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07-06-27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评述
    述评
    专题笔谈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评述
    近半世纪胃癌外科治疗变革与现状
    陈峻青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488KB) ( )  
    述评
    重视血管损伤的诊治原则
    王深明
    2007, 27(07): 1-554. 
    摘要 ( )   PDF(301KB) ( )  
    专题笔谈
    血管损伤影像学诊断及术前评估
    景在平,郭明金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495KB) ( )  
    述评
    腹部外科手术中意外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姜洪池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325KB) ( )  
    专题笔谈
    颈部血管损伤处理原则
    符伟国,王利新
    2007, 27(07): 1-516. 
    摘要 ( )   PDF(669KB) ( )  
    肝移植手术中的血管重建
    陆敏强
    2007, 27(07): 1-554. 
    摘要 ( )   PDF(471KB) ( )  
    胸腹部大血管损伤的处理
    陈忠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684KB) ( )  
    四肢血管损伤诊治原则
    吴丹明,周玉斌
    2007, 27(07): 1-530. 
    摘要 ( )   PDF(464KB) ( )  
    医源性血管损伤
    黄新天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671KB) ( )  
    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
    刘昌伟,郑月宏
    2007, 27(07): 1-530. 
    摘要 ( )   PDF(511KB) ( )  
    胰腺癌根治联合血管切除及血管重建
    苗毅,戴存才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664KB) ( )  
    腹膜后肿瘤术中联合血管切除及血管重建
    李荣,郑伟
    2007, 27(07): 1-530. 
    摘要 ( )   PDF(472KB) ( )  
    论著
    术前诊断为胰腺癌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阴性结果病例分析
    张建伟a,王成锋a,赵平a,刘骞a,张智慧b,单毅a,赵东兵a
    2007, 27(07): 1-513. 
    摘要 ( )   PDF(445KB) ( )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胰腺癌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阴性结果病例的临床意义和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术前诊断为胰腺癌,术中FNAC结果阴性的33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其中30例为真阴性病例,肿物为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所致;3例为假阴性病例,术后出现肿块增大,肿瘤多发转移。结论:慢性胰腺炎(CP)是出现阴性结果的主要因素,肿瘤体积大小、生长方式和术者取材技术决定FNAC的准确性。应提高对慢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改进穿刺取材和制片技术可以降低假阴性率。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应用器械吻合342例分析
    刘超,徐琳,刘宝善,燕锦,郑阳春,左明
    2007, 27(07): 1-530. 
    摘要 ( )   PDF(2445KB) ( )  

    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采用器械吻合的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实施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并器械吻合术的342例病人进行分析。根据Dukes A、B、C分期,肿瘤下切缘的距离分别为2cm(134例),3cm(136例),4cm(72例)。结果:342例顺利完成手术,发生术后吻合口瘘11例(3.2%),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73例(21.3%)。术后每日排便次数,住院期间平均(4.3±5.2)次,2个月后平均(2.5±3.1)次,3个月后趋于正常。局部复发率为11.8%(40/342),5年存活率为68.8%(235/342)。结论:在保证癌的根治及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的器械吻合术可以保存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61例治疗分析
    李晓曦, 李松奇,胡作军,叶财盛, 陈浩鑫, 王深明
    2007, 27(07): 1-516. 
    摘要 ( )   PDF(471KB) ( )  

    目的:探讨动脉瘤切除和动脉结扎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2例因吸毒致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切除动脉瘤,局部清创和血管结扎。结果:无术后死亡,无术后大出血及截肢。平均随访32个月(3个月至4年),2例有轻度的间歇性跛行。结论: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须紧急手术治疗。动脉瘤切除、动脉结扎和彻底的局部清创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安全、有效,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颈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孙占峰,姜维良,孙庆峰,张英男,马军,王海涛
    2007, 27(07): 1-505. 
    摘要 ( )   PDF(472KB) ( )  

    目的:探讨颈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颈动脉损伤的临床资料。颈外动脉损伤4例,颈总动脉损伤3例,颈内动脉损伤1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医源性颈动脉损伤4例。结果:行颈外动脉结扎4例,颈总动脉修补2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7例,覆膜支架植入2例,抗凝溶栓1例。死亡1例,偏瘫、失语1例,Horner综合征5例,声音嘶哑、饮水呛咳5例,7例痊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止血,修复血管,尽快恢复颈动脉血流和必要的脑保护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傅斌生,蔡常洁,易述红,张彤,许赤,汪根树,李华,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2007, 27(07): 1-516. 
    摘要 ( )   PDF(2355KB) ( )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段建平1,廖宣明1,梅建民2,余昌中2
    2007, 27(07): 1-505. 
    摘要 ( )   PDF(476KB) ( )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0月南雄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87.1%(27/31)。31例均行手术治疗,共行胆道重建修复手术41例次,其中行2次手术5例,3次以上(含3次)3例。29例随访3个月至7年。疗效优良率达82.8%。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熟悉胆道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肝外三管的辨认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方法。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腹股沟疝142例报告
    蔡小勇,卢榜裕,陆文奇,黄飞,黄玉斌,江文枢,刘祖军,宴益核,秦诚
    2007, 27(07): 1-523. 
    摘要 ( )   PDF(322KB) ( )  

    目的: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TEP)的成功经验。探讨TEP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42例(169例次)腹股沟疝病人行TEP手术的临床资料。直疝40例次,斜疝129例次;单侧疝115例,双侧疝27例;其中复发疝29例。结果:142例病人共行169次TEP手术,3例中转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TAPP)术。手术时间30~182min(平均单侧69min,双侧106min)。术后无须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5~12d,平均7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18例(10.65%),术后腹股沟区疼痛4例,膀胱损伤1例。随访3个月至3年8个月,术后复发1例(为早期开展手术的病例)。结论: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在各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TEP手术优点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74例诊治分析
    张弢,王明亮,臧潞,陆爱国,毛志海,李健文,董峰,蒋渝,郑民华
    2007, 27(07): 1-505. 
    摘要 ( )   PDF(302KB) ( )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96年5月至2006年2月治疗XGC 7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别。结果:74例中47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39min,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9.4min,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开腹组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8.3 d;腹腔镜组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7 d,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的手术中转率为106%。结论:手术是治疗XGC最有效可行的方法,腹腔镜手术因其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存在明显优势,可以作为治疗XGC的首选方法。

    单丝聚丙烯纺织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陈燕昌,黄鹤光,陆逢春,陈先强,陈大良
    2007, 27(07): 1-533. 
    摘要 ( )   PDF(312KB) ( )  

    目的:探讨单丝聚丙烯纺织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在腹膜前置入单丝聚丙烯纺织补片(Kugel和Modified Kugel补片)治疗193例203侧腹股沟疝的效果。结果:单侧手术时间25~90min,平均(41.6±15.2)min,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和进食,血肿1例,无术后感染,早期复发1例。结论:单丝聚丙烯纺织补片适合修复各型腹股沟疝,并发症少,恢复快。Kugel和Modified Kugel两种补片修复腹股沟疝各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