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院士论坛
    高端论坛
    专题笔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数字卫生:助推医改 服务健康—中国数字医疗的现状与展望
    李兰娟
    2012, 32(6): 401-404. 
    摘要 ( )   PDF(111KB) ( )  

        数字卫生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电子病历(EMR)、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达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服务老百姓的健康的目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与区域应用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应用,浙江省已经开始数字医疗卫生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字医疗卫生系统,真正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对推进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高端论坛
    临床指标判定糖尿病肾病诊断与预后价值与局限性
    蔡广研, 梁爽
    2012, 32(6): 405-407. 
    摘要 ( )   PDF(115KB) (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有很大比例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两者的治疗和预后明显不同,因此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综合应用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压、血糖等临床指标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但单纯应用临床指标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怀有疑问的病例仍需依靠肾活检进行确诊。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还须进一步验证。

    专题笔谈
    急性肾损伤定义 诊断及其防治进展
    马晓春, 李旭
    2012, 32(6): 408-411. 
    摘要 ( )   PDF(126KB) ( )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早年的研究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报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差异很大,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肾脏病及重症医学的专家联合发起急性透析质量倡议活动,成立急性肾损伤网络,制定了统一的诊断标准,并对如何改善预后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关于急性肾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成为热点。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发展与问题
    刘大为
    2012, 32(6): 412-414. 
    摘要 ( )   PDF(107KB) ( )  

        作为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滤过治疗在临床医疗中正在展现越来越广阔的应用空间,已经不仅限于肾脏功能替代。从血液滤过治疗的作用机制出发,研究其导致的生理影响,再由生理改变引导出治疗效果,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思路。临床研究中主要体现在实施血液滤过治疗的指征、时机、强度、剂量等方面。这些研究使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目标导向性应用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已经体现出明确的优势和特点。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解决过程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血液净化治疗临床应用的发展。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应证与并发症
    胡振杰, 刘丽霞
    2012, 32(6): 415-418. 
    摘要 ( )   PDF(124KB) ( )  

        相比较于间断血液透析(IHD),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因其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容量管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不仅适用于重症患者的肾脏支持治疗,而且还用于非肾脏疾病,如器官功能支持、免疫调节等,但是,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在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CRRTIHD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CRRT的相关并发症有关。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抗凝技术的应用
    管向东, 孙冠青, 陈娟
    2012, 32(6): 419-422. 
    摘要 ( )   PDF(129KB) (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医学领域常用的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由于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技术已成为脓毒症患者CRRT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抗凝技术能延缓或减少管路和()滤器的凝血,延长其寿命,提高CRRT治疗效率,减少血液成分的丢失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栓形成。目前常用的CRRT抗凝药物包括肝素、抗凝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类似物、Ⅱ因子拮抗剂、萘莫斯他、枸橼酸钠及抗血小板药物。CRRT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在抗凝禁忌的情况下,可用肝素盐水浸泡、前稀释及选择高亲水性滤器等方法减少管路和()滤器凝血。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 剂量及模式选择
    邱晓华, 邱海波
    2012, 32(6): 423-425. 
    摘要 ( )   PDF(116KB) (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通过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和溶质、调节内环境等机制,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感染等危重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CRRT的治疗效果受临床实施的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治疗的时机、剂量及模式等,目前并没有统一的CRRT标准,不同的疾病状态需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药物剂量调整
    姜利
    2012, 32(6): 426-428. 
    摘要 ( )   PDF(112KB) (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药物剂量的调整由于影响因素众多而较为复杂。适宜的个性化剂量调整,对于保证患者有效治疗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以及抗菌药物耐药产生均十分重要。文章介绍CRRT时影响药物清除的主要因素,以及药物剂量调整的基本原则。

    血浆置换疗法适应证扩展及应用
    吴大玮, 翟茜
    2012, 32(6): 429-432. 
    摘要 ( )   PDF(124KB) ( )  

        血浆置换(PE)是将体内的血液抽出体外经分离血浆或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后再将等量的置换液回输回体内的血液净化方法。最初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尤其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自身肝细胞修复和等待肝移植提供了宝贵时间。近年来,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PE技术的发展,PE的适应证已逐渐扩展至神经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风湿科、皮肤科等多领域多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验证。

    免疫吸附临床应用
    王宗谦, 杨琦, 尹丽
    2012, 32(6): 433-437. 
    摘要 ( )   PDF(134KB) ( )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吸附材料的不断开发,以及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免疫吸附技术日趋完善,其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免疫吸附在各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难治性疾病和危急重症,特别在重症感染性疾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