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医学新进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与治疗
    窦晓光
    2017, 37(12): 1041-1042.  DOI: 10.19538/j.nk2017120101
    摘要 ( )   PDF  

    乙型肝炎病毒(HB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新生儿感染HBV 后慢性化比例超过90%。通过妊娠期抗
    病毒治疗及对新生儿的联合免疫阻断,可以使95% 以上的HBV 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不被感染。因此,对育龄女性
    和孕妇进行HBV 感染筛查和及时治疗既可以阻断HBV 母婴传播,又可以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

    专题笔谈
    育龄期女性孕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及咨询评估
    韩国荣,丁 祎
    2017, 37(12): 1043-1046.  DOI: 10.19538/j.nk2017120102
    摘要 ( )   PDF  

    围产期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所有育龄妇女须在孕前或早孕期第一次产检时进行乙型肝炎
    病毒(HBV) 筛查;s 抗原(HbsAg) 阳性孕妇由有管理经验的医院做疾病病情评估,其新生儿进行规范的主- 被动免
    疫,对准备生育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生殖和健康指导,并对母亲孕期、分娩期、产后及新生儿行监测管理和根
    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发作抗病毒治疗策略
    丁 洋,窦晓光
    2017, 37(12): 1047-1048.  DOI: 10.19538/j.nk2017120103
    摘要 ( )   PDF  

    由于机体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发生改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携带者妊娠后可以HBV 再激活
    和肝炎发作,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 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妊娠期可能出现肝功能
    进一步恶化、甚至肝衰竭;同时胎儿可能早产甚至胎死宫内。妊娠期CHB 发作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孕妇的肝
    功能,并完成妊娠过程,还能降低HBV 母婴传播。文章对妊娠期CHB 发作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和分娩后治疗策略进行了阐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妊娠期随访及治疗管理
    郑林华,韩 英
    2017, 37(12): 1049-1051.  DOI: 10.19538/j.nk2017120104
    摘要 ( )   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母婴传播是HBV 感染的主要
    原因。因此,规范管理HBV 感染妊娠女性,高效阻断HBV 母婴传播十分重要。HBV 感染女性应计划妊娠,定期产检,
    严密监测,对于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妊娠期女性,合理规范抗病毒治疗能大大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及产后管理
    宁会彬,尚 佳
    2017, 37(12): 1052-1054.  DOI: 10.19538/j.nk2017120105
    摘要 ( )   PDF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预防母婴传播除了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针对
    孕妇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如何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预防用药的时机如何、产后停药
    的方案探讨、产后母乳喂养的若干建议等是目前需要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总结分析国内外指南建议及临
    床研究,结合临床实际出发,对以上问题作出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对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

    指南与共识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指南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
    2017, 37(12): 1055-1068.  DOI: 10.19538/j.nk2017120106
    摘要 ( )   PDF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作为内
    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目前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作为
    治疗胃部非浸润性肿瘤和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ESD 具有侵袭性小、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黏膜病变、病理诊断
    准确、术后复发率低及康复快等优势和特点,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ESD 围术期是指从确定ESD 手术至
    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恢复至医源性溃疡愈合的全过程。
    该指南对胃ESD 围术期,包括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胃ESD 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中和( 或) 术后并发症和术后
    标本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期望该指南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医生提供切实的帮助,促使中国未来胃ESD 的围
    术期管理更加规范和专业,期待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医学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
    肖海英a,郑雪莲b,汪安江a
    2017, 37(12): 1069-1073.  DOI: 10.19538/j.nk2017120107
    摘要 ( )   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肝病,可由单纯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最终发
    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肝癌,并增加了某些肝外疾病( 如糖尿病、结直肠癌、慢性肾脏病、心血管事件及各种内
    分泌疾病) 的发生率。NAFLD 的治疗仍在不停探索中,但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减轻体重是NAFLD 的主要治疗,但
    难以维持且易反弹,因此药物治疗非常必要。文章结合近年来对NAFLD 的治疗研究,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