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医学新进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治
    窦晓光,白 菡
    2016, 36(3): 173-175.  DOI: 10.7504/nk2016020101
    摘要 ( )   PDF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除感染肝脏外,还可以侵犯淋巴系统、肾脏、骨髓、甲状腺等多个组织和
    器官。因此,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 患者在临床除了出现肝脏受损的表现外,还可以出现多器官受
    累的临床表现,如合并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使CHC 的治疗变得比较复杂,特别是使用
    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时,既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对其他伴随疾病的影响。本期笔谈结合最近的临床研
    究,对CHC 患者合并上述其他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疾病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治疗策略进行专题讨论,其目的是为了
    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治疗CHC 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专题笔谈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张 曦,蔺淑梅
    2016, 36(3): 176-179.  DOI: 10.7504/nk2016020201
    摘要 ( )   PDF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 合并糖尿病常见,且二者相互影响,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增加,给临床
    医生和患者带来困扰。因此,对CHC 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进行血糖的监测,对有血糖异常或明确有
    糖尿病的患者,在满意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给予积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根据患者的肝功能代偿情况选用聚乙
    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抗丙肝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申 川1,赵彩彦1,张文宏2
    2016, 36(3): 180-184.  DOI: 10.7504/nk2016020202
    摘要 ( )   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造成持续肝脏损伤,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外,还常常引起许多肝外自身免疫现象,诸如自身
    抗体产生、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
    病情轻重不一,诊断难度较大。由于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指南,治疗方案应涵盖针对病因、发病机制和对症治疗三个
    部分,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赵 倩,赵彩彦
    2016, 36(3): 185-187.  DOI: 10.7504/nk2016020203
    摘要 ( )   PDF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HCV) 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慢性HCV 感染、干扰素治疗能够增加甲状
    腺疾病的发生。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文章探讨了HCV 感染、
    干扰素治疗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同时对与此相关的甲状腺疾病类型、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处理该病提
    供实用性指导和帮助。

    丙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
    阮 冰
    2016, 36(3): 188-191.  DOI: 10.7504/nk2016020204
    摘要 ( )   PDF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病例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输血
    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用的支持治疗措施。文章简述了丙型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及其诊疗现状,
    强调近年治疗研究的热点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抗病毒治疗,特别是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有待进一步的临
    床研究。

    指南与共识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解读
    赵 宁,李智伟
    2016, 36(3): 192-194.  DOI: 10.7504/nk2016020301
    摘要 ( )   PDF  

    2015 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对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新版指南从流
    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目标及药物推荐、疗效评估、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阐述,文章
    对新指南中重要的更新内容及要点进行解读,以供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应用。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美国炎症性肠病不典型增生监测与管理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吴 东,李景南,钱家鸣
    2016, 36(3): 195-198.  DOI: 10.7504/nk2016020302
    摘要 ( )   PDF  

    长病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患者癌变风险明显增加。内镜是发现结直肠癌及癌
    前病变的最佳手段,但由于肠黏膜慢性炎症、溃疡及修复改变,检出IBD 相关性异型增生的难度明显超过普通人群。
    2015 年美国炎症性肠病不典型增生监测与管理国际专家共识(SCENIC) 指出,高分辨率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技术目
    前仍是IBD 结肠镜筛查的金标准,而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 等电子染色技术未获推荐。发现可疑病变后,
    应根据其大体形态、活检病理、内镜切除难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2015年欧洲肾脏最佳临床实践关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b期或更高阶段临床管理指南解读
    李 丽,刘 芳
    2016, 36(3): 199-203.  DOI: 10.7504/nk2016020303
    摘要 ( )   PDF  

    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密切相关。2007 年美国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 - 肾脏病预后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工作组(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OQI)
    首次制定了关于糖尿病合并CKD 的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12 年进行了更新,为糖尿病合并CKD 患者的诊治提供
    了循证依据。然而,糖尿病合并CKD 3b 期或更高阶段患者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2015 年欧洲肾脏最
    佳临床实践(European renal best practice,ERBP) 基于2014 年5 月及之前的循证证据制订了糖尿病合并CKD 3b 期
    或更高阶段患者的管理指南,主要针对这类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血糖的管理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进行
    了阐述。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茅江峰1,窦京涛2,伍学焱1
    2016, 36(3): 204-207.  DOI: 10.7504/nk2016020304
    摘要 ( )   PDF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IHH),是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分泌或作用障碍
    导致的一种疾病,以青春不发育和配子生成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性激素替代治疗可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当患者
    有生育需求时,促性腺激素或GnRH 泵治疗,有助于配子产生。2015 年中华内分泌学分会性腺学组专家,针对此病
    制定了专家共识。文章针对共识中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问题包括疾病命名、基因诊断、儿童IHH 的
    识别和治疗、生精治疗中的问题等,旨在增加内分泌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医学新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肾脏疾病的抗病毒治疗
    张 琳
    2016, 36(3): 208-211.  DOI: 10.7504/nk2016020205
    摘要 ( )   PDF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HCV) 感染在肾脏疾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终末期肾病进行透析
    的患者中,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两种疾病互相影响,导致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抗HCV 治疗在我
    国现有治疗条件下仍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为主要治疗方案,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论干扰素还是
    RBV 均需要进行剂量调整。未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drugs,DAAs) 将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现阶
    段HCV 感染在终末期肾病和肾移植患者中的治疗仍面临挑战。

    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诊疗进展
    吴 朝,霍 娜,李 俊,赵 鸿
    2016, 36(3): 212-215.  DOI: 10.7504/nk2016020401
    摘要 ( )   PDF  

    全球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约为3%,感染后的慢转率可达50%~85%。
    抗-HCV (+)者在接受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可能会发生
    HCV再激活,从而不但可能导致肝衰竭,而且将延误或中断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及时治疗。这类患者
    发生HCV再激活时,不适宜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已成为最佳且惟一选择。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现状
    夏 菲,李智伟
    2016, 36(3): 216-218.  DOI: 10.7504/nk2016020402
    摘要 ( )   PDF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全球HCV 感染者已经超过1.85 亿,约70% 进
    展为慢性感染。慢性HCV 感染的不同结局取决于病毒和宿主双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年龄、男性、饮酒和胰岛素抵
    抗(insulin resistance,IR) 是CHC 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近20 年的研究表明,慢性HCV 感染及IR 存在相关性,慢
    性HCV 感染可以引起肝脏及外周的IR,而IR 又可以促进慢性HCV 感染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并导致抗病
    毒治疗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下降。因此,对于慢性HCV 感染与IR 关系的研究,对于预测HCV 慢性感染结局及
    防治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旨在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及改善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他汀类药物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周 洁,景 颖,戴 兵,梅长林
    2016, 36(3): 219-221.  DOI: 10.7504/nk2015090304
    摘要 ( )   PDF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明确,在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方面也逐渐得到共识。
    他汀类药物作用于肾脏疾病的机制既有其降脂作用,也有其非降脂作用参与。部分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具有肾脏
    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下降等,但是不同的临床研究结论
    仍存在争议。他汀类药物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