术。出血量(119.0±121.8)mL,输血率1.4%。R0切除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Grade Ⅲ)2.8%,病死率为0。术后住院(5.5±2.2)d。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1、3、5年总体存活率为97.8%、90.8%、76.2%,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术后1、2年总体存活率为97.8%、97.8%。结论    对于适宜病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安全可靠,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

    经头侧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7例分析
    李建伟,郑树国,王小军,曹 利
    2017, 37(05): 552-55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经头侧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7例行经头侧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7~72岁;术前诊断左肝内胆管结石5例,左肝肝细胞癌2例。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160~230)min,术中失血量200(100~350)mL。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出现胃排空障碍,予以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4~26 d。 结论    经头侧入路进行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安全、可行。

    腹腔镜循肝静脉入路解剖性肝切除术97例疗效分析
    成 伟,左 芝,刘 毅,吴一飞,朱斯维,彭 创,沈贤波,尹新民
    2017, 37(05): 555-558.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3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循肝静脉入路解剖性肝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湖南省人民医院微创外科97例腹腔镜循肝静脉入路解剖性肝切除术病例资料。结果   97例病人中,Pringle法阻断70例,均为“15+5”模式,最多阻断6次;鞘内阻断60例,鞘外阻断24例。97例病人手术时间为(305.3±156.1)min,术中出血(133.3±170.4)mL,中转开腹手术3例,术后胸腔积液4例,胆漏1例,伤口感染1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无再次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16.1±5.5)d。结论    腹腔镜循肝静脉入路解剖性肝切除在器械、方法、技术保障下可以安全有效施行。

    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技术要点及评价(附12例报告)
    吴 泓,杨家印,魏永刚,黄纪伟,李 伟,李 波,曾 勇,严律南
    2017, 37(05): 559-564.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4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手术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 9月至 2016年 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肝移植外科12例腹腔镜下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病人资料。分析12例供者及相应12例受者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12例供者中,切取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6例,左外叶3例,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左半肝3例。术中失血量400(100~600 mL)。供者住院时间7(4~10 d)。所有供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12例受者术前移植物受体体重比(GRWR)为0.94%(0.54%~3.70%)。手术时间625(405~720 min)。术中失血量750(200~3000)mL。术后住院时间20(7~40)d。1例受者病人术后第7天发生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受者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保守治疗后无效于术后第8天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受者病人术后顺利出院。结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镶嵌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50例分析)
    吕 洋,张 磊,李剑昂,辛宝宝,楼文晖,靳大勇,许雪峰
    2017, 37(05): 565-56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5
    摘要 ( )  

    目的    探讨“镶嵌式”胰肠吻合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以及胃排空延迟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连续收治的150例因胰头或壶腹周围肿瘤行PD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采取“镶嵌式”胰肠吻合法。观察病人术后30 d内胰瘘的发生率和级别,以及胆瘘、胃排空延迟、出血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50例病人中,30例(20%)发生胰瘘,其中A级胰瘘22例(14.7%),B级胰瘘8例(5.3%),无C级胰瘘发生;3例(2.0%)出现术后胆瘘;5例(3.3%)出现术后胃排空延迟;无术后出血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镶嵌式”胰肠吻合法原理清晰,操作简单,有效减少了PD术后严重胰瘘和出血的发生,提高了PD的安全性。

    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案合理性分析
    刘 文,程若川,苏艳军,刁 畅,钱 军,张建明,马云海
    2017, 37(05): 568-571.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6
    摘要 ( )  

    目的    结合单中心数据讨论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推荐手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诊治中心收治的初次手术(甲状腺切除+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2745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各侵袭性表现与肿瘤直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侧方淋巴结转移(P<0.001)、腺外浸润(P<0.001)、不良病理亚型(P=0.027)均与肿瘤直径相关。侵袭性表现组与无侵袭性表现组[(1.00±0.02)cm vs. (0.91±0.02)cm,P=0.001]、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1.01±0.02)cm vs. (0.88±0.02)cm,P<0.001]的肿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5版ATA指南中关于对大部分直径≤1 cm结节不常规推荐评估,1~4 cm的cN0病人不常规推荐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不推荐对T1、T2和cN0病人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观点较保守,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病人,将其作为我国病人的常规手术方案推荐尚缺乏证据。

    G1与G2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
    汤江涛1,杨 光1,冀 蒙1,汤 靓1,侍力刚1,邵成伟2,邵成浩1
    2017, 37(05): 572-576.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7
    摘要 ( )  

    目的    对比分析G1与G2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术前CT影像特征,探讨其对pNENs病理学分级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动态CT增强扫描并手术切除的56例pNENs病例术前CT图像资料,比较G1与G2级pNENs病人的CT影像学特征,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肿瘤病灶CT绝对与相对强化值在鉴别G1与G2级病人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G2级pNENs病人的肿瘤最大径显著大于G1级病人[(4.2±3.3)cm vs. (3.0±1.4)cm,P=0.04],G2级病人发生浸润生长的比例显著高于G1级病人[(17/12) vs. (6/21),P<0.01]。CT影像学特征分析发现G1级病人动脉期、门静脉期的肿瘤绝对和相对强化程度及延迟期的肿瘤绝对强化程度均高于G2级病人(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门静脉期绝对强化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达0.811(95%CI 0.700~0.922), 特异度为0.655,敏感度为0.889。结论    G1与G2级pNENs病人具有不同的CT影像学特征,动脉期、门静脉期的肿瘤绝对和相对强化程度及延迟期的肿瘤绝对强化程度等可以用于术前判断G1与G2级pNENs。

    讲座
    腹腔镜肝切除术并发症及防治
    虞 洪
    2017, 37(05): 577-57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8
    摘要 ( )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和评价
    张雯雯,王宏光
    2017, 37(05): 580-585.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29
    摘要 ( )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赵一鸣,王 鲁
    2017, 37(05): 586-587.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30
    摘要 ( )  
    文献综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进展
    刘静思,廖 泉
    2017, 37(05): 588-590.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31
    摘要 ( )  
    病案报告
    中心象限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乳腺Paget病1例报告
    王晨羽,周易冬,孙 强
    2017, 37(05): 591-592.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5.32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