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7-02-26
    上一期    下一期

    院士论坛
    专题笔谈
    院士论坛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专题笔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特点
    黎介寿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311KB) ( )  
    专题笔谈
    炎症性肠疾病的内镜诊断
    李岩
    2007, 27(03): 1-228. 
    摘要 ( )   PDF(328KB) ( )  
    反复发作炎症性肠疾病的治疗策略
    唐承薇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499KB) ( )  
    炎症性肠疾病的紧急手术抉择
    伍晓汀,夏霖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510KB) ( )  
    营养支持在炎症性肠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吴国豪
    2007, 27(03): 1-213. 
    摘要 ( )   PDF(522KB) ( )  
    院士论坛
    炎症性肠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及免疫治疗
    樊代明
    2007, 27(03): 1-240. 
    摘要 ( )   PDF(469KB) ( )  
    述评
    努力提高炎症性肠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
    李宁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471KB) ( )  
    专题笔谈
    炎症性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选择
    何相宜,陈维雄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671KB) ( )  
    克罗恩病合并肠瘘的诊治与预防
    任建安,黎介寿
    2007, 27(03): 1-240. 
    摘要 ( )   PDF(343KB) ( )  
    炎症性肠疾病治疗难点及预后
    王为忠,李孟彬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492KB) ( )  
    复杂克罗恩病的综合治疗
    朱维铭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508KB) ( )  
    论著
    克罗恩病外科治疗85例分析
    周军1,汪建平2,王捷1,兰平2,徐鋆耀1,闵军1,陈双1
    2007, 27(03): 1-238. 
    摘要 ( )   PDF(456KB) ( )  

    目的:总结分析肠道克罗恩病(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1980-2005年收治的85例CD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CD病人呈增多趋势,术前确诊率为23.53%。肠梗阻(25.88%)、右下腹包块(回盲部肿物,10.59%)、盲肠癌(12.94%)、急性阑尾炎 (4.71%)是术前误诊的几大主要原因。手术方式以右半结肠切除术(37.65%),小肠部分切除(21.18%)为主,内、外瘘及肛周CD行外科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手术仍是目前肠道CD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依病变部位和并发症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术式选择和规范化手术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李孟彬,王为忠,张洪伟,陈冬利,刘小南,李纪鹏,季刚
    2007, 27(03): 1-213. 
    摘要 ( )   PDF(420KB) ( )  

    目的: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2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因结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入院病人19例,内科治疗无效而无并发症入院病人7例。其中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1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11例,结肠部分切除和结肠单纯造口术15例。结果:11例(18例次)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2.3%,急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切口并发症和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病人2例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共有2例病人死亡。结论:全结肠直肠切除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手段,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灌洗、通畅引流以及有效的贮袋引流减压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
    王峰1,亓玉忠1,刘佳宁1,胡三元2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311KB) (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35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4例)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手术前后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即时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即时胰岛素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术中造影联合腹腔镜超声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李健文,郑民华,李华青,胡伟国,王明亮,陆爱国,毛志海,董峰,臧潞,蔡伟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2206KB) (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胆道造影(IOC)联合腹腔镜超声(LUS)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对103例CBDS可疑病人进行IOC联合LUS诊断的前瞻性研究。结果:IOC和LUS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1.3%和100%,操作时间分别为(13.8±3.7)min和(8.5±1.9)min(P<0.01)。IO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5.0%、98.7%、92.2%、95.5%、91.4%、57.7、0.253,LUS分别为82.1%、98.7%、94.2%、95.8%、93.7%、63.2、0.181,两种方法的诊断率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4),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20。IOC联合LUS后敏感度上升为92.9%。结论:有IOC禁忌证或操作失败时,可选择LUS替代,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隐匿性CBDS的敏感度。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肝移植治疗
    杨宁,杨广顺,邵卓,卢军华,张海斌,王鑫,司马辉,吴田田,李团结
    2007, 27(03): 1-238. 
    摘要 ( )   PDF(543KB) (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人的肝移植手术指征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59例因肝癌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复发组),移植术前未接受手术治疗4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移植术前肝功能、治疗情况、术中探查、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复发组病人移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无肝期时间以及1、2年存活率(75% vs.86%,P>0.05;70.8% vs.83.3%,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肝移植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掌握肝移植指征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键。

    肝外胆管癌206例诊断分析
    刘小方1,周先亭1,许政1,宋占文1,田雨霖2,邹声泉3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295KB) ( )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程序,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4年10月206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肝外胆管癌初诊时多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其他常见症状依次有上腹部隐痛(49.5%)、乏力(30.6%)、消瘦(27.2%)、厌食(13.1%)。(2)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糖类抗原(CA19-9)阳性率分别为100%(206/206)、9337%(193/206)和68.4%(140/206)。(3)影像学检查中联合B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肝外胆管癌的确诊率为100%,2例早期胆管癌均是通过ERCP确诊的。结论:建立规范的肝外胆管癌诊断程序,是改善肝外胆管癌愈后的关键。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外科干预
    孙辉,付言涛,陈巍,张大奇,王可人,续哲莉,张德恒
    2007, 27(03): 1-238. 
    摘要 ( )   PDF(467KB) ( )  

    目的:探讨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甲状腺疾病采用外科手段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法:回顾2000-2005年甲状腺手术病例,对其中伴有甲减的118例诊治经过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桥本甲状腺炎(HT)占甲减的57.6%,医源性甲减占39.8%。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合并B细胞淋巴瘤1例。HT手术治疗后,近全切组与峡部切除组相比前者颈部症状明显好转,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下降水平较后者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组病例术后均服用优甲乐(L-T4),随访3个月至4年未出现明显甲减体征。结论:重视术前甲减的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避免甲减发生。已有甲减的HT并非手术禁忌证,对于药物治疗症状不缓解的病人行甲状腺近全切治疗是合理、可行的,同时可发现和治疗HT合并甲状腺癌。

    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的研究
    沈军,杨勇,田志杰,全志伟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456KB) (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办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106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52例,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吻合31例,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23例;胰管支撑胰液内引流101例,胰管支撑胰液外引流5例。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结果:术后出现胰漏11例,占10.4%,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吻合5例(9.6%),胰腺空肠端侧吻合4例(12.9%),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例(2/23) ;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胰液内引流101例、外引流5例,三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同一种吻合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胰漏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腔镜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靳小建,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飞,黄玉斌,雷宇,陈永军
    2007, 27(03): 1-238. 
    摘要 ( )   PDF(461KB) ( )  

    目的:腔镜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5年5月113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组)和104例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腔镜组失血量(42.5±62.8)mL明显少于开放组(118.2±120.8)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腔镜组引流量多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为(2.2±1.0)d,与开放组(2.5±1.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镇痛药需求比开放组明显减少,而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腔镜组以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为主,且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开放组主要是术后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美容、疼痛轻、出血少的优点。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
    董典宁1,张十一1,金星1,吴学君1,种振岳1,李国建2,张精勇1,孙岩1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497KB) ( )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髂股静脉血栓,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患肢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以及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门诊以彩超随访髂静脉通畅率。结果: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100%(平均7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4)万元,平均7.7万元。30例随访1~31个月,平均11个月,2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者髂静脉通畅率100%,5例单纯球囊扩张者髂静脉再通率0~2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临床应用困难,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消化道瘘
    张红卫,黎洪浩,王捷
    2007, 27(03): 1-216. 
    摘要 ( )   PDF(290KB) ( )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后消化道瘘病人在B超定位局麻下经皮穿刺置管或经原手术切口破溃处放置腹腔冲洗管和引流管,进行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全组病人的消化道瘘均治愈,瘘道愈合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6 d。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1例出现腹腔出血,无腹腔感染、皮肤破溃感染及脓毒症等并发症。结论: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方法。

    桥本病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探讨
    吴唯1,李小荣1,唐中华2,房献平2,钱立元1,吴君辉1
    2007, 27(03): 1-191. 
    摘要 ( )   PDF(313KB) ( )  

    目的:总结桥本病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84-2003年手术治疗189例桥本病,对其中76例并发甲状腺其他疾病的桥本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均并发甲状腺结节,其中桥本病并存甲状腺癌24例(31.58%),淋巴瘤3例(3.95%),甲状腺腺瘤8例(10.53%),甲状腺机能亢进2例(2.63%),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50.00%),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1例(1.32%)。根据病理检查采取了不同范围的手术方式。术后均服用甲状腺素片,并随访。因患淋巴瘤死亡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结论: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行手术治疗,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获得正确诊断的有效方法,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应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防止甲状腺功能低下。

    专题笔谈
    炎症性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07, 27(03): 1-240. 
    摘要 ( )   PDF(49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