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导航切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许可声明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Select
重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达标治疗
王嘉凯, 杨娉婷
2021, 41(
9
): 737-740. DOI:
10.19538/j.nk2021090101
摘要
(
)
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治疗中引入达标治疗理念已近10年,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SLE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状态,但目前定义及评价体系仍存在争议。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预防疾病复发及累积损伤对于改善狼疮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新型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应用提高了疾病缓解率,很多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长期科学的评估。文章阐述SLE达标治疗的理念,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SLE的治疗进展,提高SLE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专题笔谈
Select
狼疮肾炎诊治进展
朱延通, 冯学兵
2021, 41(
9
): 741-744. DOI:
10.19538/j.nk2021090102
摘要
(
)
PDF
近年来狼疮肾炎(LN)的诊治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2018年国际肾脏病学会联合肾脏病理学会对狼疮肾炎的病理分类进行了修订,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狼疮管理建议得到更新,2019年中国LN诊断和治疗指南重点推荐了LN多靶点治疗策略。此外,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贝利尤单抗等治疗LN的研究也陆续问世,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LN治疗的认识。文章对近期LN的进展进行了回顾,着重于肾活检时机、治疗目标、药物选择以及药物减停这几个关键问题,以期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Select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乔鹏燕, 张莉芸,
2021, 41(
9
): 745-748. DOI:
10.19538/j.nk2021090103
摘要
(
)
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APS)是指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且伴抗磷脂抗体(aPL)的一组综合征。SLE是继发性APS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包括SLE本身和APS两个方面,治疗该疾病需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不同分层予不同的抗凝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预后。
Select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损害
杨吉娟, 池淑红
2021, 41(
9
): 749-752. DOI:
10.19538/j.nk2021090104
摘要
(
)
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征是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导致多器官受累。肺损害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胸膜疾病、急性狼疮性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呼吸道疾病、肺萎缩综合征、肺恶性肿瘤和感染等。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如少量胸腔积液)到威胁生命的疾病(如急性狼疮性肺炎或弥漫性肺泡出血)。根据肺部受累类型和严重程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以及干细胞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免疫抑制剂本身所致肺损害。
Select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胃肠道损伤
杨华夏
2021, 41(
9
): 753-756. DOI:
10.19538/j.nk2021090105
摘要
(
)
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胃肠道损伤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类疑难复杂的疾病表型。SLE胃肠道受累的临床表现多样,鉴别诊断困难,疾病严重度易被低估。可表现为肠系膜血管炎、假性肠梗阻、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肝炎、胰腺炎、急性无石性胆囊炎、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与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等。早期识别胃肠道损伤的临床表型,积极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充分的胃肠道支持治疗有助于缓解SLE病情活动,并改善预后。
指南与共识
Select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21, 41(
9
): 757-784. DOI:
10.19538/j.nk2021090106
摘要
(
)
PDF
Select
《中国肾性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孙雪峰
2021, 41(
9
): 785-788. DOI:
10.19538/j.nk2021090107
摘要
(
)
PDF
肾性贫血诊疗是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肾性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系统介绍了肾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文章就该指南针对的临床问题进行解读,为临床医生认识、理解及合理应用该指南,提供指导和帮助。
Select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分层
王 娜, 季颖群
2021, 41(
9
): 789-793. DOI:
10.19538/j.nk2021090108
摘要
(
)
PDF
近10余年来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诊治取得了显著进步,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范危险分层、起始药物联合、长程序贯治疗和动态预后评估等不断优化的治疗策略。回顾过去30余年,研究人员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多项参数不断地更新和完善PAH危险分层量表,使其能够精准预测患者短期内的死亡风险,并根据不同的危险分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动态更新危险分层信息,从而精准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文章将对PAH危险分层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