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且与脑卒中关系更密切。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10 μmol/L)的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约占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的75%。H型高血压的治疗应双管齐下,同时降低血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有效的方法是补充叶酸,但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后是否减少了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仍存在着争议,目前倾向于在一级预防人群中可能有益。携带MTHFRC677TT基因型的H型高血压患者基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可能需强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及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收缩性心肌组织的丢失,而干细胞治疗有望直接解决该核心机制。早期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输注骨髓源性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疗效。但需要更大规模、优化设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该新兴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为此,新近已有数个Ⅱ~Ⅲ期临床试验启动。更为重要的是,针对细胞治疗机制的质疑,具有心肌细胞分化潜能的新型细胞源已从临床前研究逐步走向临床研究,开启了心肌再生新时代的序幕。
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重度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脏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世界各个国家中均为高发疾病。因传统治疗已难有更大突破,使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存在诸如机制尚未明确等因素使该方法尚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越来越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项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的崭新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该文对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当前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干细胞临床治疗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过去10年,心肌细胞的再生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早期临床试验已证明细胞疗法的安全性。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新型干细胞不断被研发,干细胞治疗领域不断扩展。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研发鼓舞了科学家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热情。尽管目前的研究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细胞治疗心脏疾病可能会成为未来方向的主流。文章综述了有关新的干细胞研发及最新进展情况。
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移植的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宿主细胞分泌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及改善宿主心脏局部结构,提高局部心肌弹力,参与宿主心脏收缩。回顾近年相关权威研究,基础临床研究均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已经表现出传统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文章总结了国内临床研究中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判断,针对干细胞移植技术、干细胞移植类型、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类型等进行分析。国内研究已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缺血面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文章讨论了细胞修复治疗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类型细胞的心脏修复效应。重点介绍了胚胎干细胞(ESCs)及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临床应用障碍,而ESC及iPS源心脏前体细胞,心肌源性干细胞等修复心肌的最新进展。尤其重点描述了来自于人胚外或胚胎中胚层的脐带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如:兼有胚胎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特征,无伦理道德问题,多向分化而无致肿瘤性,多代增殖保持干性特征,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等,使之WJMSCs将成为心脏再生医学中最具希望的种子细胞。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是近10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热点。随着骨髓干细胞的临床试验数据逐步积累,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公布了骨髓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其在移植干细胞类型和数量、移植方式和时机、适合人群方面的特点,指出目前的临床研究已经从急性心肌梗死逐步转向心力衰竭患者,并提出了另一种新型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良好远景。
依据新的证据,一致同意对McDonald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进行修改。简化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空间和时间弥散影像的规定,可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扫描确定空间和时间弥散。修改简化了标准并保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所有人群,可早期诊断并加强一致性,使之广泛应用。
文章综述了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临床常用的几种抗血小板药物在卒中防治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国、美国及欧洲关于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南推荐,并就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及颅内出血不良反应和临床规范应用策略做了阐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临床常见问题。频繁的AECOPD对患者的自然病程产生不利影响,如肺功能损害和气道炎症加重,是患者就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危险因素可诱发AECOPD和使其程度加重,其中呼吸道感染是AECOPD的最常见原因。充分认识AECOPD的病原学特征,明确其诊断标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文章拟就以上两点做一综述,以期能够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宁波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Graves病患者18例,随机分为抗甲状腺药物单药组10例(单药组)及沙利度胺与抗甲状腺药联合组(联合组)8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6周后患者甲状腺功能。