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专家经验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肾上腺疾病相关问题
    母义明,臧 丽
    2017, 37(10): 865-866.  DOI: 10.19538/j.nk2017100101
    摘要 ( )   PDF  

    肾上腺疾病是内分泌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经验的积累,人们对肾上腺疾病的认
    识有了显著提高,但有些问题仍需深入探讨。这期专题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就中国肾上腺意外瘤的分型、激素
    分泌特征、良恶性鉴别;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特异性诊断方法及切点的确立;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分子机制;原发性
    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及筛查的切点值4 个方面进行论述。

    专题笔谈
    如何从肾上腺意外瘤中甄选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
    李乐乐,窦京涛
    2017, 37(10): 867-870.  DOI: 10.19538/j.nk2017100102
    摘要 ( )   PDF  

    近年来,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 的检出率大幅增多,其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 占据较高比例( 从1.0%~29.0% 不等),现有研究结果证实:SCS 有着与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 相类似的不良临床结局。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使得如何将SCS 从AI 中鉴别出来成为临床工作中一
    大难点。不过,即便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研究以及国际指南仍旧一致认为:午夜1 mg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其最佳诊
    断试验,午夜血清皮质醇次之,8:00 时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水平具有参考意义,而24 h 尿游离皮质醇诊
    断价值有限。从不同角度评估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HPA) 轴功能状态的多项试验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谷伟军,母义明
    2017, 37(10): 871-874.  DOI: 10.19538/j.nk2017100103
    摘要 ( )   PDF  

    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步阐明了与肾上腺皮质肿瘤发生有关的部分异常基因。基因编码的离子
    通道KCNJ5、ATPases 和调节胞内钙离子平衡的CACNA1D 的体细胞突变与醛固酮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RKACA
    突变与皮质醇分泌瘤有关;近期在ACTH 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中检测到ARMC5 基因突变,ZNRF3
    基因突变与皮质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肾上腺肿瘤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为寻找更有效的诊
    断程序和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肾上腺意外瘤的诊治进展
    李 拓,石勇铨
    2017, 37(10): 875-880.  DOI: 10.19538/j.nk2017100104
    摘要 ( )   PDF  

    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s,AI) 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AI 需多学科联合诊疗,初诊AI 时必须逐
    一评估良恶性质及内分泌功能水平。多数AI 患者无主观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其良恶性质,平扫CT<10 Hu
    且<4 cm 者恶性率低。午夜1 mg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血清皮质醇水平≤ 50 nmol/L( ≤ 1.8 μg/dL) 作为排除自主皮
    质醇分泌的诊断标准。分子生物学诊断的联合应用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价值凸显。临床治疗需进
    一步研究。AI 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建议至少每5 年随访必须进行影像学及内分泌功能评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试验面临的挑战
    赵 琳,李小英
    2017, 37(10): 881-884.  DOI: 10.19538/j.nk2017100105
    摘要 ( )   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是最常见的内分泌高血压的病因,甚至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原醛
    的临床表现隐匿,但是却有较高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原醛的发病率超过5%,在高血压人群中超过10%,在难治性高
    血压人群中甚至达20%。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原醛的筛查。肾素- 醛固酮比值(ARR) 是最有效的筛查原醛的
    方法。不同检测方法对ARR 比值影响很大。进一步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钠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试验,生理盐水
    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试验。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实验室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建议一个适合自己人群的原醛诊断切点。

    指南与共识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上海)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等
    2017, 37(10): 885-894.  DOI: 10.19538/j.nk2017100106
    摘要 ( )   PDF  

    中国是胃病大国,尤其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磁控胶囊胃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成
    为胃病初筛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
    且具有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人群接受度高,是传统电子胃镜的有益补充。经过近几年中
    国专家的临床应用实践,在国际上率先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了规范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应
    用,经过多学科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特制定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专家经验谈
    关于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干预切点的探讨
    李建平
    2017, 37(10): 895-897.  DOI: 10.19538/j.nk2017100107
    摘要 ( )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