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本刊特稿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进一步规范我国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肖志坚
    2018, 38(2): 89-92.  DOI: 10.19538/j.nk2018020101
    摘要 ( )   PDF  

    基于“起始”基因JAK2、CALR 和MPL 突变的检测,以及骨髓病理形态学分析的标准化和用MPN-10 对患者
    疾病相关症状负荷进行评估,使更为精准地诊断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成为可能。其诊断模式也已从“临床- 病
    理诊断”模式过渡到“临床- 病理- 分子诊断”模式。JAK2 抑制剂的上市,使改变MPN 患者自然病程成为可能。文
    章介绍了进一步规范中国现阶段 MPN 临床诊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专题笔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肖志坚
    2018, 38(2): 93-97.  DOI: 10.19538/j.nk2018020102
    摘要 ( )   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是一组少见的同时具有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特征
    的髓系肿瘤。近年的分子发现和病理形态特征使这组疾病的诊断愈趋精准。文章介绍了MDS/MPN 的临床和分子
    特征, 最近更新的诊断标准和现今的标准治疗。

    本刊特稿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治进展
    段明辉
    2018, 38(2): 98-103.  DOI: 10.19538/j.nk2018020103
    摘要 ( )   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通常被认为是BCR-ABL1 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中最惰性的类型,这是一
    组几乎均以JAK2、CALR 和MPL 基因突变为驱动的干细胞来源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精确区分ET 和“PMF,
    MF 前或早期(pre PMF)”对于预后和治疗均非常重要。对于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定义的ET 而言,由于生存
    期接近正常人群,因此,任何试图改变本病自然病程的治疗均是不合适的。相反,目前ET 的治疗目标首先是阻止血
    栓和出血并发症,其次是控制微循环症状。因此,应该按照患者血栓和出血危险进行个体化分层治疗。芦可替尼是
    全球第一个获批的JAK 抑制剂,其在其他类型MPN 的临床获益已被证实,但是,在ET 治疗中的长期疗效依然缺乏
    足够证据。

    专题笔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治进展
    陈苏宁
    2018, 38(2): 104-106.  DOI: 10.19538/j.nk2018020104
    摘要 ( )   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以红系增生、体质性症状、
    血栓性事件和对生存的影响为主要表现。近十余年来,随着对PV 分子机制了解的不断深入,PV 的诊断标准有了新
    的调整,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也在PV 的治疗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治进展
    李信阳,杨 威
    2018, 38(2): 107-112.  DOI: 10.19538/j.nk2018020106
    摘要 ( )   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是一种慢性克隆性髓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之归类于BCR-ABL1 阴性
    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并于2016 年对其诊断标准作出了更新,提出了“PMF,MF 前或早期(pre PMF)”和“PMF,
    明显纤维化期(overt PMF)”的概念,进一步鉴别了PMF 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PMF 患者常有体质性症状、
    恶病质、贫血、脾肿大和髓外造血(EMH),可有JAK2 ,CALR 或MPL 突变,异常细胞因子表达,骨髓纤维化,生存期
    缩短并可能向白血病进展。惟一的根治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脾切除、受累野放射等。近年来JAK 抑制剂的出现显著了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关注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报告结局
    江 倩
    2018, 38(2): 113-116.  DOI: 10.19538/j.nk2018020105
    摘要 ( )   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患者的寿命延长接近正常人群。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重要信
    息只能从患者处获悉,因此,将患者报告结局(PRO) 整合入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关注点之
    一。文章对PRO 的定义及其在CML 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吴 斌1,王恩第2
    2018, 38(2): 117-122.  DOI: 10.19538/j.nk2018020108
    摘要 ( )   PDF  

    肥大细胞增生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类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 是肥大细胞在真皮组织以外的
    一个或多个系统内克隆性增生。因为常并发克隆性血液系统非肥大细胞疾病,在诊断中易被忽视,在2017 年世界卫
    生组织(WHO)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型中,SM 增加了新的亚型。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如米哚妥啉(PKC412) 的研究,
    SM 的治疗效果较前有所改善。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
    宫子木1,2,Shimin HU1
    2018, 38(2): 123-126.  DOI: 10.19538/j.nk2018020107
    摘要 ( )   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升高超过25×109/L,且不伴有病态造血或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及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升高。
    CSF3R T618I 突变是CSF3R 的激活突变。近期的研究揭示了该突变在CNL 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目前,CSF3R 突
    变已经被纳入CNL 诊断标准。其他突变包括SETBP1 及ASXL1 ,也在疾病发病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药
    物治疗的反应有关。个体化治疗时代,CNL 的目标是基于疾病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诊断和治疗。

    指南与共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8, 38(2): 127-150.  DOI: 10.19538/j.nk2018020109
    摘要 ( )   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的突破口:《卒中后认知障碍专家共识》解读
    徐 俊,王伊龙
    2018, 38(2): 151-153.  DOI: 10.19538/j.nk2018020110
    摘要 ( )   PDF  

    中国卒中研究进展迅猛,已整合血管性认知障碍(VaCD) 的临床干预策略。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 中国专家
    共识提出高度关注PSCI 人群,将是整合卒中和认知干预的突破口。PSCI 应作为卒中后综合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基因、影像学等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PSCI 病因学诊断和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