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专家经验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从致病因素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防治策略
    徐书杭,刘 超
    2018, 38(10): 881-884.  DOI: 10.19538/j.nk2018100101
    摘要 ( )   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X染色体失活偏移和生育可能是女性好发AITD的重要原因。甲状腺特异基因和免疫调节基因可能是AITD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的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硒、碘、维生素D、部分药物、感染和应激等因素都可能参与AITD的发病和进展。识别这些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AITD。

    专题笔谈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孔 磊,赵家军
    2018, 38(10): 885-887.  DOI: 10.19538/j.nk2018100102
    摘要 ( )   PDF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随着散发病例的累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即使没有获得病理标本,也可临床诊断。该病患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极易漏诊、误诊,需与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垂体脓肿、Rathke囊肿、继发性垂体炎、垂体转移瘤等疾病鉴别。

    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之路
    曹艳丽,单忠艳
    2018, 38(10): 888-891.  DOI: 10.19538/j.nk2018100103
    摘要 ( )   PDF  

    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机制很复杂,涉及多种细胞不同的信号通路。非特异性的全身性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因此,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试图通过靶向作用于特定分子或通路免疫抑制来阻止B细胞破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进展,主要包括针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治疗和B细胞替代治疗两个方面,并对新的治疗方案提出了展望。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对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
    张 杨,高 莹
    2018, 38(10): 892-895.  DOI: 10.19538/j.nk2018100104
    摘要 ( )   PDF  

    育龄期女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阳性者多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增加妊娠并发症、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甚至影响子代神经智力发育。近年来,TPOAb阳性对妊娠结局和子代的影响亦逐渐引起重视。TPOAb阳性的女性流产、早产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其子代新生儿合并症、甲状腺功能、神经智力发育等亦可能受到影响。文章将结合相关临床研究侧重阐述甲状腺功能正常、单纯TPOAb阳性对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

    IgG4相关性疾病:从认知到展望
    陈国芳1,江 帆2,刘 超1
    2018, 38(10): 896-899.  DOI: 10.19538/j.nk2018100105
    摘要 ( )   PDF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作为新认识的一类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其疾病谱广泛,已得到临床各个学科的重视。患者主要表现为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血清IgG4水平升高及肿块样压迫症状。病理为诊断金标准,主要表现为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IgG4-RD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副反应明显且易复发。针对其发病机制以及糖皮质激素之外的治疗策略探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病例报道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狄红杰,陈国芳,刘 超
    2018, 38(10): 900-903.  DOI: 10.19538/j.nk2018100106
    摘要 ( )   PDF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是免疫耐受机制破坏导致多个内分泌腺体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遗传学特征等差异,APS被分为三类:APS-1型,APS-2型以及X连锁多内分泌腺功能障碍IPEX。APS-1型是由于自身免疫调节基因(AIRE)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APS-2型是一组多基因(HLA及非HLA基因)遗传相关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IPEX则与FOXP3基因突变相关。APS患者相关自身抗体的出现往往预示器官功能的损伤,诊断时测定自身抗体较基因检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及早精确诊断并采用免疫调节治疗有可能阻止器官发生不可逆免疫损伤。

    IgG4相关性眼病的诊治进展
    何志伟,陈国芳,刘 超
    2018, 38(10): 904-907.  DOI: 10.19538/j.nk2018100107
    摘要 ( )   PDF  

    IgG4相关性疾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为主要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当眼附属器受累时,通常以IgG4相关性眼病作为病名。文章描述了IgG4相关性眼病典型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并介绍了IgG4相关性眼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指南与共识
    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精简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会,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编委会
    2018, 38(10): 908-914.  DOI: 10.19538/j.nk2018100108
    摘要 ( )   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等
    2018, 38(10): 915-922.  DOI: 10.19538/j.nk2018100109
    摘要 ( )   PDF  
    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之一:指南概述
    张云霞1,2,3,谢万木1,2,3,翟振国1,2,3
    2018, 38(10): 923-925.  DOI: 10.19538/j.nk20181010
    摘要 ( )   PDF  

    肺血栓栓塞症(PTE)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2018版中国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结合近5年发表的系列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TE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资料,增加了基于中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中国PTE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文章将对2018版中国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的概述进行详尽解读。

    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之二:诊断策略
    韩 婧1,2,张 帅1,万 钧1
    2018, 38(10): 926-930.  DOI: 10.19538/j.nk2018100111
    摘要 ( )   PDF  

    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在2001版《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指南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而成。在诊断部分,新版指南提出了符合中国特点的PTE诊断策略推荐意见。文章将对此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解读,希望有助于广大医师深入理解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之三:治疗策略
    张 萌1,2,3,王丁一2,3,4,孙艺红5
    2018, 38(10): 931-935.  DOI: 10.19538/j.nk2018100112
    摘要 ( )   PDF  

    近年来,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2018版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在2001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针对目前PTE治疗领域诸多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更新的证据,提出了明确的推荐意见,如抗凝疗程、抗凝药物选择、溶栓方案及特殊问题的处理等,文章将对其重点内容和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专家经验谈
    关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临床思考
    邱明才
    2018, 38(10): 936-939.  DOI: 10.19538/j.nk2018100113
    摘要 ( )   PDF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临床上比较容易见到的疾病,但临床表现却不尽相同。垂体发病的人数远远超过想象,对中国人口质量的影响巨大。教科书中的诊断标准过于苛刻,所以明确诊断也十分困难,误诊和漏诊的病人很多。其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发生。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和性腺轴均低下者较少,但部分异常也是重要证据。对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整合起来分析,才能怀疑为垂体炎。在除外其他可引起垂体炎的继发性原因后,如结核、梅毒、朗罕氏细胞增多症、噬伊红肉芽肿等,临床可考虑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有文献认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诊断性治疗。小剂量的环孢素A(25 mg,每日2次)可以推荐使用治疗该病,但要注意肝损害。垂体活检的病理是诊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