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1): 115-119.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4.01.19
• 文献综述 • 上一篇
王革非
摘要: 肠瘘是胃肠外科术后尚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后继可能引起腹腔感染、脓毒症、腹腔高压、腹腔大出血、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慢性危重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肠瘘并发的腹腔感染是高死亡危险的始动因素,导致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应基于肠瘘发生早期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合腹部症状、生命体征、细菌学与感染标记物检测以及小肠造影CT等检查及时精准诊断。遵循损伤控制理念,采取阶段性治疗策略,明确肠瘘所处阶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与治疗目标。重点关注肠瘘引起的腹腔感染,可以采用递增式治疗方案。内镜下夹闭技术可以促进肠瘘愈合,对于不能自行愈合的肠瘘,在腹腔粘连松解、营养状况改善、器官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实施确定性手术。再发肠瘘是令人沮丧的并发症,但再发肠瘘的治疗策略与初发肠瘘相同,只要继续努力,再发肠瘘也可能得到治愈。肠空气瘘是特殊类型肠瘘,使用3D打印肠瘘支架进行肠腔隔绝可以控制瘘口肠液流出,从而可以充分实施肠内营养,为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进行消化道重建与腹壁缺损修复创造条件。如何早期精准诊断肠瘘及腹腔感染仍然是一大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提供解决方案。如何在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肠瘘的同时兼顾肿瘤的治疗以及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以降低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瘘及肠瘘复发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