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专家经验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去 现在 未来
    杨毅,邱海波
    2013, 33(11): 833-837. 
    摘要 ( )   PDF(925KB)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探索和实践,ARDS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巨大进步。循证医学证实保护性通气仍是积极有效的治疗策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ARDS的新机械通气模式及基因治疗是大家应该关注的方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唐朝霞,管向东
    2013, 33(11): 838-839. 
    摘要 ( )   PDF(885KB)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一直颇有争议,其病死率高,准确的诊断是积极治疗的前提。ARDS诊断标准被不断推陈出新,最新的标准是2012年柏林(Berlin)标准。

    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严静,饶群
    2013, 33(11): 840-843. 
    摘要 ( )   PDF(912KB)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尤其是ICU内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早期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早期生物标志物逐步受到青睐,一些新的和原有的生物标志物继续成为研究的焦点,而其中一些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遗传因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刘畅,李建国
    2013, 33(11): 844-847. 
    摘要 ( )   PDF(912KB)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非遗传性疾病,但个体罹患ARDS的风险、发生ARDS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3等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ARDS相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和积累资料的前临床阶段,但发展迅速。未来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在早期识别ARDS易感风险、评估预后、优化诊断、发现新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及优化治疗措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顺应性与潮气量选择
    穆恩,马晓春
    2013, 33(11): 848-850. 
    摘要 ( )   PDF(893KB) ( )  

    以小潮气量和限制气道平台压为核心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已有十余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RDS病死率。然而,关于如何选择合适潮气量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特点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重症超声技术、胸内压测定技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根据ARDS患者肺顺应性的改变个体化地选择潮气量逐渐成为可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潜能评估
    隆云,刘大为,丁欣
    2013, 33(11): 851-854. 
    摘要 ( )   PDF(903KB) ( )  

    肺复张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项重要治疗策略。肺可复张性的评估对于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评估肺可复张性的方法主要有影像学评估与功能性评估两种。CT法仍是评价肺可复张性的金标准。尽管P-V曲线法和肺部超声法可以在床旁提供肺可复张性的证据,但是他们并不能对肺的过度膨胀做出判断。电阻抗断层成像法可以分别观察重力依赖区与非重力依赖区域的肺的复张与塌陷的过程。PET-CT法除了可以有效的评估肺可复张性之外,能够更好地评估复张过程中肺的炎性反应。在评估肺可复张性的同时,如何在床旁判断肺的过度膨胀仍须进一步的研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常规机械通气
    戚智冬,于凯江
    2013, 33(11): 855-858. 
    摘要 ( )   PDF(906KB) ( )  

    机械通气仍然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的器官支持手段。ARDS的常规机械通气从传统的大潮气量通气(10~15 mL/kg体重),到目前所推荐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治疗ARDS的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法,还有很多非常规机械通气的模式和方法,如俯卧位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频通气等,这些在ARDS的治疗上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肺应力和应变及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黄英姿,杨 毅
    2013, 33(11): 859-862. 
    摘要 ( )   PDF(1763KB)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ARDS主要的支持手段,尽管呼吸支持技术在不断改进,但ARDS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肺应力和应变是真正反映ARDS肺力学机制的指标,密切监测肺应力和应变并指导保护性通气的实施,为重症ARDS治疗提供新思路。

    指南与共识
    2013年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诊断指南解读
    李芳菲,冯 涛
    2013, 33(11): 862-865. 
    摘要 ( )   PDF(904KB) ( )  

    2013年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诊断指南从临床诊断、基因检测、自主功能检测、嗅觉检测、急性多巴胺药物负荷试验、神经心理、电生理以及神经影像等方面对疾病的诊断给出了推荐意见。帕金森病的诊断仍主要是基于正确的临床诊断,选择性进行如基因、嗅觉、电生理、影像检测等检查对于疾病亦有辅助诊断的意义,其中一些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于确定处于症状前阶段的帕金森病患者。

    2013版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处理指南解读
    黄伟,万献尧
    2013, 33(11): 866-868. 
    摘要 ( )   PDF(897KB) ( )  

    2013版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指南(SCC指南)继续强化“早期目标治疗”的核心理念,并修订了集束化治疗策略(Bundle);在抗菌药物使用、液体复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肠内营养等关键环节有较大的调整。尽管如此,新指南中推荐意见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且有前途的新疗法纳入不足。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原则,辩证应用,并尽最大可能形成自己的新措施和新见解。

    专家经验谈
    2012年美国血液病学会会议热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何广胜
    2013, 33(11): 869-871. 
    摘要 ( )   PDF(897KB) ( )  

    部分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存在人白细胞抗原(HLA)-B61高表达,部分AA发现有基因STAT3,GATA-2,SLIT1突变,可能涉及AA的免疫发病机制。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受体-g信号途径可能与AA的T细胞活化及骨髓脂肪化有关。中小剂量环磷酰胺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验证显示骨髓抑制及感染严重,且不能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和克隆转化。儿童急性AA使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生存率可能优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能够做为一线治疗。对于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AA,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用预处理的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