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7-11-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急性脑梗死静脉影像研究进展
    陈晓红1,张晓程2,楼 敏2
    2017, 37(11): 953-956.  DOI: 10.19538/j.nk2017110102
    摘要 ( )   PDF  

    近年来颅内静脉系统在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日益受重视,已观察到许多静脉征象,如同侧颅内静脉发育不全或
    闭塞、早期静脉充盈、皮层静脉充盈缺损、晚期出现的皮层静脉充盈、皮层静脉不对称征、毛刷征、治疗后大脑内静脉
    不对称等,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相关。基于神经血管网络的概念,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目的应该是恢复动脉和静
    脉循环的平衡,而不是简单地强调再通或再灌注治疗。因此,未来需要更好地理解静脉循环在急性脑梗死中发挥的
    病理生理机制。

    警惕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诊断陷阱
    孔孟丹,田成林
    2017, 37(11): 957-960.  DOI: 10.19538/j.nk2017110103
    摘要 ( )   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影像检查是确诊CVST 的主要途径。CVST 诊
    断中的错误多由对影像发现的误读所致。文章讨论总结了在CVST 诊断中的常见影像陷阱,重点是容易被误诊为
    CVST 的影像改变,也包括了部分提示CVST 而被判断为非CVST 病变的影像改变。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严玉颖,胡发云,吴 波
    2017, 37(11): 961-964.  DOI: 10.19538/j.nk2017110104
    摘要 ( )   PDF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发生在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病因多样的病理过程。脑小血管病神经影
    像标志物主要包括:近期皮层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
    出血和脑萎缩。在相关研究中,可部分量化其中一些影像标志物来进行分析。根据病因,可将脑小血管病进行分型,
    文章简述其中几个临床常见脑小血管病的影像特点。

    颅内动脉重塑研究进展:从局灶性到普遍性重塑
    满 雪,徐蔚海
    2017, 37(11): 965-967.  DOI: 10.19538/j.nk2017110105
    摘要 ( )   PDF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动脉是一个活跃的器官,会随多种病理生理情况发生重塑。从早期冠心病和周围
    血管粥样硬化所致的局灶性动脉重塑,到近年来报道的普遍性动脉重塑。文章综述了颅内动脉重塑定义、分类,研
    究测量方法,重塑机制及与临床症状疾病的关系。

    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探究脑小血管病机制研究进展
    范慧敏,杨淑娜,李 悦,胡文立
    2017, 37(11): 968-971.  DOI: 10.19538/j.nk2017110106
    摘要 ( )   PDF  

    脑小血管病(CSVD) 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脑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SVD
    是导致痴呆的常见血管性因素,并且是混合性痴呆的主要病因。其约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4,可使脑卒中风险
    增加1 倍。许多研究表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 技术是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该技术获得的脑血流量(CBF) 可作为CSVD 的生物学标记,在研究CSVD 的发病机制、病变进展等方面起到一定作
    用。文章就ASL 在CSVD 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
    李譞婷,袁俊亮,范慧敏,胡文立
    2017, 37(11): 972-976.  DOI: 10.19538/j.nk2017110107
    摘要 ( )   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是利用磁敏感差异成像并增加图像对比的新技术,其对血液代谢成分、缺氧血、钙化和
    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广泛应用于血管畸形、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神经系统变性病以及脱髓鞘疾病等的临床
    诊断。文章对SWI 的基本原理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语言优势侧研究进展
    胡 洋,姜晓晗,陈丽敏,邢英琦
    2017, 37(11): 977-980.  DOI: 10.19538/j.nk2017110108
    摘要 ( )   PDF  

    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fTCD) 是研究脑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监测认知过程中的脑血流进行研究。
    尽管有视空间及记忆等方面的认知过程研究,而目前语言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对语言学的试验方法、
    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临床进展方面进行阐述。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解读
    李兴强1,杜 岩2,高连波1
    2017, 37(11): 981-985.  DOI: 10.19538/j.nk2017110109
    摘要 ( )   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中国常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但由于静脉溶栓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
    求,临床获益率较低。近年此类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
    组修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为了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规范治疗流程。
    文章对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钱海燕,俞梦越,卢长林
    2017, 37(11): 986-990.  DOI: 10.19538/j.nk2017110111
    摘要 ( )   PDF  

    中国正快速步入老年化社会,心脏病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群首要死因,因此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基
    于此,2017 年6 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制定《 75 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常见老年血栓性疾病,从药理角度对不同抗栓药物
    进行梳理并提出推荐。文章就该共识进行解读,旨在为老年患者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李 雯,夏 旸,夏乐欣
    2017, 37(11): 991-994.  DOI: 10.19538/j.nk2017110110
    摘要 ( )   PDF  

    上- 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 或) 下气道的慢性疾病,包括以上气道为主的疾病、以下气
    道为主的疾病、上- 下气道炎症并存性疾病。这一系列疾病涉及多个专科,其临床表现与处置原则各不相同又相互
    联系,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临床医生全面思考,甚至多学科联合诊治。《上- 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
    专家共识》 全面梳理了常见上- 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疗规范和实验室评估方法,强调多学科联合诊治,补充
    纳入儿童诊疗规范,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