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深切缅怀黄志强院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5, 35(05): 465-465. 
    摘要 ( )   PDF(244KB) ( )  
    本刊特稿
    外科临床研究要走的是一条艰苦的道路 ——和青年外科医生谈谈感受
    黄志强
    2015, 35(05): 466-46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1
    摘要 ( )   PDF(314KB) ( )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演变和发展
    黄志强
    2015, 35(05): 468-47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2
    摘要 ( )   PDF(601KB) ( )  

    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存在地区性差别,同时早期肝内结石病例的诊断更多了。切除病灶是彻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治疗已趋向于肝段化和亚肝段化。“肝门上径路”肝切除术特别适用于右侧的和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化的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终末期病人,最有效的治疗应是肝切除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医学新进展
    “精确医学”时代——外科医生能做什么?
    顾 晋
    2015, 35(05): 471-47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3
    摘要 ( )   PDF(338KB) ( )  

    “精确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概念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首先,应了解什么是“精确医学”以及“精确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区别;其次,应学会用“精确医学”的思维指导临床实践,而且也应该看到“精确医学”的局限性;最后,外科医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周边的每一个变化,发现临床问题,并主动将其与基础研究结合。

    述评
    微创外科时代外科急腹症诊治策略演变
    孙益红
    2015, 35(05): 473-47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4
    摘要 ( )   PDF(378KB) ( )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循证医学的兴起,在微创、循证和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引导下,急腹症的诊治策略已发生深刻变化。术前诊断精细化、诊治方法规范化、治疗模式多元化以及外科手术微创化成为外科急腹症诊治策略演变的大趋势。临床应重视新型诊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循证决策原则指导下,逐步完善外科急腹症的诊治规范,践行围手术期整体治疗和损伤控制理念,不断优化外科急腹症的诊疗决策和方法,以获得最佳诊治效果。

    重视外科急腹症诊治中腹腔镜技术合理应用
    郑民华,马君俊
    2015, 35(05): 476-47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5
    摘要 ( )   PDF(399KB) ( )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由最初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诊断和治疗一体化,其兼顾诊断和治疗的特性使其在急腹症的诊治中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遵循腹腔镜诊疗急腹症规范的同时,还应更多地结合临床实际,才能更好地做到合理应用。

    专题笔谈
    腹腔镜技术在急诊肝脏外伤诊治中应用
    刘连新,孙 静
    2015, 35(05): 480-48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6
    摘要 ( )   PDF(416KB) ( )  

    肝脏外伤在腹部损伤中所占比例及其病死率均较高,须尽早诊治。对于急诊肝脏外伤,腹腔镜技术可在诊断的同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也可为开腹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提供参考。对于肝外伤Ⅲ级以下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腹腔镜探查不但可明确诊断和分级,而且可进一步采取直接止血或行部分肝切除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虽然腹腔镜技术可通过较小的创伤快速有效地治疗肝脏外伤,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须解决。外科医师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自身技术水平和医院所具备条件选择合适的病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腹腔镜技术的优势,让病人受益。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合理选择及争议
    许 军,董杰杰
    2015, 35(05): 482-48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7
    摘要 ( )   PDF(452KB) ( )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预防非手术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无论病程长短,急性胆囊炎一经诊断,应经适当术前准备后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复杂和危重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亦可考虑更简单、安全、有效的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和(或)胆囊造瘘术。理性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策略应因人(术者水平)、因地(设备条件)、因病(疾病程度)制宜;切忌盲目追求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成功率,应依据病情变化,在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及时中转开腹以获得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管炎合理选择及争议
    赵海鹰,刘金钢
    2015, 35(05): 486-49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8
    摘要 ( )   PDF(455KB) ( )  

    急性胆管炎治疗选择与诊断、分级密切相关。中、重度急性胆管炎须立即行胆道引流,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首选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与外科手术为备选治疗方案。在对急性胆管炎准确分级前提下,行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轻、中度急性胆管炎安全可靠。急诊行LCBDE时,轻度胆管炎病人的术中情况与择期手术基本相同,特殊情况少见;中度胆管炎病人可能发生出血量偏大、胆管壁菲薄或偏厚缝合困难等情况,须酌情处理,必要时中转开腹手术。对于重度胆管炎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手术引流,如果ENBD和PTCD失败或存在禁忌证时,可考虑行开腹胆道引流术。

    腹腔镜手术诊疗消化道穿孔临床价值
    胡三元
    2015, 35(05): 490-49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09
    摘要 ( )   PDF(417KB) ( )  

    消化道穿孔是外科急腹症之一,病情一般较重且进展较快,常须行穿孔修补手术治疗,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刀口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替代开腹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尽管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手术技能、病人选择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及问题,而这往往成为导致中转开腹的主要因素。因此,外科医师在提高手术技能的同时,还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策略及要点
    刘 荣,张 煊
    2015, 35(05): 493-49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0
    摘要 ( )   PDF(371KB) ( )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引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根据胰腺炎病理特点和腹膜后解剖特点合理地选择手术时机,应用腹腔镜、后腹腔镜或腹膜后坏死组织阶梯式清创术等手段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胰腺坏死组织进行引流或清创已经成为其治疗的有效手段。

    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技术难点及对策
    杜燕夫,渠 浩
    2015, 35(05): 496-49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1
    摘要 ( )   PDF(734KB) ( )  

    腹腔镜肠梗阻手术仍未普及,根源在于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首先,既往手术史或腹膜炎病史可能导致腹腔内广泛而致密的粘连;其次,弥漫性腹胀、肠管扩张使腹腔内操作空间变狭小,器械使用及病灶探查均受到限制;再次,肠壁变薄弱及脆性而易造成损伤。同时,术者的自身技术能力、设备器械等条件也是制约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大量研究及实践证明,在仔细选择病例、严格把握手术时机、谨慎术中操作的前提下,腹腔镜肠梗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不同的梗阻病因采取相应的手术策略,完全能够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指征及技巧
    徐大华,刘东斌
    2015, 35(05): 499-50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2
    摘要 ( )   PDF(429KB) ( )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成为阑尾切除的首选方法。阑尾系膜与残端的处理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脓液的处理及引流问题仍存在争论。随着微创观念提高及手术器械的进步,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

    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争议与挑战
    张晨波,李健文
    2015, 35(05): 502-50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3
    摘要 ( )   PDF(416KB) ( )  

    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争议和挑战并存。争议主要体现在污染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使用补片。有证据显示,腹腔镜技术治疗嵌顿疝时可全程观察嵌顿内容物的血运及活力,且其切口、补片感染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谨慎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术式选择、正确的补片使用以及熟练的腹腔镜疝修补技能等因素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保障。进一步的评价有待于更多大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腹腔镜技术用于老年急腹症诊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 寰,史继荣
    2015, 35(05): 505-50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4
    摘要 ( )   PDF(463KB) ( )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腹症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腹腔镜技术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对老年非创伤性急腹症病人具有独特优势。术前正确评估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合并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术者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须掌握手术指征,及时中转开腹,提高救治成功率。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诊治中应用价值及评价
    胡建昆,陈心足
    2015, 35(05): 509-51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5
    摘要 ( )   PDF(373KB) ( )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扩展。腹腔镜技术不仅应用于诊治多种急腹症,目前其在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中亦进行了初步探索,如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漏、粘连性肠梗阻等,但其在此方向的应用尚不成熟,适宜条件严格,暂不能推荐作为临床常规诊疗手段。须在条件具备的医疗机构由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在高度选择性的病例中实施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指南(共识)解读
    2015年V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徐泽宽
    2015, 35(05): 512-51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6
    摘要 ( )   PDF(418KB) ( )  

    胃癌诊治领域近年来进展迅速,《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也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以跟进最新的前沿进展。2015年V1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修订: (1)更新了“胃癌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标准”;(2)修改了胃癌的风险分析,新增了“肿瘤风险评估”和“遗传学咨询”;(3)修改了局部进展期、局部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的部分化疗方案;(4)修改了胃癌放疗的部分内容。新版《指南》对胃癌的治疗理念更规范化、科学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无症状性胰腺囊性肿瘤诊治指南》解读
    孙 备,冀 亮
    2015, 35(05): 515-51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7
    摘要 ( )   PDF(609KB) ( )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胰腺囊性疾病被检出。相对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尚存较多争议与不足,而循证医学证据的欠缺也导致国际上尚无权威性规范可供遵循。最近,美国胃肠病学会针对无症状性胰腺囊性肿瘤提出了10条共识性专家建议及相应的诊治方案,主张放宽监测及随诊间期、收紧手术指征。

    论著
    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田 文,郗洪庆,卫 勃,马 冰,王麦焕,麻 涛,周 彬,王 勇
    2015, 35(05): 519-52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da Vinci Si(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系统完成2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结果    2例病人均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30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70、180 min。术后分别于44、21 h排气并开始进流食,术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在裂孔修补缝合方面有一定优势。

    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影响因素分析(附153例报告)
    沈 骁,杨栋梁,邹 磊,柯 路,李 刚,童智慧,叶向红,李维勤,李 宁,黎介寿
    2015, 35(05): 522-52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19
    摘要 ( )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后期(发病2周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3例AP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后期是否出现IPN分为非感染组(123例)和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AP后期发生IPN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病人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APACHE Ⅱ)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白蛋白、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和淋巴细胞计数是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细胞计数预测IPN的临界值为0.7×109/L,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66.2%。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和APACHE Ⅱ评分为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早期监测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成为预测AP病人后期发生IPN的有效方法。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20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郑永昌,瞿 望,王文泽,杜顺达,卢 欣,毛一雷,桑新亭,钟守先,黄洁夫
    2015, 35(05): 525-52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0
    摘要 ( )  

    目的    总结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HDN)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0例HDN病人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手术 ,且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大体病理检查中仅1例病人肿物边界不完整。12例HDN病人合并肝硬化。病理诊断:10例为单纯HDN,1例为HDN合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7例为HDN合并HCC,1例为HDN合并灶性癌变,1例为HDN合并肝细胞腺瘤。术后1例失访。5例HDN合并癌变病人术后6~24个月肝癌复发,其余病人术后随访至2015年1月无复发。结论    HDN可能是具有相对良好预后的癌前病变,如发生癌变则将改变预后,应密切随访,病史、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对于难以鉴别或怀疑性质改变时可考虑积极手术处理。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附84例报告)
    孙 鹏,吴力群,王祖森,武 涵,刘 涛,孙玉博,刘栋栋
    2015, 35(05): 528-53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84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Strasberg提出的外科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方法,将发生并发症病人分为轻度和重度并发症组,分析导致重度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病人(94例次并发症)中轻度并发症者59例,重度并发症者25例。无因并发症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术中出血≥500 mL、术中输血是术后发生重度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是肝切除术后重度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39,95%CI 1.103~23.944,P=0.033)。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 B级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易发生重度并发症。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附296例报告)
    朱承睿,栾正刚,尹晓晗,张芳晓,陈铭铭,张晓娟,章志丹,马晓春
    2015, 35(05): 531-53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2
    摘要 ( )  

    目的    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296例重症病人资料,对不同AGI分级病人的发病原因、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6例病人中共289例(97.6%)发生AGI,其中以AGI Ⅰ、 Ⅱ级为主;原发AGI占67.8 %,继发AGI占32.2%;原发AGI分级高于继发AG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GI分级病人APACHE Ⅱ及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03),AGI Ⅲ、Ⅳ级病人APACHEⅡ评分高于AGIⅠ、Ⅱ级,AGI Ⅳ级SOFA评分高于其他(P<0.05)。不同AGI分级病人28 d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AGIⅠ、Ⅱ级间比较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严重AGI时间多在入ICU早期,AGI Ⅲ、Ⅳ级病人常见临床病因为严重腹腔感染。结论    重症病人AGI发生率较高,多数以轻度(Ⅰ、Ⅱ级)AGI为主,且轻度与重度(Ⅲ、Ⅳ级)AGI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Ⅰ、Ⅱ期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153例临床分析
    任玉萍,吴乐昊,余 晶,花 卉,朱萌莹,随文文,吴毅平
    2015, 35(05): 534-53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3
    摘要 ( )  

    目的    探讨 Ⅰ、Ⅱ期乳腺癌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3例女性Ⅰ、Ⅱ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在病人保留乳房外形的要求下,行肿瘤切除或全乳切除+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结果    153例病人中,行保乳术+即刻乳房重建86例,包括带蒂远端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30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56例;保留皮肤的乳腺切除术+即刻乳房重建67例,包括带蒂远端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21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及硅凝胶假体乳房重建43例、扩张器或假体乳房重建术3例。术后乳房形态优良率达93.5%。随访6~6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5例发生脂肪液化,6例发生皮下血清肿,经换药引流后治愈;6例出现腹部隆起但无消化道症状;1例因脑转移死亡。结论    即刻乳房重建是Ⅰ、Ⅱ期乳腺癌病人安全理想的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及带蒂皮瓣技术适合推广。

    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测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宋学谦1,马家驰2,李一平2,郭庆金1,陈晓昌1
    2015, 35(05): 538-54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4
    摘要 ( )  

    目的    分析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病人抑郁、焦虑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和靖远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上腹部手术后发生PGS的病人62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进行测查,将测得的数据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并回顾病例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PGS病人SDS、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PGS病人中发生抑郁49例,焦虑5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2个月、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术前存在流出道梗阻及发生并发症是PGS病人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2个月、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术前流出道梗阻及发生并发症是PGS病人抑郁、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GS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病程>2个月、术后腹腔感染、术前流出道梗阻以及发生并发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在治疗PGS病人时采取心理干预,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对比Meta分析
    李进权,虞黎明,赖 斌,陈子文,夏克江,朱培谦
    2015, 35(05): 541-54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5
    摘要 ( )  

    目的    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腹腔镜胃肠间质瘤切除术(L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4 年 3月发表的有关LAP 和开腹胃肠间质瘤切除术(OPEN)对比的英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719例病人),其中LAP组345例,OPEN组374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OPEN相比,LAP术后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均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LAP治疗胃肠间质瘤安全可行,且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单纯性胰瘘19例临床分析
    黄建军,陈益君,朱学峰,朱永胜,顾 晶
    2015, 35(05): 546-54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单纯性胰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方法均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诊断与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级;同时根据胰瘘的性质将胰瘘分为单纯性胰瘘及胰肠吻合口瘘。结果    48例病人中术后共发生胰瘘19例(39.6%),其中A级胰瘘16例,B级胰瘘3例。经吻合口造影证实吻合口无渗漏,均为单纯性胰瘘。胰腺质地软脆者胰腺瘘发生率(16/31,51.6%)高于胰腺质地硬者(3/17,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再次手术及手术死亡病例,均通过单纯引流治愈。结论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为单纯性胰瘘,引流处理后预后良好。

    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临床疗效观察
    田少林,高友兵
    2015, 35(05): 549-55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7
    摘要 ( )  

    目的    分析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9例(经肛引流组),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腹腔引流组)。对比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腹膜炎及腹腔感染。经肛引流组病人发生吻合口漏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6.1)d vs.(27.4±12.5)d,P=0.012]。经肛引流组无须再次手术病例,腹腔引流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近端结肠造口。随访2个月至3年,两组病人长期症状(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引流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减重手术228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于一凡1,王 勇2,刘金钢2
    2015, 35(05): 552-55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8
    摘要 ( )  

    目的    探讨减重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减重手术治疗单纯肥胖或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228例临床资料,术式包括腹腔镜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胃束带术,总结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胃旁路术143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溃疡并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1例,营养不良2例,胸腔积液1 例,腹腔小肠扭转1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77 例,术后发生持续反流呕吐2例,残留漏 1例;腹腔镜胃束带术8例,取出胃束带 1例。结论    减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经积极处理后预后均较好。

    短篇论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相关性研究(附211例报告)
    余 汁1,楼新江2,单 平2,潘以锋1,王汉军2
    2015, 35(05): 555-55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29
    摘要 ( )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治疗体会
    南 琳,王 江,张永久,史衍辉
    2015, 35(05): 556-55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0
    摘要 ( )  
    腹茧症13例诊疗分析
    李 胜,刘森林
    2015, 35(05): 557-55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1
    摘要 ( )  
    临床路径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研究
    钟世彪,陈利生,韦建宝
    2015, 35(05): 558-55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2
    摘要 ( )  
    讲座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腹膜炎诊治中应用
    柯重伟,丁 丹
    2015, 35(05): 560-56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3
    摘要 ( )  
    结肠憩室病诊断及治疗策略
    所 剑,李 伟,王大广
    2015, 35(05): 562-56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4
    摘要 ( )  
    文献综述
    腹腔镜技术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研究进展
    刘 菂,陆爱国
    2015, 35(05): 564-56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5
    摘要 ( )  
    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技术研究进展
    孙 宇,刘连新
    2015, 35(05): 567-56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6
    摘要 ( )  
    3D生物打印技术及其外科临床应用
    武 涛1,张兴凯2,范德增1
    2015, 35(05): 570-57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7
    摘要 ( )  
    病案报告
    三明治法修补左侧腰疝1例报告
    李宗倍,王 刚,孙 备,李泮泉,曲凤智,姜洪池
    2015, 35(05): 573-57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8
    摘要 ( )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任 宾,周 瀛,任 利
    2015, 35(05): 574-57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5.3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