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朝阳, 蔡广研
    2021, 41(11): 913-916.  DOI: 10.19538/j.nk2021110101
    摘要 ( )   PDF  
    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最主要的替代治疗方式,中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data system,CNRDS)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血液透析总人数已超63万,几乎是2011年血液透析人数的3倍,且其中老年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多,其共存疾病、多重用药等原因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使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为改善老年透析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提供实践指南,文章就上述人群透析及与预后影响因素等特点做一综述。
    血液透析并发心力衰竭的防治新进展
    刘卫华, 林紫宁, 洪富源
    2021, 41(11): 917-921.  DOI: 10.19538/j.nk2021110102
    摘要 ( )   PDF  
    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心脏血管病变,常见如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心肌病变,导致心脏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室肥厚和心脏扩张,而心力衰竭是这些过程的共同结果。由此可见,控制心力衰竭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和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症状及防治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简述。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治进展
    万慧婷, 邢昌赢
    2021, 41(11): 922-925,930.  DOI: 10.19538/j.nk2021110103
    摘要 ( )   PDF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常见的血管病变,可加重心脏后负荷,可导致心脏缺血、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从而导致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增高。血管钙化根据发生位置主要可分为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VC在CKD中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且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VC治疗方法。文章就目前血液透析患者VC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影响的思考
    王 楠, 林洪丽
    2021, 41(11): 926-930.  DOI: 10.19538/j.nk2021110104
    摘要 ( )   PDF  
    血液透析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中分子及蛋白结合毒素清除不充分,诱发或加重了各种透析相关并发症,并显著影响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文章从尿毒症毒素清除效力角度,针对心血管疾病、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淀粉样变性等并发症以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分析和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透析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临床常见慢性传染病的特点及其危害
    张 翀, 窦晓光
    2021, 41(11): 931-934.  DOI: 10.19538/j.nk2021110105
    摘要 ( )   PDF  
    慢性传染病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但因病原体长期存在,将导致全身多器官受累,最终引起患者多器官衰竭,出现后遗症、肿瘤,甚至死亡。文章就慢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危害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早期治疗慢性传染病。
    耐多药结核病全口服短程治疗新进展
    李 蓉, 孙 峰, 李 杨, 翁涛平, 葛诗佳, 张云桂, 张文宏
    2021, 41(11): 935-940.  DOI: 10.19538/j.nk2021110106
    摘要 ( )   PDF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和健康安全的传染病。抗结核治疗不规范以及耐药结核菌的人际传播都能导致新发的耐多药结核病例,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毒性大,治疗失败率和疾病复发率高,亟需新的治疗思路来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结局。随着更多疗效性及安全性更优的口服药物问世,全口服短程治疗有望成为未来耐药结核病治疗的主要策略,文章将综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愈策略
    安子英, 丁 洋
    2021, 41(11): 941-945.  DOI: 10.19538/j.nk2021110107
    摘要 ( )   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部门战略目标“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健康的威胁”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慢性乙型肝炎追求HBsAg清除不仅表示获得了临床治愈,同时也可最大幅度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抗HBV治疗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α获得临床治愈的比例低,研发针对HBV生命周期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势在必行。文章对基于干扰素α(IFNα)的序贯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的研究和抗HBV新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多途径、多靶点、多药物联合或序贯应用,可能成为实现慢性HBV感染的临床治愈策略。
    慢性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张永花, 张红梅, 再吐娜·买买提明
    2021, 41(11): 946-948.  DOI: 10.19538/j.nk2021110108
    摘要 ( )   PDF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性且非特异性,若不及时诊治或者治疗不彻底,可以发展为慢性布鲁菌病。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可能已无发热,多为骨关节损害或类似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文章现将慢性布鲁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布鲁菌病的认识,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和联合抗菌药物并延长疗程,减少布鲁菌病的慢性化。
    中国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
    谢琴秀, 徐 楠, 郜玉峰
    2021, 41(11): 949-953.  DOI: 10.19538/j.nk2021110109
    摘要 ( )   PDF  
    近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年报告病例数约3000例,主要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以恶性疟原虫感染为主,男性青壮年是主要人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伤寒、血液系统疾病等约20种疾病,关注是否来自疟疾疫区,及时行疟原虫相关检测并给予规范的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燃率,以早日实现中国消除疟疾计划。
    指南与共识
    《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解读
    梅长林
    2021, 41(11): 954-959.  DOI: 10.19538/j.nk2021110110
    摘要 ( )   PDF  
    慢性肾脏病是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费用贵,亟需重视及加强管理。为此,中国肾脏病专家组结合最新国内外文献、中国肾脏病诊疗现状以及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并于2021年8月在《中华肾脏病杂志》发表。该管理规范对于提高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对管理规范进行解读,以期为肾脏病同行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