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5, Vol. 45 ›› Issue (03): 346-350.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5.03.20
李思澄,任华建,任建安
摘要: 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90%,尤其在肠瘘等复杂腹部疾病中更易形成广泛而致密的粘连。精准评估腹腔粘连对优化治疗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当前腹腔粘连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影像学评估、生物标记物检测及手术探查。临床评估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提供粘连线索,但难以准确判断粘连部位和严重程度。影像学评估中,超声可显示腹腔内器官运动状态及内脏滑动征,但对深部粘连显示效果较差;常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仅能间接提示粘连存在;动态磁共振成像(Cine MRI)通过捕捉器官动态活动,评估准确率可达90%。生物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粘连严重程度相关,但特异性不足。手术探查虽为"金标准",但因其侵入性不适合常规诊断。腹腔粘连评分系统包括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粘连分级、Nair评分系统和临床粘连评分(CLAS),其中,CLAS结合了粘连相关并发症和再手术难度等多维参数,其观察者间可靠性高达0.95。精准评估腹腔粘连可指导手术入路选择、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及指导抗粘连策略应用。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多组学联合分析探索特异性分子网络;建立多模态数据综合评估体系;开发风险分层的评估体系;研发新型抗粘连材料和药物。尽管腹腔粘连评估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敏感度低、特异性不足、缺乏统一标准等挑战。开发精准、无创或微创的评估方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推动临床转化研究,是改善病人临床结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