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经验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策略:依据病理 指导临床
    于 峰, 赵明辉
    2015, 35(6): 467-470.  DOI: 10.7504/nk2015050101
    摘要 ( )   PDF(897KB) ( )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传统治疗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以经典的肾小球病
    变为基础的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某些特殊的肾脏病理改变及其相关发病机制的提出,为进一步开展精准的个体
    化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的变迁
    刘东伟,刘章锁
    2015, 35(6): 471-474. 
    摘要 ( )   PDF(889KB) ( )  
    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多靶点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
    胡伟新
    2015, 35(6): 475-477.  DOI: 10.7504/nk2015050103
    摘要 ( )   PDF(873KB) ( )  

    由激素、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组成的多靶点方案是近年来狼疮性肾炎治疗领域的最大进展。文章介绍多
    靶点方案的治疗机制、作用特点及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证据,重点强调临床医生如何正确选择多靶点方案治疗的
    对象、时机、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大的临床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李 静,王文健
    2015, 35(6): 478-481.  DOI: 10.7504/nk2015050104
    摘要 ( )   PDF(975KB) ( )  

    重症狼疮性肾炎免疫炎症反应重,病程凶险,但多数患者病情都可有效控制。治疗以抑制免疫反应、保护器官
    功能、改善预后为目标,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前提并且贯穿治疗的始终。重症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方案已有多样
    选择,需要根据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肾脏组织中狼疮活动的活动性和慢性指数、蛋白尿水平、肾功能、器官受累等
    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用。

    狼疮性肾炎的停药时机
    冯宇颖,付 平
    2015, 35(6): 482-485.  DOI: 10.7504/nk2015050105
    摘要 ( )   PDF(877KB) ( )  

    狼疮性肾炎(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全球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负担。糖
    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疗法能显著缓解LN 的病情,并极大改善其远期预后。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治疗的不
    断发展,关于LN 的治疗有较多新进展,但关于各种治疗方案的停药时机一直没有明确的共识。文章拟在指南的基
    础上,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对相关治疗药物的停药时机进行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多学科合作诊断与治疗
    丁 洋,窦晓光
    2015, 35(6): 486-488.  DOI: 10.7504/nk2015050201
    摘要 ( )   PDF(869KB) ( )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主要发生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之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密切相关。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兴起的诊断和治疗复杂疾病的理想模式,特别是对于
    一种疾病有多器官损害表现,或一种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的疾病帮助更大。本期专题笔谈“HBV 相关HCC 的多学
    科合作诊断与治疗”将从内科医生在HCC 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HCC 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BV 相关HCC
    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及与预后关系、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 的临床分析等方面进行系列讨论。

    内科医生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
    陈恩强,唐 红
    2015, 35(6): 489-491.  DOI: 10.7504/nk2015050202
    摘要 ( )   PDF(894KB) ( )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或丙型病毒慢性肝炎是导致其发生和疾病进
    展的重要原因。目前HCC 诊疗已经进入了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MDT) 时代,内科医生不仅是MDT 诊疗新
    模式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其规范化开展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鉴于中国尚未真正建立肝病学科和肝病专科医生的规范
    化培训体系,临床医生应该从循证医学的视角客观探讨内科医生在HCC 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发
    挥内科医生在HCC 防治中的作用,并与其他学科协同提高HCC 诊疗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张 凯,刘小静,蔺淑梅
    2015, 35(6): 495-498.  DOI: 10.7504/nk2015050204
    摘要 ( )   PDF(900KB) ( )  

    肝细胞癌(HCC)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是中国HCC 的主要病因,高病
    毒载量是HCC 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有资料显示,在HCC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
    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质量,显著改善HBV 相关性HCC 患者的
    预后。推荐对HBV DNA 阳性及HBV DNA 阴性但拟接受抗肿瘤治疗的HCC 患者均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优先
    选用强效、低耐药的口服核苷( 酸) 类似物。

    索拉非尼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白 菡,窦晓光
    2015, 35(6): 499-502.  DOI: 10.7504/nk2015050205
    摘要 ( )   PDF(831KB) ( )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高流行区,HBV 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乙肝肝硬化是
    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在中国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
    度高,病情进展快,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丧失根治性治疗时机,
    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索拉非尼的临床应用使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延
    长患者生存时间,开创了晚期肝癌的靶向治疗时代。文章从索拉非尼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处理、HBV 相关原发性
    肝癌的内科综合治疗进展,以及笔者近年来应用以索拉非尼为核心的内科综合治疗手段治疗HBV 相关中晚期肝癌
    的临床体会等几个方面,对索拉非尼在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

    专家经验谈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糖管理的特殊要求
    谌贻璞
    2015, 35(6): 503-505.  DOI: 10.7504/nk2015050301
    摘要 ( )   PDF(878KB) ( )  

    慢性肾脏病(CKD)[ 包括糖尿病肾病(DN)] 患者常以不同速度逐渐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CRI),乃至终末期
    肾衰竭,此时糖尿病(DM) 患者的血糖管理有着许多特殊要求。该文介绍了以下相关注意事项: (1) 慢性肾功能不
    全(CRI) 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偏差,此时宜选用糖化白蛋白检测;另外, CRI 患者易发生低
    血糖,故治疗糖尿病(DM) 时HbA1c 目标值应> 7%,并应个体化地进行制定。(2) 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此时治疗宜
    选用短效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在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下适时调整用量,直至血糖达标。(3) 以肾脏排泄为主的降糖
    药,当患者有CRI 时需依据肾功能受损程度,相应减少药物用量或停药,以免药物体内蓄积,造成严重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