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胶囊内镜20年发展与展望
    廖 专, 李兆申
    2022, 42(1): 1-7.  DOI: 10.19538/j.nk2022010101
    摘要 ( )   PDF  
    专题笔谈
    小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 婷, 朱佳慧, 廖 专
    2022, 42(1): 8-12.  DOI: 10.19538/j.nk2022010102
    摘要 ( )   PDF  

    小肠曾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而成为消化系统的检查盲区,自第一个批准用于临床的胶囊内镜上市以来,其简便、安全、无创的特点使小肠胶囊内镜被公认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用于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等小肠疾病。文章就小肠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上消化道胶囊内镜发展与创新
    何 晨, 蒋 熙, 潘 骏, 廖 专, 王洛伟
    2022, 42(1): 13-17.  DOI: 10.19538/j.nk2022010103
    摘要 ( )   PDF  
    上消化道疾病高发,传统插管式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和“金标准”。为了更舒适无创的检查上消化道黏膜,多项研究提出了上消化道胶囊内镜的概念,但是由于上消化道各部位解剖与生理结构的差异,目前可以使用的胶囊内镜如单纯被动式、磁控式、线控式、磁控联合线控式以及侧视胶囊内镜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上消化道整体黏膜情况的观察。文章试图通过介绍适用于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检测的胶囊内镜,分析各内镜的诊断效能及其不足,探讨未来上消化道胶囊内镜可能的发展方向。
    结肠胶囊内镜探索与展望
    谢金金, 朱佳慧, 廖 专, 柏 愚
    2022, 42(1): 18-22.  DOI: 10.19538/j.nk2022010104
    摘要 ( )   PDF  
    结肠胶囊内镜(colon capsule endoscopy,CCE)是胶囊内镜家族的新成员,它的出现将推动全消化道胶囊检查的实现。经过不断的探索,两代CCE在电池续航能力、自主控制及精准定位等技术上有所改进,在筛查结肠癌、监测炎症性肠病方面拥有了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CCE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让读者了解其临床操作流程及适用人群,并对其面临主要难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功能性胶囊内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佳慧, 叶 鋆, 钱阳阳, 廖 专, 李兆申
    2022, 42(1): 23-28.  DOI: 10.19538/j.nk2022010105
    摘要 ( )   PDF  
    功能性胶囊(functional capsule endoscopy,FCE)是由无线胶囊内镜(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WCE)迅速发展而派生出的具有视频功能之外其他功能的无线胶囊系统。由于WCE的尺寸优势和光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更多功能整合在了WCE上。FCE不仅在诊断方面帮助WCE实现了与传统内镜下相似的活检、超声探测等诊断功能,甚至能够进行止血、减肥、灭菌、促排便、靶向给药等多种治疗,是新时代医工结合的重要产物。文章叙述了FCE近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及临床现状,并归纳其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胶囊内镜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王奇雯, 蒋 斌, 潘 骏, 廖 专, 李兆申
    2022, 42(1): 29-33.  DOI: 10.19538/j.nk2022010106
    摘要 ( )   PDF  
    以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为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提供了一种高效而准确的自动图像识别方法,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在多项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人工智能在多病变分类诊断、胶囊内镜定位、内镜质量控制、胶囊内镜教学培训以及多场景应用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观察完整度的研究进展
    蒋 斌, 钱阳阳, 潘 骏, 廖 专
    2022, 42(1): 34-39.  DOI: 10.19538/j.nk2022010107
    摘要 ( )   PDF  
    观察完整度是内镜检查中重要的质控指标。在上消化道检查中,胶囊内镜可对照传统胃镜通过核查各部位的主要解剖标志(如贲门齿状线、十二指肠乳头、胃角、胃窦、胃底等结构)进行大致判断,其结果与内镜光电技术、主动控制技术以及胃肠腔内清洁度、充盈度等因素有关。文章就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观察完整度的研究方法、现状及方向做一综述。
    胶囊内镜图像阅片质量和效率研究进展
    邱晓鸥, 钱阳阳, 廖 专
    2022, 42(1): 40-44.  DOI: 10.19538/j.nk2022010108
    摘要 ( )   PDF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因无痛无创、非侵入的特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检查适应证在各项临床研究中不断得以完善,作为消化道系统无创性诊断的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CE具有方便、快捷、舒适等优势,但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图片给对临床医生带来较大的阅片压力,快速且可靠地阅片成为临床医师的挑战。如何高效准确地进行胶囊内镜图像阅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研究与展望
    何 晨, 朱佳慧, 廖 专, 李兆申
    2022, 42(1): 45-49,54.  DOI: 10.19538/j.nk2022010109
    摘要 ( )   PDF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因其使用方便、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及对消化道的可视化程度高,是受患者普遍接受的胃肠道体检方案,已经成为了小肠内镜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但是,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规范。文章拟通过归纳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等多份指南对胶囊内镜操作、报告、培训的要求,总结胶囊内镜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归纳其在COVID-19流行背景下的应用情景,探讨胶囊内镜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胶囊内镜教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胶囊内镜常见临床不良事件及预防研究
    王元辰, 潘 骏, 廖 专, 李兆申
    2022, 42(1): 50-54.  DOI: 10.19538/j.nk2022010110
    摘要 ( )   PDF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在20年的发展中因其能够无创检查消化道而在全球得以广泛运用。但在临床应用中CE仍有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CE滞留、检查不全、吞咽困难及误吸,值得我们高度重视。CE滞留因其存在肠梗阻、肠穿孔的风险而备受关注,克罗恩病是CE滞留最主要的原因,可通过探路胶囊评估滞留高危患者肠道的通畅性而避免CE滞留的发生。食管检查不全可通过提升CE拍摄频率和系线牵拉对抗重力提高检查完成率;胃腔检查通过磁场操控CE运动以及提升胃清洁度,提高胃检查完成率;小肠和结肠检查不全是由于电池续航时间有限,可通过延长续航时间及减少胃通过时间等方式促进检查的完成。小儿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需要内镜辅助递送CE至胃十二指肠中。CE误吸极为罕见,多见于高龄患者,绝大多数可通过咳嗽自行排出。充分掌握CE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规避措施对于推广CE的临床应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指南与共识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
    王 岚, 易 群,
    2022, 42(1): 55-59.  DOI: 10.19538/j.nk2022010111
    摘要 ( )   PDF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PH)属于第3类PH,是临床中最常见的PH类型之一,其存在显著影响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患者的预后。《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对该类PH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进行了推荐。建议首选超声心动图对该类PH进行无创筛查,在特定条件下行右心导管(RHC)检测。对存在重度PH的该类患者,需鉴别合并其它类型PH。治疗应强调原发疾病治疗,推荐长期氧疗,不推荐常规给予靶向药物治疗。同时也建议将优化肺部疾病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转诊至PH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