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重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张忠涛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313KB) ( )  
    院士论坛
    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
    黎介寿
    2006, 26(08): 1-565. 
    摘要 ( )   PDF(324KB) ( )  
    专题笔谈
    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侯英勇,朱雄增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480KB) (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分期
    伍晓汀,夏霖
    2006, 26(08): 1-609. 
    摘要 ( )   PDF(461KB) ( )  
    述评
    重视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师英强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489KB) ( )  
    专题笔谈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评价
    张晓鹏,孙应实
    2006, 26(08): 1-565. 
    摘要 ( )   PDF(4196KB) ( )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戴冬秋,马振海
    2006, 26(08): 1-622. 
    摘要 ( )   PDF(2582KB) (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吴秉铨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290KB) ( )  
    内镜超声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孙思予,刘金钢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2367KB) ( )  
    小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季加孚
    2006, 26(08): 1-617. 
    摘要 ( )   PDF(2554KB) ( )  
    手术经验与技巧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切除经验
    田雨霖,董明,孔凡民
    2006, 26(08): 1-582. 
    摘要 ( )   PDF(302KB) ( )  
    专题笔谈
    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顾晋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2663KB) (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郑民华,马君俊
    2006, 26(08): 1-617. 
    摘要 ( )   PDF(2533KB) ( )  
    胃肠道间质瘤的内科治疗
    沈琳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3504KB) ( )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
    叶颖江,王杉
    2006, 26(08): 1-617. 
    摘要 ( )   PDF(620KB) ( )  
    论著
    保留乳房治疗早期乳腺癌回顾性队列研究
    范江1,王磊1,吴炅1,陆劲松1,王筱金2,狄根红1,沈坤炜1,韩企夏1,刘邦令1,沈镇宙1,邵志敏1
    2006, 26(08): 1-622. 
    摘要 ( )   PDF(427KB) ( )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留乳房(保乳)治疗与根治性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5-2002 年间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乳腺癌病人,根据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性激素受体状态、肿块大小4个变量对保乳病人和改良根治的病人进行匹配,比例为1∶2。配对结果为保乳病人127例,改良根治病人254例。保乳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改良根治组为58个月。比较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以及总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结果:乳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为3.39%,改良根治组为1.84%,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5) 。保乳组总存活率为96.3%,改良根治组97.57%,差异无显著性(P=0.66)。保乳组的无病存活率为86.04%,改良根治组为91.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7)。结论:于合理选择的病人采用肿块广泛切除腋窝中下群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局部复发以及取得理想的存活率。保乳治疗可以取得与改良根治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可拥有较好的外形。

    直肠癌根治术前辅助放射治疗随机研究的meta分析
    李世正1,单吉贤1,马振海1,徐惠绵1,张亮2,于健1,戴冬秋1
    2006, 26(08): 1-615. 
    摘要 ( )   PDF(510KB) ( )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前辅助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Pubmed、CNKI和VIP联机检索,对1994-2006年有关直肠癌术前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现有的证据(3篇前瞻性随机试验)可以说明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前进行辅助放射治疗可提高12年存活率(OR=1.2612,95%CI=1.0539~1.5091),“抽屉文件”数为4。并且对于不同Dukes分期的直肠癌术前进行辅助放疗均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ORA=2.5564,95%CI=1.3448~4.8595.ORB=3.6807,95%CI=2.2859~59266.ORC=2.3667,95%CI=1.6030~3.4944),“抽屉文件”数分别为4、20、12。结论:直肠癌根治性术前辅助放射治疗可提高12年存活率,并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CT与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彭卫军a,蒋朝霞a,师英强b,李小秋c
    2006, 26(08): 1-617. 
    摘要 ( )   PDF(2468KB) ( )  

    目的:评价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收治1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结果:肿瘤平均直径7.5cm(3~18cm);均发生于直肠中下段(12/12)。黏膜下型占16.67%(2/12);肌壁间型41.67%(5/12);浆膜下型41.67%(5/12)。病理分型:高危50.0%(6/12),中危33.3%(4/12),低危16.7%(2/12),极低危为0。典型CT与MRI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外生性倾向,对周围脏器以推移改变为主;血供丰富,密度不均,有坏死囊变;无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间质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对病灶内部成分的检出及显示肿块浸润范围优于CT。术前CT与MRI检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34例临床分析
    蔡秀军,张宇华,虞洪,梁霄,黄迪宇,郑雪咏,李剑锋,王一帆
    2006, 26(08): 1-562. 
    摘要 ( )   PDF(2497KB) ( )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收治的34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人临床表现中腹痛与消化道出血较常见,发生部位最常见为小肠和胃;肿块平均直径10.2cm;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术后12例复发,4例死亡。结论:肿瘤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指标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对病人诊断为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胃肠道间质瘤必须进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肝尾状叶肿瘤手术76例临床总结
    周伟平,李爱军, 傅思源,潘泽亚,施建军,吴伯文,姚晓平,吴孟超
    2006, 26(08): 1-601. 
    摘要 ( )   PDF(450KB) ( )  

    目的:分析切除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技术及效果。方法:自1994年4月至200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分离结扎切断肝短静脉,使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完全分离,针对不同部位肿瘤采用不同入路,局部或联合肝叶切除尾状叶肿瘤76例。结果:76例尾状叶肿瘤均顺利切除,57例采用解剖第三肝门法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5.2支,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平均24.7min,术中平均出血655mL,未发生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仅5例行全肝血流阻断切肝。结论:采用第三肝门解剖法切除肝尾状叶肿瘤能明显减少术中大出血的机会,合理选择切除肿瘤途径能提高肝尾状叶肿瘤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苏向前,崔明,冷家骅,武爱文,王怡
    2006, 26(08): 1-622. 
    摘要 ( )   PDF(1500KB) ( )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8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结果: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相关,主要包括便次增多、排尿困难、血便及肛门疼痛等。病变部位均位于低位直肠且病灶常常较大。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直肠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7例,CD34(+)8例。2例行格列卫(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结果症状明显缓解,肿物较前缩小。7例行手术完整切除(5例行Miles术,2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直肠间质瘤引起症状时常已较大,确诊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对于低位直肠且病灶较大的直肠间质瘤病人,宜行腹会阴部切口将肿瘤完整切除,格列卫术前辅助治疗可能会提高肿物完整切除率。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福先,张昌明,胡路,杨永波,冯亚平,梁刚柱,刘军乐
    2006, 26(08): 1-601. 
    摘要 ( )   PDF(320KB) ( )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5年间诊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生在肠系膜动脉30例,肠系膜静脉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94%);51%的病人有血清酶谱异常。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得以证实。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5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6例行肠管切除。总病死率为23%,肠管坏死病例病死率为50%,多例病人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术后再灌注损伤要高度重视。

    胃和小肠间质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武爱文1,季加孚1,王培林2,赵卫兵3,李燕宁1
    2006, 26(08): 1-622. 
    摘要 ( )   PDF(2248KB) ( )  

    目的:分析胃和小肠间质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收治的105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间质瘤初诊即为晚期者较多,因而根治性切除比例低。结论: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和病期过晚是胃和小肠间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保留脾脏腹腔镜胰尾肿瘤切除术5例报告
    鲍世韵,余小舫,郑锦锋,马扬,贾随旺,刘嘉林,张卓,李明岳,周汉新
    2006, 26(08): 1-601. 
    摘要 ( )   PDF(453KB) ( )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胰尾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2月间,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对5例胰尾肿瘤的病人实施保留脾脏腹腔镜胰尾肿瘤切除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2例为手助腹腔镜、3例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50~150mL,手术时间90~180min,术后第2天进食、下床活动,1例少量胰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对于胰尾的孤立肿瘤切除是微创、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人工合成材料在成人脐疝治疗中的应用(附52例报告)
    那冬鸣,陈杰,申英末
    2006, 26(08): 1-622. 
    摘要 ( )   PDF(291KB) ( )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材料在成人脐疝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疾病治疗中心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成人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成人脐疝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治疗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0d(术后6d)。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局部皮瓣坏死1例,伤口皮下积液1例。随访2~54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成人脐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补片和疝修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