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7): 798-804.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4.07.16
李珂璇1,荆琼优2,厉弘博1,吴 斌1,林国乐1,陆君阳1,邱辉忠1,孙曦羽1,牛备战1,徐 徕1,张冠南1,肖 毅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采用不同取标本位置对腹腔内和腹腔外吻合术后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728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外吻合474例,腹腔内吻合254例。2021年8月前,采用延长左上腹主操作孔取标本,行腹腔外吻合359例,腹腔内吻合154例;2021年8月后,采用延长中下腹观察孔取标本,行腹腔外吻合115例,腹腔内吻合100例。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对同期组间基线特征进行平衡,比较标本取出部位改变前后不同吻合方式病人术后短期结局情况。结果 (1)采用延长左上腹主操作孔取标本期间,与腹腔外吻合组比较,腹腔内吻合组病人手术时间延长,总并发症、腹腔感染、腹腔感染(不含吻合口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延长中下腹观察孔取标本期间,与腹腔外吻合组比较,腹腔内吻合组病人清扫淋巴结数目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并发症、Clavien-Dindo Ⅲ~Ⅳ级并发症、腹腔感染(含或不含吻合口漏)、吻合口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腹腔内吻合病人中,与取标本位置改良前相比,改良后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总并发症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取标本位置由左上腹主操作孔改为中下腹观察孔,腹腔内吻合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故应避免经主操作孔取标本,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