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专家论坛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慢性肾小球肾炎降尿蛋白的策略
    赵明辉
    2021, 41(12): 1001-1003.  DOI: 10.19538/j.nk2021120101
    摘要 ( )   PDF  
    尿蛋白是慢性肾炎进展的危险因素,利用非免疫抑制疗法降尿蛋白是临床上关注的问题。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降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基础上,限制钠盐摄入和(或)使用利尿剂均可提高AECI和(或)ARB降尿蛋白的效果。进一步联合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则兼具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专题笔谈
    嗜酸细胞性肺疾病的诊断思路
    蒋捍东, 陈 碧
    2021, 41(12): 1004-1006,1011.  DOI: 10.19538/j.nk2021120102
    摘要 ( )   PDF  
    肺组织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一组异质性肺部疾病称为嗜酸细胞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EL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是诊断 ELD 的首要线索,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高并不能排除EL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诊断ELD的重要手段,多数情况下肺活检不是必需的诊断手段。ELD的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结合临床影像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寄生虫感染
    郑梦凝, 叶贤伟
    2021, 41(12): 1007-1011.  DOI: 10.19538/j.nk2021120103
    摘要 ( )   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常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寄生虫感染是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的病因之一,但是往往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包括肺吸虫、包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原虫、蛔虫、钩虫等,主要通过激活辅助性T细胞,释放白介素-5等炎症因子导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临床表现根据寄生虫类型及寄生虫累及部位不同而呈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治疗上主要是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口服驱虫药,重症患者可予激素治疗,生物制剂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张筱娴, 文俊杰, 欧昌星, 张清玲
    2021, 41(12): 1012-1017,1034.  DOI: 10.19538/j.nk2021120104
    摘要 ( )   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清中可检出ANCA为特征的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血管,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具有促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的多功能细胞,目前,嗜酸性粒细胞与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关系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MPA 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较健康对照者降低,GPA 局部组织中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对于EGPA,嗜酸性粒细胞的组织浸润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其诊断的重要分类标准之一,也是其治疗的重要靶点。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苏新明
    2021, 41(12): 1018-1020.  DOI: 10.19538/j.nk2021120105
    摘要 ( )   PDF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013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ISHAM)制定了ABPA诊断的新标准,并提出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界值。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ISHAM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了适用于中国的ABPA诊断标准,将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纳入其中。在治疗上,除常规的口服激素和抗真菌药联合治疗外,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如抗IgE抗体、抗白细胞介素(IL)-5抗体、抗IL-4/13抗体均可使ABPA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
    药物引起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张凤芹, 董睿涵, 张惠兰
    2021, 41(12): 1021-1025.  DOI: 10.19538/j.nk2021120106
    摘要 ( )   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 /L时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原因有很多种,但药物诱导是其常见原因之一。文章着重阐述哪些药物能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其可能机制、临床症状和相关诊疗。
    指南与共识
    《亚太肾病学会关于正确使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的建议》解读
    李 菁, 郝传明
    2021, 41(12): 1026-1029.  DOI: 10.19538/j.nk2021120107
    摘要 ( )   PDF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是一类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治疗肾性贫血的新药物。近年来,多项HIF-PHI的临床试验相继完成,一些HIF-PHI已经获批上市。文章就HIF-PHI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HIF-PHI对于红细胞生成和铁代谢的作用,以及使用HIF-PHI需要关注的安全性问题做一个简述。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钱君岩, 赵久良, 王 迁, 李梦涛, 曾小峰
    2021, 41(12): 1030-1034.  DOI: 10.19538/j.nk2021120108
    摘要 ( )   PDF  
    肺动脉高压(PH)是结缔组织病(CT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中,以第一大类PH,即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最为常见。因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PAH已成为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针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发布的《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中CTD相关PAH部分的推荐意见进行解读,提倡CTD相关PAH的早期筛查、精确诊断、全面评估和精准治疗,以期改善CTD相关PAH患者的长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专家论坛
    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现状
    王安琪, 费允云, 张 文
    2021, 41(12): 1035-1039.  DOI: : 10.19538/j.nk2021120109
    摘要 ( )   PDF  
    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并逐渐进展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对IgG4-RD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IgG4-R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取得很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