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普通外科进展
    手术刀的演变及现代手术刀的使用
    杨勇,全志伟
    2006, 26(01): 1-15. 
    摘要 ( )   PDF(487KB) ( )  
    本刊特稿
    普通外科专科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顾晋,王林
    2006, 26(01): 1-15. 
    摘要 ( )   PDF(524KB) ( )  
    临床流行病学在普通外科临床的应用
    杨镇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509KB) ( )  
    重视外科疾病预后和结局的研究
    吴国豪,吴肇汉
    2006, 26(01): 1-15. 
    摘要 ( )   PDF(347KB) ( )  
    普通外科进展
    止血材料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温浩,陈启龙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477KB) ( )  
    皮肤消毒液的种类及特点
    孙备,李德辉
    2006, 26(01): 1-27. 
    摘要 ( )   PDF(516KB) ( )  
    本刊特稿
    外科手术方式的创立和演变
    秦新裕,刘凤林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482KB) ( )  
    普通外科进展
    切开和缝合
    苗毅
    2006, 26(01): 1-27. 
    摘要 ( )   PDF(508KB) ( )  
    换药与切口感染
    秦环龙,杨建军
    2006, 26(01): 1-27. 
    摘要 ( )   PDF(343KB) ( )  
    局部麻醉在外科中的规范应用
    彭章龙,于布为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456KB) ( )  
    论著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晚期癌性肠梗阻临床应用的研究(附65例报告)
    江志伟,汪志明,丁凯,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280KB) ( )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作为胃肠减压途径,在晚期不能手术的癌性肠梗阻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1~2005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65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需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晚期癌性肠梗阻病人,局麻下采用拖出法技术完成PEG,术后通过PEG进行胃肠减压。结果:PEG技术成功率为 97.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6.2%。经PEG管每日引流胃肠液约200~1 200mL。病人术后都拔除了鼻胃管,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PEG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以代替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普通外科进展
    手术刷手方法的规范及演变
    邹小明,周丽娟
    2006, 26(01): 1-9. 
    摘要 ( )   PDF(432KB) ( )  
    手术结及打结方法的规范与进展
    马榕,吕斌
    2006, 26(01): 1-35. 
    摘要 ( )   PDF(292KB) ( )  
    专家论坛
    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李幼生,黎介寿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302KB) ( )  
    论著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
    肖梅,周宁新,黄志强,黄晓强,张文智
    2006, 26(01): 1-35. 
    摘要 ( )   PDF(459KB) ( )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总结1993-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74例临床资料。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0例,右半肝切除14例,尾状叶切除2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2例,左内叶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率82.4%,1,3,5年存活率为75.4%、24.4%、12.2%,最长一例现已无瘤存活8年。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病人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真空敷料用于暂时性关腹的临床研究
    姜金波,戴勇,朱民,寿楠海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427KB) ( )  

    目的:探讨真空敷料在暂时性关腹中的应用。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8~2005年35例不能无张力关腹或欲进行计划再剖腹的病人行暂时性关腹,分为2组,使用真空敷料暂时性关腹组(15例),与同期传统敷料组(2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真空敷料组:腹壁全层对合关腹8例(53.3%),创面植皮6例(40.0%),1例(6.7%)关腹前死亡,2例(13.3%)出现腹腔脓肿,未出现消化道瘘。传统敷料组:腹壁全层对合关腹4例(20.0%),关腹率明显低于真空敷料组(P=0.040),创面植皮14例(70.0%),发生腹腔脓肿4例(20.0%),2例(10.0%)出现消化道瘘,创面植皮前死亡2例(10.0%)。两组均未出现内脏突出。结论:与传统暂时性关腹方法相比,应用真空敷料关腹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暂时性关腹方法。

    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治疗恶性肿瘤81例报告
    叶小鸣,黄文起,程权永,朱易凡,左继东,康亮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563KB) ( )  

    目的:对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WBH)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的损伤情况作一初步分析。方法:2001~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EWBH治疗各类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88例次,通过追踪分析,初步评估该疗法的疗效。通过术前后动态检测病人的血液、脑、肝、肾、肺等脏器功能指标的变化,结合辅助动物实验,分析该疗法对全身各重要器官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1)EWBH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有效率(CR+PR)为72.8%,血液相关肿瘤指标下降率为744%,肿瘤疼痛缓解率100%。存活期>1年的65.4%,>半年的84.0%。(2)该方法对各重要器官的组织和功能可造成一定的轻微和可逆的损伤。结论:EWBH能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同时会造成病人各器官组织一定程度的可逆性损害。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和抑肽酶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蔡常洁,陆敏强,杨扬,许赤,李华,陈规划
    2006, 26(01): 1-18. 
    摘要 ( )   PDF(436KB) ( )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和抑肽酶对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2004年欲行肝移植60例病人术前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rFⅦa组,第2组为抑肽酶组,第3组为对照组。对3组病人各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凝血弹性图(TEG)指标进行观察,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血管并发症。结果:使用rFⅦa后凝血酶原时间 (PT) 、TEG中的反应时间(R)和最大幅度(MA)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 (PLT)和TEG中的血凝块减少速率 (LY30)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肽酶组与对照组MA和LY30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善。rFⅦa组和抑肽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rFⅦa能迅速改善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抑肽酶能改善新肝期的纤溶亢进,未见增加术后血管并发症。

    影响胰头癌术后存活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席鹏程,时开网,吴文澜
    2006, 26(01): 1-62. 
    摘要 ( )   PDF(424KB) ( )  

    目的:分析影响胰头癌术后存活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1995~2004年收治的65例胰头癌的临床及病理因素行COX多元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cm、淋巴结转移、MVD(P<0.01)、uPA(P<0.01)是影响术后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元回归分析uPA是决定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胰头癌术后存活时间,其中胰头癌本身生物学特性起决定作用。

    脓毒症病人氧化应激状态的临床研究
    陈敏英a,梁力建b,管向东a,陈娟a
    2006, 26(01): 1-41. 
    摘要 ( )   PDF(429KB) ( )  

    目的:研究脓毒症病人氧化应激状态,为脓毒症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前瞻性研究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危重病人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变化,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病人入SICU后第1、3天的MDA浓度差异,同时记录出现功能障碍器官的数目,分析MDA浓度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病人MDA浓度高于非脓毒症组[(11.97±2.02)μmol/L vs(6.58±1.69)μmol/L,P<0.01],MDA浓度与器官功能障碍数量相关(r=0.850,P<0.01)。结论:脓毒症病人体内存在严重氧化应激而导致病人器官功能损害。应用抗氧化剂可以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

    分期微创手术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区金锐,侯宝华
    2006, 26(01): 1-41. 
    摘要 ( )   PDF(297KB) ( )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62例SA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早期手术组中,总手术死亡率57.1%,其中开腹手术组和CT引导下穿刺引流组(穿刺引流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75%和3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27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其中开腹手术组和穿刺引流组并发症分别为100%和0。在延期手术组中,总手术死亡率185%,与早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9),其中开腹手术组和分期微创手术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71.4%和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9%,与早期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1);开腹手术组和分期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两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00)。结论:分期微创手术治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一个较好的手术方式。

    本刊特稿
    注意培养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王玉琦
    2006, 26(01): 2-4. 
    摘要 ( )   PDF(502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