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10): 1179-1185.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4.10.20
王静远,刘天舒
摘要: 由于存在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单药治疗生存获益有限,促使组合疗法的出现。双重阻断免疫疗法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上存在互补,但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双特异性抗体(bsAbs)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但双重ICIs组合疗法和bsAbs均有其局限性。双重ICIs组合疗法中的固定药物配对以及bsAbs中的固定抗体价态对其剂量、疗效和适应证施加了诸多限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和医疗成本的增加,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是需要长期探索的领域。另一方面,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给胃癌靶向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除高特异性的靶标结合特点,ADC类药物特有的“旁观者效应”使其在靶点低表达类人群中依然有效,扩大其应用人群范围。然而,抗原水平下调、缺失、突变导致ADC无法结合到靶点,内化通路产生缺陷或细胞膜上与运输相关的蛋白减少、溶酶体的蛋白水解和酸化功能损坏导致ADC无法分解,或者溶酶体膜表面的运输蛋白变少导致效应分子无法被运送到细胞质,可能影响ADC类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如何实现ADC类药物耐药逆转依然是今后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