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浅谈外科医生应具备的法律知识
    孙东东a,聂学b
    2008, 28(01): 1-2,9. 
    摘要 ( )   PDF(1978KB) ( )  
    外科医师的利益冲突
    丛亚丽
    2008, 28(01): 3-4. 
    摘要 ( )   PDF(1783KB) ( )  
    普通外科医师人文素质培养
    顾晋
    2008, 28(01): 5-6. 
    摘要 ( )   PDF(1758KB) ( )  
    述评
    外科医生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实践
    杨镇
    2008, 28(01): 7-9. 
    摘要 ( )   PDF(2839KB) ( )  
    从Halsted谈外科基本原则
    姜洪池,陆朝阳
    2008, 28(01): 10-11. 
    摘要 ( )   PDF(1814KB) ( )  
    专家论坛
    乳腺癌诊治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刘荫华
    2008, 28(01): 12-14. 
    摘要 ( )   PDF(2559KB) (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循证医学评价
    张忠涛
    2008, 28(01): 15-17. 
    摘要 ( )   PDF(2642KB) ( )  
    应重视无接触分离技术在胰头癌根治术中应用
    靳大勇
    2008, 28(01): 18-19. 
    摘要 ( )   PDF(1627KB)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微创时代的损伤控制外科
    刘连新,尹大龙,姜洪池
    2008, 28(01): 20-21. 
    摘要 ( )   PDF(1870KB) ( )  
    青年外科医生微创技能培养
    孙备,张奇
    2008, 28(01): 22-24. 
    摘要 ( )   PDF(2680KB) ( )  
    腹腔间室综合征时腹腔开放技术的实施及并发症防治
    朱维铭
    2008, 28(01): 25-27. 
    摘要 ( )   PDF(2777KB) ( )  
    普通外科基本问题与基本技术
    胃肠外科吻合技术发展与应用
    刘凤林,秦新裕
    2008, 28(01): 28-29. 
    摘要 ( )   PDF(1926KB) ( )  
    普通外科腹部切口选择和正确操作
    伍晓汀,张明鸣
    2008, 28(01): 30-32. 
    摘要 ( )   PDF(2644KB) ( )  
    普通外科缝合技术训练与应用
    马榕,吕斌
    2008, 28(01): 33-34,3. 
    摘要 ( )   PDF(1828KB) ( )  
    清创术的正确实施
    梁廷波
    2008, 28(01): 35-37. 
    摘要 ( )   PDF(2765KB) ( )  
    无菌术的正确应用
    代文杰,张启龙
    2008, 28(01): 38-40. 
    摘要 ( )   PDF(2738KB) ( )  
    论著
    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殷文瑾,周力恒,陆劲松,柳光宇,狄根红,吴炅,沈坤炜,沈镇宙,邵志敏
    2008, 28(01): 41-43. 
    摘要 ( )   PDF(485KB) ( )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病人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2 214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生存及死亡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总存活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病人年死亡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死亡高峰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且该死亡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激素受体状态虽不改变病人的双峰型复发模式,但却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特点及处理
    蔡常洁,易述红,李敏如,汪根树,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2008, 28(01): 44-46. 
    摘要 ( )   PDF(2544KB) ( )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施行的34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8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6例)、肝炎复发(6例)以及肝动脉并发症(4 例)。34例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全组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9例(26.5%),明显高于首次肝移植的病死率(6.9%,46/671)(P<0.05)。死亡原因中感染占556%(5/9)。再次肝移植组术前感染率为32.4%(11/34),首次肝移植组为10.7%(72/6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组术后感染率为61.8%(21/34),首次肝移植组为46.3%(311/67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再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针对再次肝移植特点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提高再次肝移植的成功率。

    结扎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乔立柱a,张学文a,姜涛a,季德刚a,杨永生a,王春艳b,何尔斯泰a
    2008, 28(01): 47-49. 
    摘要 ( )   PDF(2169KB) ( )  

    目的:探讨结扎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行结扎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8例进行比较。结果:结扎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术中完成胆肠吻合的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两种术式具有相同的减黄效果,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结扎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近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仍须进一步观察。

    胰腺节段切除术在胰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吴文铭,赵玉沛,廖泉,张太平,戴梦华,刘子文
    2008, 28(01): 50-53. 
    摘要 ( )   PDF(2538KB) ( )  

    目的:总结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的28例胰腺良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胰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症状得到改善。术后胰瘘发生率14.2%(4/28)。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4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胰腺节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保存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适合于胰腺良性肿瘤病人。可以保存病人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胰腺术后腹腔感染和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胰瘘关系研究
    胡亚,赵玉沛,廖泉,杨盈赤,郭俊超
    2008, 28(01): 53-55. 
    摘要 ( )   PDF(2645KB) ( )  

    目的:探讨引起胰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及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的关系。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腺疾病病人临床资料。术后通过取样导管收集腹腔内手术区域的引流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及鉴定,用以分析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临床腹腔感染与胰瘘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胰腺疾病术后病人中,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在术后2h、1d、3d、7d和14d分别为2.7%(1/37)、27.3%(15/55)、45.8%(27/59)、70.3%(26/37)和87.5%(14/16)。60例病人手术区域引流液共进行了204次培养,获得67株细菌,最常见的为MRSCo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其次为粪肠球菌14.9%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9%。17例在术后10d内发生临床腹腔感染,22例发生胰瘘。利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胰瘘发生与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不相关;而与10d内临床腹腔感染相关。结论:胰腺术后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随引流时间延长而迅速上升,培养中无专性厌氧菌。术后胰瘘与术后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不相关,而与术后临床腹腔感染相关。

    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中应用
    孔颖,刘颖斌,王许安,马孝明,陈燕,陈德琴,翁伟宏,李江涛,曹利平,彭淑牖
    2008, 28(01): 56-58. 
    摘要 ( )   PDF(2345KB) ( )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脾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1999-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二级脾蒂离断术(离断组)与传统脾切除术(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离断组脾热、胰漏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生胰漏、脾热者多为脾大的病人。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病人脾热、胰漏的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脾脏较大的病人。

    加速康复外科用于直肠癌前切除病人价值探讨
    江志伟,黎介寿,汪志明,李宁,柳欣欣,李伟彦,朱四海,刁艳青,佴永军,黄小静
    2008, 28(01): 59-61. 
    摘要 ( )   PDF(2435KB) ( )  

    目的:比较直肠癌前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20例直肠癌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病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加速康复组),和同期22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的直肠癌病人(传统方法组)作对照。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排气时间、停止静脉输液的时间、营养状态的变化,和治疗费用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方法组相比,前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既有利病人术后器官功能的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与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姜军,李宁,朱维铭,黎介寿
    2008, 28(01): 62-64. 
    摘要 ( )   PDF(2610KB) ( )  

    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与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ever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SF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间31例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的SFC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结肠切除组(n=10)和联合切除组(n=21),经过对结肠镜、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检查结果的分析,分别行结肠次全切除和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手术成功。联合切除组随访1年后胃肠生活质量指标评分[(107.6±8.2)对(92.1±9.6)分]、便秘症状指标改善度[(73.6±8.2)%对(60.3±8.5)%]和便秘复发率(9.5%对60.0%)等方面明显好于结肠切除组。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和大便失禁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SFC较结肠次全切除术对于胃肠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是较为合理、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案。

    文献综述
    单独小肠移植和腹腔多脏器移植进展
    李元新,李宁
    2008, 28(01): 65-68. 
    摘要 ( )   PDF(3417KB) ( )  
    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状及展望
    嵇武,李宁,黎介寿
    2008, 28(01): 69-72. 
    摘要 ( )   PDF(3445KB) ( )  
    腹腔镜肝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蔡秀军,王一帆,戴益,虞洪,梁霄
    2008, 28(01): 73-74. 
    摘要 ( )   PDF(1819KB) ( )  
    病例讨论
    左侧结肠急性梗阻
    陈道瑾,王红鲜
    2008, 28(01): 75-75. 
    摘要 ( )   PDF(794KB) ( )  
    病案报告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破裂致腹腔大出血1例
    代文杰,朱化强,赵勇,刘锐,张启龙
    2008, 28(01): 76-76. 
    摘要 ( )   PDF(750KB) ( )  
    绒毛膜癌内脏多发性转移1例
    潘新亭a,李德春a,詹升华b,张子祥a,张逸a
    2008, 28(01): 77-78. 
    摘要 ( )   PDF(1382KB) ( )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和制剂选择
    秦环龙,杨俊
    2008, 28(01): 79-80. 
    摘要 ( )   PDF(186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