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5, Vol. 45 ›› Issue (07): 812-818.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5.07.16
王大广1,杨少康1,武 平2,房立军3,刘志成1,陈羽佳1,何其通1,所 剑1
摘要: 目的 筛选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AL)有预测价值和诊断效能的病人临床特征、血液学指标及其复合指标,并构建早期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胃结直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1195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训练集839例,验证集356例。收集病人临床特征指标以及术前、术后第1~3天血液学指标。根据有无AL发生分为AL组和非AL组,运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AL早期诊断模型,并验证模型效果。结果 1195例病人中83例(7.0%)发生AL。3种机器学习算法共筛选出8个差异性指标:术后第2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术后第3天,WBC、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WBC与淋巴细胞比值(WLR)、CAR。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的模型由术后第3天的WBC、WLR及CAR构成,P值为0.008、0.004和<0.0001,OR值为1.2(95%CI 1.08-1.35)、1.05(95%CI 1.01-1.08)及1.61(95%CI 1.39-1.87)。训练组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 0.786-0.916),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86.9%。在验证组中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95%CI 0.719-0.900),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67.3%。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前切除术的直肠癌病人,术后第3天WBC、WLR、CAR是术后发生AL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模型可早期诊断AL,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