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8-09-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医学新进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的研究历史 现状与展望
    张 政,李 鹏,张澍田
    2018, 38(9): 777-779.  DOI: 10.19538/j.nk2018090101
    摘要 ( )   PDF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攀升。结直肠癌转归及预后
    与病变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远远高于进展期的预后。因此开展并普及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下
    早诊早治是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降低相关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文章就结直肠癌筛查在我国的研究历史、
    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简要论述。

    专题笔谈
    炎症性肠病癌变的内镜筛查及化学预防
    李延青
    2018, 38(9): 780-783.  DOI: 10.19538/j.nk2018090102
    摘要 ( )   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5 倍,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癌变的累积风险逐渐增加。白光
    内镜结合随机活检是癌变筛查的通用方法,染色内镜结合靶向活检可以减少活检块数,增加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检
    出率。多数研究认为,5- 氨基水杨酸可以降低癌变风险,但仍有争议,而免疫抑制剂、熊去氧胆酸等其他药物预防癌
    变的风险并不确切。

    重视结直肠腺瘤癌变的精准防治
    吴静怡,曹海龙,王邦茂
    2018, 38(9): 784-787.  DOI: 10.19538/j.nk2018090103
    摘要 ( )   PDF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广泛重视。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防治结直肠腺
    瘤是减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烟酒摄入、体重、年龄
    及家族史等。结直肠腺瘤的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评价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开展筛查、生活方
    式的改善以及化学预防等方式,可对结直肠腺瘤癌变进行个体化精准防治。

    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
    袁思依,李景南
    2018, 38(9): 788-791.  DOI: 10.19538/j.nk2018090104
    摘要 ( )   PDF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直肠癌筛查是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分子标志物检测由于
    其无创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
    癌筛查中的应用情况。

    内镜新技术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
    胡东亚,李 鹏,张澍田
    2018, 38(9): 792-795.  DOI: 10.19538/j.nk2018090105
    摘要 ( )   PDF  

    近些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
    着人们的健康。结直肠癌的筛查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是改善
    患者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近年来,内镜新技术如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色素内镜等在临床逐步应用,
    对结直肠癌的早诊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指南与共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2018, 38(9): 796-813.  DOI: 10.19538/j.nk2018090106
    摘要 ( )   PDF  
    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解读
    张 政,张澍田,李 鹏
    2018, 38(9): 814-816.  DOI: 10.19538/j.nk2018090107
    摘要 ( )   PDF  

    近期,美国癌症协会2018 年新版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刊出,引起了巨大反响。指南中将无特殊风险人群筛查年
    龄提前了5 年,并明确建议其筛查终点时间;指南还列出了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6 类筛查项目,同时,
    不再强调筛查顺序或者多种筛查方式并行,而是由患者根据偏好以及支付能力等选择筛查项目,以提高依从性。我
    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任何指南及共识意见的执行均需符合我国国情。文章将新版指南的各项变动与我
    国现行的筛查方案进行对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做相关解读。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2018)
    李建平1,霍 勇1,陈韵岱2,高传玉3,李 勇4,苏国海5,孙宁玲6,唐熠达7,王继光8,魏 盟9,严晓伟10
    2018, 38(9): 817-820.  DOI: 10.19538/j.nk2018090108
    摘要 ( )   PDF  
    医学新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胡东亚,李 鹏,张澍田
    2018, 38(9): 821-823.  DOI: 10.19538/j.nk2018090109
    摘要 ( )   PDF  

    近些年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大部分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
    疗,5 年生存率可超过95%。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为局限在上皮层或黏膜固有层的病灶。目前主要通过超声内
    镜判断浸润深度,尽管超声内镜是一项较为准确的技术,但对于通过超声内镜判定食管癌分期也曾一度受到怀疑,
    认为没有临床意义。也有报道显示,高频探头对于区分浸润至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准确率为75%~95%,但其受人为
    因素影响大。因此,目前急需一项新型的技术来提高其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从而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光学
    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方式,它可以安全无创地提供具有深度层析信息的生物组织微
    解剖图像。此综述指出了食管癌目前的现状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原理,归纳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早
    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意义。

    基于罗马Ⅳ分类的食管反流高敏感疾病研究进展
    王 琪,王 琨,段丽萍
    2018, 38(9): 824-828.  DOI: 10.19538/j.nk2018090110
    摘要 ( )   PDF  

    罗马Ⅳ介绍了一种新的功能性食管疾病——反流高敏感。反流高敏感患者存在典型的烧心症状,其内镜及
    病理活检正常,pH 监测或阻抗-pH 监测正常,但存在反流事件诱发症状的依据。反流高敏感患者临床表现与胃食
    管反流病及功能性烧心相似,需行内镜检查、食管反流监测及高分辨食管测压以明确诊断。反流监测酸暴露正常,
    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SI) 或症状相关概率(symptom association probability,SAP) 对反流高敏感而言具有诊断意
    义。食管测压可除外主要食管动力障碍。反流高敏感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为周围和中枢神经敏化作用导致的食管
    高敏感,如细胞间隙增加、酸敏感受体上调、伤害感受器转换阈值降低、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磷酸化,以及精神
    心理异常等。反流高敏感患者治疗主要包括抗反流治疗及疼痛调节治疗,除传统治疗外,前列腺素EP1 受体拮抗剂
    ONO-8539 可改善酸诱发的烧心症状。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卓 玛,邱思远,王玉芳,唐承薇
    2018, 38(9): 829-834.  DOI: 10.19538/j.nk2018090111
    摘要 ( )   PDF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的一种,虽然病因和发病
    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态失衡、环境因素和免疫应答异常有关。因为存在上述不同的发病
    机制,预示着存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因此部分UC 成为难治性。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 虽经规范化、系统化治疗,
    但疗效不佳,不能长期缓解或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治疗极其困难,给临床医生带来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