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本刊特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与疾病长期预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盛秋菊,韩超,丁洋,窦晓光
    2020, 40(6): 441-445.  DOI: 10.19538/j.nk2020060101
    摘要 ( )   PDF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如
    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
    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我国CHB防
    治指南进行了更新,为临床上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将结合CHB抗病毒治疗与疾病长期
    预后的关系,对指南中抗病毒治疗目标、治疗适应证选择、药物选择、治疗疗程及特殊人群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与不良临床结局
    吴文煜,李维娜,宁琴
    2020, 40(6): 446-450.  DOI: 10.19538/j.nk2020060102
    摘要 ( )   PDF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的自然病程十分复杂,受到宿主、病毒、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了
    解HBV的生活周期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分期以及相关预后非常重要,对于疾病
    的临床治疗也会有很大帮助。文章结合最新的主流观点,探讨HBV感染的自然史以及相关的不良临床结局。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终点标志物研究进展
    刘志红,零小樟,江建宁
    2020, 40(6): 451-456.  DOI: 10.19538/j.nk2020060103
    摘要 ( )   PDF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核苷(酸)类药物(NAs)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肝(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由于难以清除肝组织内的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从而治愈乙肝,现有指南均推荐对患者进行1~3年不等的巩固治疗或长期治疗。然而,长期治疗又给
    患者带来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压力。如何确定这些患者的治疗终点以及部分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停药,是极具争议
    的临床问题。目前针对CHB的抗病毒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寻找能够真实反映cccDNA的存在及活性,用于NAs药
    物治疗评价患者病毒学治疗终点的血清学标志物,为接受NAs治疗的CHB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停药风险指导。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骆长玲,曹颖,谢雯
    2020, 40(6): 457-460.  DOI: 10.19538/j.nk2020060104
    摘要 ( )   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肝硬化后,肝病继续进展,可能发生失代偿或肝细胞癌(HCC)。早期研究表明,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率、病死率和HCC发生率更高,预后通常更差。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并提高生存率,甚至实现再代偿(recompensation),从而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延长患者无移植生存时间。
    本刊特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血液细胞学指标变化——疾病诊断和发展的预警
    刘晓庆,张闰,何广胜
    2020, 40(6): 461-465.  DOI: 10.19538/j.nk2020060105
    摘要 ( )   PDF  
    新型冠状病毒(2019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病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很常见。研究发现感染初期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减少,CD4+T及CD8+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也可见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下降。随着病情加重,淋巴细胞持续严重减
    少。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与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关联。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活化加重了肺和其他组织免疫损伤,导致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血小板消耗增加。文章对
    COVID-19引起的造血异常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